磁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89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性组件,包括两个盖板、两个磁柱、绕线架和绕组。两个磁柱设于两个盖板之间,每个磁柱包括至少三块磁块,相邻的两块磁块之间和/或磁块与盖板之间设有间隔物,间隔物形成磁性组件的磁路的气隙;绕线架包括两个延伸部和设置于两个延伸部端部的基座,延伸部和基座垂直设置,基座设有限位部,延伸部具有贯穿通道,磁柱穿设于贯穿通道;绕组绕设于延伸部,绕组包括绕线和位于绕线端部的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绕组的绕线为扁平线,扁平线在延伸部的绕设方式为立绕,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经弯折后由限位部限位。该磁性组件是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流经绕组的电流包含工频电流和高频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磁性组件绕组损耗小且散热效率高。热效率高。热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磁性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源领域,随着电源功率密度的提高,减小磁性组件的损耗和改善散热条件也越发重要。
[0003]传统的服务器电源的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电感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环形粉芯(Powder Core)上绕设漆包线,该种PFC电感磁芯损耗较大,难以提高低负载效率;另一种是铁氧体磁芯(Ferrite Core)上绕设利兹(Litz)线,该种PFC电感满载损耗大,散热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绕组损耗小且散热效率高的磁性组件。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性组件,包括两个盖板、两个磁柱、绕线架和绕组。两个磁柱设于所述两个盖板之间,其中每个所述磁柱包括至少三块磁块,相邻的两块磁块之间和/或所述磁块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间隔物,所述间隔物形成所述磁性组件的磁路的气隙;绕线架包括两个延伸部和设置于所述两个延伸部端部的基座,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基座垂直设置,所述基座设有限位部,所述延伸部具有贯穿通道,所述磁柱穿设于所述贯穿通道;绕组绕设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绕组包括绕线和位于所述绕线端部的至少一个引线端子,所述绕组的绕线为扁平线,所述扁平线在所述延伸部的绕设方式为立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经弯折后由所述限位部限位;其中所述的磁性组件是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流经所述绕组的电流包含工频电流和高频电流。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包括连接于所述延伸部一端部的支撑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限位部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引线端子垂直穿过的过孔或者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由所述限位部外边缘向所述限位部内方向延伸而形成。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内设有用于压住所述引线端子的突起部。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间隔物包含有绝缘片或者颗粒胶。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三块磁块的尺寸相同。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绕组的横截面轮廓呈圆形、跑道型或带有倒角的矩形。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绕线架包括一个所述基座,两个所述延伸部均设置于该基座上。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绕线架包括两个所述基座,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基座上。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磁性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绕组,两个所述绕组分别绕设于两个所述延伸部上,两个所述绕组由一根绕线绕设形成,共具有两个引线端子,其中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引线端子是通过所述基座的限位部限位。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磁性组件包括两个所述绕组,两个所述绕组分别绕设于两个所述延伸部上,两个所述绕组各自由一根绕线绕设形成,共具有四个引线端子,其中每个所述绕组的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引线端子是通过所述基座的限位部限位。
[0016]本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所述磁柱包括至少三块磁块,相邻的两块磁块之间和/或所述磁块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间隔物,因此磁柱上形成有多段分布气隙,有利于减小绕组损耗;绕组的绕线为扁平线,且采用立绕的绕线方式,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绕线架的基座设有限位部,方便绕组的引线端子限位,提升了制作磁性组件的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0017]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18]图1本技术磁性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组装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的磁性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3是图1所示的磁性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0021]图4是图1所示的磁性组件中的一种绕线架的立体图;
[0022]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3]图6是图1所示的磁性组件中的另一种绕线架的立体图;
[0024]图7是图1所示的磁性组件中的另一种绕线架的立体图;
[0025]图8是图1所示的磁性组件中的一种绕组的立体图;
[0026]图9是图1所示的磁性组件中的另一种绕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28]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磁性组件可以是一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流经绕组的电流包含工频电流和高频电流。
[0029]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磁性组件,包括两个盖板、设于两个盖板之间的两个磁柱,以及绕线架和绕组。绕线架包括用于供两个磁柱穿设的两个延伸部以及基座。基座设有限位部。磁柱包括至少三块磁块和多个间隔物,且至少三块磁块和多个间隔物交替设置,从而形成具有多段分布气隙的磁柱。绕组由扁平线立绕形成,绕组的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经弯折后由基座的限位部限位。
[0030]本技术的磁性组件,通过绕组采用扁平线立绕的方式减小了直流电阻,从而减小工频电流带来的损耗,同时提高了散热效率;通过采用多段分布气隙的磁柱,减小了高
频电流带来的绕组损耗;通过绕线架上设置限位部使引线端子限位,提升了制作磁性组件的自动化程度。
[003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本技术磁性组件一实施方式的组装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磁性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的磁性组件的纵向剖视图。
[0032]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磁性组件包括两个盖板、两个磁柱、绕线架和绕组。
[0033]两个盖板例如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
[0034]两个磁柱例如包括第一磁柱21和第二磁柱22。第一磁柱21和第二磁柱22设于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之间,可以相互平行设置。
[0035]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中每个磁柱包括至少三块磁块。举例来说,第一磁柱21包含4块第一磁块211,4块第一磁块211的结构、尺寸相同。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块211的数量不限于4块,各个第一磁块211的尺寸也可以不相同,特别是在磁性组件的高度方向H上,各个第一磁块211的尺寸可以完全不相同,或者仅部分相同。
[0036]如图2、图3所示,第一磁柱21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磁块211之间、第一磁块211与上盖板11之间以及第一磁块211与下盖板12之间可以分别设置一间隙,该间隙内可以填充一片第一间隔物212,第一间隔物212可以改变第一磁柱21的磁阻。第一间隔物212可以包含有绝缘片或者颗粒胶。第一间隔物212的作用在于形成磁性组件的磁路的气隙。在其他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盖板;两个磁柱,设于所述两个盖板之间,其中每个所述磁柱包括至少三块磁块,相邻的两块磁块之间和/或所述磁块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间隔物,所述间隔物形成所述磁性组件的磁路的气隙;绕线架,包括两个延伸部和设置于所述两个延伸部端部的基座,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基座垂直设置,所述基座设有限位部,所述延伸部具有贯穿通道,所述磁柱穿设于所述贯穿通道;和绕组,绕设于所述延伸部,所述绕组包括绕线和位于所述绕线端部的至少一个引线端子,所述绕组的绕线为扁平线,所述扁平线在所述延伸部的绕设方式为立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引线端子经弯折后由所述限位部限位;其中所述的磁性组件是功率因数校正电感,流经所述绕组的电流包含工频电流和高频电流。2.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连接于所述延伸部一端部的支撑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的所述的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上设有用于供所述引线端子垂直穿过的过孔或者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由所述限位部外边缘向所述限位部内方向延伸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3的所述的磁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添丁卢增艺杨海军章进法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