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6480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属于冲击片雷管起爆试验领域。所述试验装置包括起爆机构和复合电缆,起爆机构上具有第一电流接口和第二电流接口,复合电缆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导体层、绝缘层、外导体层和护套层,内导体层、绝缘层、外导体层和护套层同轴布置,内导体层的一端与第一电流接口连接,内导体层的另一端用于与冲击片雷管的第一电极连接,外导体层的一端与第二电流接口连通,外导体层的另一端用于与冲击片雷管的第二电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试验装置不仅能够避免冲击片雷管损伤起爆机构,还能够有效降低起爆回路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冲击片雷管的起爆试验的可靠性,降低了试验成本。降低了试验成本。降低了试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冲击片雷管起爆试验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冲击片雷管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直列式起爆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可以满足传统战斗部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需求,并在国内外导弹、火箭等战术武器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3]在冲击片雷管的起爆试验中,为了避免起爆装置与冲击片雷管直接接触而造成起爆装置的损坏或一定程度上地性能下降。相关技术中,起爆装置与冲击片雷管之间采用两根普通电缆连接的方式(形成起爆回路)来实现引爆,从而避免起爆装置损坏。
[0004]然而,使用两根普通电缆在布置过程中容易交叉且混乱,影响引爆回路的感抗和阻抗,从而增加能量损耗,从而影响电流的输出,可能达不到起爆冲击片雷管的条件,影响起爆试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其目的在于保证起爆试验的可靠性,由此解决起爆试验可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起爆机构和复合电缆;
[0007]所述起爆机构上具有第一电流接口和第二电流接口;
[0008]所述复合电缆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导体层、绝缘层、外导体层和护套层,所述内导体层、所述绝缘层、所述外导体层和所述护套层同轴布置,所述内导体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接口连接,所述内导体层的另一端用于与冲击片雷管的第一电极连接,所述外导体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流接口连通,所述外导体层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冲击片雷管的第二电极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起爆机构包括高压源和低压源,所述低压源用于控制所述高压源的通断。
[0010]可选地,所述高压源为2600V直流电压源。
[0011]可选地,所述低压源为5V直流电压源。
[0012]可选地,所述试验装置还包括防爆罐,所述防爆罐上具有通孔,且所述复合电缆的一端可活动地同轴插装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防爆罐中具有用于容置所述冲击片雷管的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通孔连通。
[0013]可选地,所述复合电缆还包括铠装层,所述铠装层同轴套设在所述护套层的外壁上。
[001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5]对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在对冲击片雷管进行引爆试验时,首先分别连接冲击片雷管的第一电极和内导体层的另一端、冲击片雷管的第二电极和外导体层的另一端,从而通过复合电缆将起爆机构和冲击片雷管形成起爆回路。由于内导体层、绝缘层、外导体层和护套层同轴布置,可以使得内导体层和外导体层一直保持平行布置,降低内导体层和外导体层之间感抗和阻抗的影响,从而降低起爆回路中能量损失,避免电流输出降低,增大起爆试验的可靠性。接着,将复合电缆拉直,使得起爆机构和冲击片雷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设定值,从而使得起爆机构和冲击片雷管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从而避免冲击片雷管爆炸损坏起爆机构。最后,通过起爆机构输出高压电流,从而实现冲击片雷管的引爆,进而完成冲击片雷管的引爆测试。
[0016]也就是说,本技术提供的试验装置不仅能够避免冲击片雷管损伤起爆机构,还能够有效降低起爆回路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冲击片雷管的起爆试验的可靠性,降低了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电缆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方法的流程图。
[0020]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21]1、起爆机构;11、第一电流接口;12、第二电流接口;13、高压源;14、低压源;2、复合电缆;21、内导体层;22、绝缘层;23、外导体层;24、护套层;25、铠装层;3、防爆罐;31、通孔;32、空腔;100、冲击片雷管;110、第一电极;120、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3]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试验装置包括起爆机构1和复合电缆2。
[0024]起爆机构1上具有第一电流接口11和第二电流接口12。
[0025]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电缆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复合电缆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导体层21、绝缘层22、外导体层23和护套层24,内导体层21、绝缘层22、外导体层23和护套层24同轴布置,内导体层21的一端与第一电流接口11连接,内导体层21的另一端用于与冲击片雷管100的第一电极110连接,外导体层23的一端与第二电流接口12连通,外导体层23的另一端用于与冲击片雷管100的第二电极120连接。
[0026]对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在对冲击片雷管100进行引爆试验时,首先分别连接冲击片雷管100的第一电极110和内导体层21的另一端、冲击片雷管100的第二电极120和外导体层23的另一端,从而通过复合电缆2将起爆机
构1和冲击片雷管100形成起爆回路。由于内导体层21、绝缘层22、外导体层23和护套层24同轴布置,可以使得内导体层21和外导体层23一直保持平行布置,降低内导体层21和外导体层23之间感抗和阻抗的影响,从而降低起爆回路中能量损失,避免电流输出降低,增大起爆试验的可靠性。接着,将复合电缆2拉直,使得起爆机构1和冲击片雷管100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设定值,从而使得起爆机构1和冲击片雷管100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从而避免冲击片雷管100爆炸损坏起爆机构1。最后,通过起爆机构1输出高压电流,从而实现冲击片雷管100的引爆,进而完成冲击片雷管100的引爆测试。
[0027]也就是说,本技术提供的试验装置不仅能够避免冲击片雷管100损伤起爆机构1,还能够有效降低起爆回路的能量损失,从而提高了冲击片雷管100的起爆试验的可靠性,降低了试验成本。
[0028]另外,通过1根复合电缆替代2根普通电缆,也就可以快速实现复合电缆2和起爆机构1、冲击片雷管100的连接,避免使用2根电缆在布置时交叉、混乱而影响其布置效率及长度。
[0029]容易理解的是,在本试验装置中,绝缘层22对内导体层21和外导体层23之间起到绝缘的作用,护套层24起到保护的作用。
[0030]需要说明的是,复合电缆2的长度不小于1.5m,从而保证起爆机构1不受冲击片雷管100爆炸引起的冲击力破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装置包括起爆机构(1)和复合电缆(2);所述起爆机构(1)上具有第一电流接口(11)和第二电流接口(12);所述复合电缆(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导体层(21)、绝缘层(22)、外导体层(23)和护套层(24),所述内导体层(21)、所述绝缘层(22)、所述外导体层(23)和所述护套层(24)同轴布置,所述内导体层(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流接口(11)连接,所述内导体层(21)的另一端用于与冲击片雷管(100)的第一电极(110)连接,所述外导体层(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流接口(12)连通,所述外导体层(23)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冲击片雷管(100)的第二电极(12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起爆冲击片雷管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机构(1)包括高压源(13)和低压源(14),所述低压源(14)用于控制所述高压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刘红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红林探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