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液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620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液冷结构,包括设置于机壳内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具有至少一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至少一条设置于冷却流道中的隔流板,隔流板将冷却流道分为至少两条分流支道,冷却流道还包括多个开设于隔流板、连通隔流板两侧的分流支道的连通槽,连通槽的两端连接压强不同的两个区域。通过在隔流板上的斜切槽增加了流道内的对流换热面积,并促进不同分支流道间的流体混合,增强扰流,破坏流道内壁面上的流体边界层,提升对流换热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液冷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液冷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机的功率密度逐渐增大,通过流道的热流密度也逐步提高,现有各类流道的散热能力常常无法满足电机的散热需求。在液冷电机外周的流道中增加散热筋或隔流板,可增加流道内的换热面积,但会造成流道内的流通截面变小,冷却介质在流道中的流动阻力增大。在液冷电机外周的流道中增加扰流结构,可以增加冷却介质在流道中的湍流强度,降低边界层厚度,但也会造成明显的流动阻力增大。专利CN122063727U采用在流道中增加加强筋和扰流块的方法,增强流道的结构强度,增加换热面积,实现冷却介质在流道中的扰流,达到提高流道散热能力的目的。但其绕流块结构会显著增加冷却介质的流动阻力,且冷却介质在流道中易形成明显的流动死区,流动死区中冷却介质流速极低,难以实现与流道的有效对流换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液冷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液冷结构,包括设置于机壳内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具有至少一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至少一条设置于冷却流道中的隔流板,隔流板将冷却流道分为至少两条分流支道,冷却流道还包括多个开设于隔流板、连通隔流板两侧的分流支道的连通槽,连通槽的两端连接压强不同的两个区域。可选的,将隔流板两侧的分流支道记为第一支道和第二支道,连通槽两端在第一支道和第二支道的流体主流向上与进液口的距离不同。可选的,连通槽为斜切槽,斜切槽的流体主流向与分流支道的流体主流向之间的夹角在10°~60°。可选的,斜切槽的流体主流向与分流支道的流体主流向之间的夹角为15°~45°。可选的,连通槽包括沿分流支道的流体主流向交替设置的左斜切槽和右斜切槽,左斜切槽连接第一支道的一端的压强低于左斜切槽连接第二支道的一端的压强,右斜切槽连接第一支道的一端的压强高于右斜切槽连接第二支道的一端的压强。可选的,各个分流支道的形状相同;各个分流支道的截面尺寸相同;各个连通槽的形状相同;各个连通槽的截面尺寸相同;分流支道的底面上各点与机壳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相同;斜切槽的底面与分流支道的底面重合。可选的,各个分流支道的截面为矩形,各个分流支道的宽度相同,各个分流支道的高度相同;各个连通槽的截面为矩形,各个连通槽的宽度相同,各个连通槽的高度相同。可选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都设置于机壳的端部,分流支道包括交替设置的轴向延伸段和端部弯折段,轴向延伸段自机壳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端部弯折段沿机壳的周向延伸。可选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于与机壳的两端,分流支道呈圆柱螺旋状,冷分流支道的圆柱螺旋线的轴线与机壳的轴线重合;可选的,进液口与出液口位于机壳的同一端,分流支道沿第一径向平面对称,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径向平面的两侧,分流支道包括半周段,过渡段和全周段,全周段沿周向延伸接近一个圆周,全周段位于机壳远离进液口和出液口的一端,半周段位于第一径向平面的一侧,沿周向延伸接近半个圆周,多个半周段沿机壳的轴线排列,过渡段沿机壳的轴线延伸,连接两个半周段或者连接一个半周段和全周段,过渡段靠近第一径向平面设置。可选的,隔流板与机壳一体成型。可选的,机壳包括内壳和外套在内壳外侧的外壳;内壳的外圆柱面上开设有流道凹槽,外壳具有与内壳的外圆柱面配合的内圆柱面,进液口和出液口开设于外壳上,冷却流道由流道凹槽和外壳的内圆柱面围绕而成。可选的,冷却流道具有不止一个进液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通过在隔流板上的斜切槽增加了流道内的对流换热面积,并促进不同分支流道间的流体混合,增强扰流,破坏流道内壁面上的流体边界层,提升对流换热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轴向环流型流道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轴向环流型流道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沿图2中的剖面线A-A剖切并沿所示投影方向投影形成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剖面线B-B剖切并沿所示投影方向投影形成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轴向环流型流道时的流体主流向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轴向环流型流道时斜切槽的流体主流向与冷却流道的流体主流向之间的夹角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圆柱螺旋型流道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圆柱螺旋型流道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圆柱螺旋型流道时的流体主流向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周向环流型流道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周向环流型流道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2是沿图11中的剖面线C-C剖切并沿所示投影方向投影形成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液冷结构采用周向环流型流道时的流体主流向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冷却流道;110、分流支道;111、第一支道;112、第二支道;113、底面;114、轴向延伸段;115、端部弯折段;116、半周段;117、过渡段、118、全周段;120、连通槽;121、左斜切槽;122、右斜切槽;200、隔流板;300、内壳;A、进液口对应区域;B、出液口对应区域;W1、分流支道宽度;H1、分流支道高度;W2、连通槽宽度;H2、连通槽高度;W3、隔流板宽度;H3、隔流板高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应理解,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文中的诸如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来对一个实体(或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进行区分,而不表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关系或顺序;另外,文中的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向或方位的用语,仅表示相对的方向或方位,而非绝对的方向或方位。在没有额外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其他要素。请参看图1至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液冷结构,包括设置于机壳内的冷却流道100,冷却流道100具有至少一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至少一条设置于冷却流道100中的隔流板200,隔流板200将冷却流道100分为至少两条分流支道110,冷却流道100还包括多个开设于隔流板200、连通隔流板200两侧的分流支道110的连通槽120,连通槽120的两端连接压强不同的两个区域。连接压强不同的两个区域,可以避免出现死区,使一个分流支道110中部分冷却液持续地流入另一个分流支道110中,促进不同分流支道110间的流体混合,增强扰流,破坏流道内壁面上的流体边界层,提升对流换热系数。本文附图中只展示了设置一条隔流板200将冷却流道100分为两条的分流支道110的情况,可以类推地,也可以采用两条隔流板200将冷却流道100分成三条的分流支道110。请参看图1至图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机液冷结构采用轴向环流型流道,进液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壳内的冷却流道(100),所述冷却流道(100)具有至少一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至少一条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100)中的隔流板(200),所述隔流板(200)将所述冷却流道(100)分为至少两条分流支道(110),所述冷却流道(100)还包括多个开设于所述隔流板(200)、连通所述隔流板(200)两侧的所述分流支道(110)的连通槽(120),所述连通槽(120)的两端连接压强不同的两个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机壳内的冷却流道(100),所述冷却流道(100)具有至少一个进液口和至少一个出液口,至少一条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100)中的隔流板(200),所述隔流板(200)将所述冷却流道(100)分为至少两条分流支道(110),所述冷却流道(100)还包括多个开设于所述隔流板(200)、连通所述隔流板(200)两侧的所述分流支道(110)的连通槽(120),所述连通槽(120)的两端连接压强不同的两个区域。


2.如权利要求1的电机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隔流板(200)两侧的所述分流支道(110)记为第一支道(111)和第二支道(112),所述连通槽(120)两端在所述第一支道(111)和所述第二支道(112)的流体主流向上与进液口的距离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120)为斜切槽,所述斜切槽的流体主流向与所述分流支道(110)的流体主流向之间的夹角在10°~60°。


4.如权利要求3的电机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切槽的流体主流向与所述分流支道(110)的流体主流向之间的夹角为15°~45°。


5.如权利要求3的电机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120)包括沿所述分流支道(110)的流体主流向交替设置的左斜切槽(121)和右斜切槽(122),所述左斜切槽(121)连接所述第一支道(111)的一端的压强低于所述左斜切槽(121)连接所述第二支道(112)的一端的压强,所述右斜切槽(122)连接所述第一支道(111)的一端的压强高于所述右斜切槽(122)连接所述第二支道(112)的一端的压强。


6.如权利要求3的电机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分流支道(110)的形状相同;各个所述分流支道(110)的截面尺寸相同;各个所述连通槽(120)的形状相同;各个所述连通槽(120)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分流支道(110)的底面(113)上各点与所述机壳的轴线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斜切槽的底面(123)与所述分流支道(110)的底面(113)重合;所述隔流板(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纳斯邓栓陈秉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