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止逆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81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止逆阀,包括阀外壳、活塞、弹簧以及具有出水孔的出水底盖,所述阀外壳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沿进水口至出水口方向分为密封配合段以及孔径大于密封配合段的容纳段,所述活塞装配于过水通道内,所述活塞设有用于与密封配合段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靠近进水口的端部设置有进水孔,进水孔的外壁设有贯通的过水孔,所述活塞靠近出水口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有限制凸台;所述出水底盖装配于阀外壳的出水口,所述弹簧设置于活塞与出水底盖之间,并对活塞施加一朝向进水口方向的弹力以使活塞上的第一密封圈密封抵接于密封配合段上,实现密封。实现密封。实现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止逆阀


[0001]本技术涉及水管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止逆阀。

技术介绍

[0002]止逆阀是比较常用的一种防回流的部件,其大致原理为:当流体正向流动时,会推动活塞让位而连通通道,实现正常流通;当停止正向流动时,活塞会在弹性件的作业下复位而封堵通道,实现止逆。
[0003]但现有的止逆阀,普遍存在因活塞与阀外壳之间需要进行密封配合而导致尺寸控制(即间隙控制)不好的问题,从而造成功能失效。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止逆阀,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新型止逆阀,包括阀外壳、活塞、弹簧以及具有出水孔的出水底盖,所述阀外壳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沿进水口至出水口方向分为密封配合段以及孔径大于密封配合段的容纳段,所述活塞装配于过水通道内,所述活塞设有用于与密封配合段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靠近进水口的端部设置有进水孔,进水孔的外壁设有贯通的过水孔,所述活塞靠近出水口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有限制凸台;所述出水底盖装配于阀外壳的出水口,所述弹簧设置于活塞与出水底盖之间,并对活塞施加一朝向进水口方向的弹力以使活塞上的第一密封圈密封抵接于密封配合段上。
[0007]接通水源时,正向流通的水流经阀外壳的进水口流入,冲击活塞,在该冲击作用下活塞克服弹簧的弹力朝向出水口方向移动,当移动至过水孔与容纳段连通时,水流经过水孔流至容纳段,再由容纳段流至出水底盖上,经出水底盖的出水孔流出,实现正向水流的正常流通。当正向水流停止时,活塞失去水流的冲击力,并在弹簧的作用下重新朝进水口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密封圈重新密封配合于密封配合段,实现止逆。
[0008]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底盖和活塞上形成有相对应的装配槽孔,所述弹簧的两端还分别装配于出水底盖和活塞的装配槽孔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配合段在对应容纳段的开口为喇叭形开口。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阀外壳的外周表面形成有第二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二环形密封槽上装配有第二密封圈。
[0011]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的限制凸台上设有过水通孔或过水缺口。
[0012]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1.采用第一密封圈进行密封配合,活塞能够与过水通道形成导向配合,解决了因活塞与过水通道的配合间隙控制问题造成的活塞卡死,进而导致功能失效问题。
[0014]2.所述活塞靠近出水口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有限制凸台,限制凸台起到阻挡作
用,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密封圈在瞬间高水压、该水流速度造成第一密封圈脱落。
附图说明
[0015]图1所示为实施例中新型止逆阀在止逆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0016]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新型止逆阀在通水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1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止逆阀,包括阀外壳10、活塞20、弹簧30以及具有出水孔42的出水底盖40,所述阀外壳10具有进水口11、出水口(未示出,位于附图1和图2的下端开口位置)以及连通进水口11和出水口的过水通道,所述出水底盖40盖合于阀外壳10的出水口,所述活塞20设置于过水通道内,所述过水通道沿进水口11至出水口方向(即由上到下方向)分为密封配合段101以及孔径大于密封配合段101的容纳段102,所述活塞20的中部位置形成有第一环形密封槽23,第一环形密封槽23上装配有第一密封圈51;所述活塞20靠近进水口11的端部设置有进水孔211,进水孔211的外壁设有贯通的过水孔212,所述活塞20靠近出水口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有限制凸台22;所述弹簧30设置于活塞20与出水底盖40之间,并对活塞20施加一朝向进水口11方向的弹力以使活塞20上的第一密封圈51密封抵接于密封配合段101上,实现密封。
[0020]接通水源时,正向流通的水流经阀外壳10的进水口11流入,冲击活塞20,在该冲击作用下活塞20克服弹簧30的弹力朝向出水口方向(图1、图2中的向下方向)移动,当移动至过水孔212与容纳段102连通时,如图2所示,水流经过水孔212流至容纳段102,再由容纳段102流至出水底盖40上,经出水底盖40的出水孔42流出,实现正向水流的正常流通。当正向水流停止时,活塞20失去水流的冲击力,并在弹簧30的作用下重新朝进水口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密封圈51重新密封配合于密封配合段101,实现止逆。
[0021]本方案具有如下优势:
[0022]1.采用第一密封圈51进行密封配合,活塞20与过水通道之间的尺寸只要满足一定程度的导向即可,对于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是允许(也最好是)具有一定间隙的,如图1和图2所示是呈一定间隙的,因此,解决了因活塞20与过水通道间隙控制问题造成的活塞卡死,进而导致功能失效问题。
[0023]2所述活塞20靠近出水口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有限制凸台22,限制凸台22起到阻挡第一密封圈51的作用,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第一密封圈51在瞬间高水压、该水流速度造成脱落。
[0024]同时,限制凸台22的设置,在弹簧30作用下朝向进水口11方向移动时,限制凸台22能够与密封配合段101和容纳段102之间的台阶进行抵接限位,如图1所示,进而很好的限制活塞20进水口11方向移动的最大位移,防止活塞20过度移动而使得第一密封圈51与密封配
合段101之间配合太紧。出水口处出水底盖40的装配还具有限制活塞20向出水口方向的移动的最大位移。
[0025]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为更进一步的稳定弹簧30的装配,所述出水底盖40和活塞20上形成有相对应的装配槽孔(即出水底盖40上的装配槽孔41和活塞20的装配槽孔221),所述弹簧30的两端还分别装配于出水底盖40的装配槽孔41和活塞20的装配槽孔221内,如此设置,能够更好的固定住弹簧30,防止弹簧30产生偏移甚至脱离。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弹簧30的装配不局限于此。
[0026]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配合段101在对应容纳段102的开口1011为喇叭形开口,该喇叭形开口1011同样具有一个导向的作用,能够对第一密封圈51进行导向定位并与第一密封圈51进行密封配合(即密封配合段101通过该喇叭形开口1011与第一密封圈51进行密封配合),使得密封配合更为精准、稳定。当然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局限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止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外壳、活塞、弹簧以及具有出水孔的出水底盖,所述阀外壳具有进水口、出水口以及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沿进水口至出水口方向分为密封配合段以及孔径大于密封配合段的容纳段,所述活塞装配于过水通道内,所述活塞设有用于与密封配合段密封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塞靠近进水口的端部设置有进水孔,进水孔的外壁设有贯通的过水孔,所述活塞靠近出水口的端部径向向外延伸有限制凸台;所述出水底盖装配于阀外壳的出水口,所述弹簧设置于活塞与出水底盖之间,并对活塞施加一朝向进水口方向的弹力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贞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溢佰科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