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75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压透湿杯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该结构包括杯体和密封盖,杯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杯体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上放置有材料试片,第二环形槽上放置有与材料试片底部抵接的金属板,材料试片的外侧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上压紧有密封盖,杯体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设有单向阀;杯体的左侧壁中部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阀门;既是加压的接口,也是泄压的通道,透湿杯内压力可以进行调节和控制,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了高分子材料试片在高水压作用下形变甚至开裂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高压透湿杯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深海装备封装材料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就是水蒸气透过率,直接影响了深海装备的可靠性和寿命。水分子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渗透动力来自于被封装材料隔开的海水和水下装备内部结构之间的渗透压,高静水压带来更高的渗透压,所以在高水压下水分子在封装材料中的渗透速度可能远大于常压状态。而目前水蒸气透过率的三种测试方法:杯式法、红外法和电解法都是在常压下进行,国内外还没有能够在高水压下测量高分子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通过一系列结构的设计和使用,带有阀门的进/出水口,既是加压的接口,也是泄压的通道,透湿杯内压力可以进行调节和控制,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了高分子材料试片在高水压作用下形变甚至开裂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该结构包括杯体和密封盖,所述杯体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密封盖,所述杯体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上放置有材料试片,所述第二环形槽上放置有与所述材料试片底部抵接的金属板,所述材料试片的外侧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压紧有所述密封盖;
[0006]所述杯体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有单向阀;
[0007]所述杯体的左侧壁中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设有阀门;
[0008]所述杯体的上部呈圆柱状、下部呈锥台状结构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杯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所述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的中部呈开口结构设置、开口结构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件的内径。
[0010]优选的,所述材料试片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金属板的直径,且所述金属板为阵列分布开设的小尺寸通孔金属板。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分别与所述材料试片、所述金属板的规格相匹配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圈套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的顶部与所述密封盖的底部相压紧密封抵接,所述密封圈套的底部设有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底部与所述材料试片的顶部相压紧密封抵接。
[0013]优选的,所述密封圈套的外径与所述杯体的内壁相紧密密封抵接。
[0014]优选的,所述杯体的上半部分的直径大于下半部分的直径,且上下部分形成台阶
状的分界。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 将高水压环境设置在透湿杯内部,极大的降低了对水蒸气透过率测试设备的要求,仅对透湿杯进行有限的改进就能实现高水压下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测试;
[0017]2. 新型高压透湿杯没有改变传统透湿杯的基本结构,可以与已有的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兼容,可以在不对现有水蒸气透过率测试仪进行任何改进的情况下,进行高水压下材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测试;
[0018]3. 带有阀门的进/出水口,既是加压的接口,也是泄压的通道,透湿杯内压力可以进行调节和控制,操作简单;
[0019]4. 打孔的金属板既能为试片提供刚性支撑,板上的通孔又能提供水蒸气渗透通道,通过设置大量小尺寸通孔,在保证总渗透面积尽可能大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了高分子材料试片在高水压作用下形变甚至开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4]图中:1

杯体、2

密封盖、3

第一环形槽、4

第二环形槽、5

材料试片、6

金属板、7

密封件、701

密封圈套、702

密封圈、8

进水口、801

单向阀、9

出水口、901

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该结构包括杯体1和密封盖2,杯体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2,杯体1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环形槽3、第二环形槽4,第一环形槽3上放置有材料试片5,第二环形槽4上放置有与材料试片5底部抵接的金属板6,材料试片5的外侧放置有密封件7,密封件7上压紧有密封盖2;
[0027]杯体1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进水口8,进水口8上设有单向阀801;
[0028]杯体1的左侧壁中部开设有出水口9,出水口9上设有阀门901;
[0029]杯体1的上部呈圆柱状、下部呈锥台状结构设置。
[0030]具体的,杯体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且密封盖2的中部呈开口结构设置、开口结构的直径小于密封件7的内径。
[0031]具体的,材料试片5的直径略大于金属板6的直径,且金属板6为阵列分布开设的小尺寸通孔金属板6。
[0032]具体的,第一环形槽3、第二环形槽4分别与材料试片5、金属板6的规格相匹配设置。
[0033]具体的,密封件7包括密封圈套701和密封圈702,密封圈套701的顶部与密封盖2的底部相压紧密封抵接,密封圈套701的底部设有密封圈702,密封圈702的底部与材料试片5的顶部相压紧密封抵接。
[0034]具体的,密封圈套701的外径与杯体1的内壁相紧密密封抵接。
[0035]工作原理:本技术进行使用时,首先打开密封盖2,依次将金属板6放置抵接于第二环形槽4上、材料试片5放置抵接于第一环形槽3上,且金属板6的顶部与材料试片5的底部抵接,随后将密封件7放置于材料试片5的顶部外侧,同时使材料试片5与杯体1的内壁相紧密抵接,随后旋紧密封盖2,利用密封盖2与杯体1之间的螺纹力将密封件7、材料试片5和金属板6压紧,使其压紧密封抵接;
[0036]而且通过金属板6为阵列分布开设的小尺寸通孔金属板6,为高分子材料试片5提供刚性支撑,防止材料试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该结构包括杯体(1)和密封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密封盖(2),所述杯体(1)上由上至下依次开设有第一环形槽(3)、第二环形槽(4),所述第一环形槽(3)上放置有材料试片(5),所述第二环形槽(4)上放置有与所述材料试片(5)底部抵接的金属板(6),所述材料试片(5)的外侧放置有密封件(7),所述密封件(7)上压紧有所述密封盖(2);所述杯体(1)的右侧壁中部开设有进水口(8),所述进水口(8)上设有单向阀(801);所述杯体(1)的左侧壁中部开设有出水口(9),所述出水口(9)上设有阀门(901);所述杯体(1)的上部呈圆柱状、下部呈锥台状结构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所述密封盖(2),且所述密封盖(2)的中部呈开口结构设置、开口结构的直径小于所述密封件(7)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控制调节杯内压力的高压透湿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红高远李珺杰李治凯陈佳运姜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