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可远距离抛射发球的发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558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4
可远距离抛射发球的发球机,包括可移动机架和抛球机构;可移动机架包括机架、前轮、前轮驱动机构、后轮及后轮驱动机构;抛球机构包括抛射架、托球架、气缸A及气缸B;抛射架铰接在机架上;托球架铰接在抛射架后端;气缸A的活塞杆伸缩以驱动抛射架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气缸B的活塞杆伸缩以驱动托球架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抛球机构可实现球的高速抛射,当抛射架向上转动时,带动球做弧形轨迹运动,给球提供一个初始速度。在抛射架向上转动的同时,托球架也可向上转动,给球在初始速度的基础上追加一个加速度。最终,球的发射速度为初始速度和加速度之和,可实现球的高速抛射。射。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远距离抛射发球的发球机


[0001]本技术涉及球类辅助训练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远距离抛射发球的发球机。

技术介绍

[0002]当今,体育和科技密不可分,体育训练正从经验时代走向科学时代,各式各样的发球机已经逐渐的替代人工发球,应用在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及体育赛事中。从目前的情况看,市面上已经有了多种球类发球机,例如足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及网球发球机等。
[0003]现有的大型发球机(例如足球、排球发球机)为了达到足够远的发球距离,在发球时通常力度较大。一方面,发球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直接传导到机架上,长此以往,容易损坏安装在机架上的部件,这就对了大型发球机的减震结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对足球、排球等球类进行发球操作时,往往需要较高的发球速度才能满足发球距离的要求,这对发球机抛球机构(发球机构)的结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远距离抛射发球的发球机,解决了大型发球机在发球时产生的冲击力容易损坏安装在机架上的部件的问题,还解决了大型发球机进行远距离发球操作时需要较高发球速度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远距离发球操作的发球机,包括可移动机架和抛球机构;
[0006]可移动机架包括机架、前轮、前轮驱动机构、后轮及后轮驱动机构;机架为方形框架,其前端两角和后端两角处分别设有轮子安装区域;两个前轮分别设在机架前端两角处的轮子安装区域内;两组前轮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前轮关联,以驱动两个前轮独立转动;两个后轮分别设在机架后端两角处的轮子安装区域内;两组后轮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后轮关联,以驱动两个后轮独立转动;
[0007]抛球机构包括抛射架、托球架、气缸A及气缸B;抛射架前端设有第一铰接处,抛射架中部设有第二铰接处和第三铰接处,抛射架通过第一铰接处铰接在机架上,并可绕第一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托球架前端设有第四铰接处,托球架中部设有第五铰接处,托球架后端设有用于放球的环形托手,托球架通过第五铰接处铰接在抛射架后端,并可绕第五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气缸A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活塞杆与抛射架的第二铰接处铰接,气缸A的活塞杆伸缩以驱动抛射架绕其第一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气缸B的缸体与抛射架的第三铰接处铰接,活塞杆与托球架的第四铰接处铰接,气缸B的活塞杆伸缩以驱动托球架绕其第五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0008]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前轮驱动机构包括电机A和联轴器A,电机A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其机轴通过联轴器A与前轮连接。
[0009]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后轮驱动机构包括拱形架、导向杆、浮动板、减
震弹簧、电机B及联轴器B;拱形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导向杆穿过浮动板,并在上下两端分别与拱形架和机架固定连接;浮动板活动套装在导向杆上,并位于拱形架与机架之间;减震弹簧套装在导向杆上,并位于拱形架与浮动板之间,其通过弹力使浮动板保持向下压紧在机架上;电机B固定安装在浮动板上,其机轴通过联轴器B与后轮连接。
[0010]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前轮和后轮均为全向轮,任意两个相邻的全向轮之间的夹角为90
°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2]1、抛球机构可实现球的高速抛射,当抛射架向上转动时,带动球做弧形轨迹运动,给球提供一个初始速度。在抛射架向上转动的同时,托球架也可向上转动,给球在初始速度的基础上追加一个加速度。最终,球的发射速度为初始速度和加速度之和,可实现球的高速抛射。
[0013]2、两个后轮采用“浮动式”安装结构安装在机架上(后轮连接在电机B上,电机B安装在浮动板上,浮动板通过减震弹簧与机架关联)。一方面,抛射架上扬和下放时会对机架产生较大的冲击,该结构可有效卸载传导至机架上的冲击或震动,避免安装在机架上的部件因冲击或震动而损伤,延长了安装在机架上的部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两个后轮所采用的“浮动式”安装结构保证了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能全部接触地面,降低了前轮和后轮的安装精度要求,避免了因为某个全向轮接触不到地面而导致机架移动控制失效,保证了发球机的使用可靠性。
[0014]3、四个全向轮两两成90
°
夹角,相比传统的前轮后轮平行布置的方式,该结构一方面可实现机架在静止状态下的自锁,避免机架在静止时出现滑移,另一方面通过单独控制每个全向轮的转速,可实现机架的全方向自由移动。
[0015]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后轮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抛射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托球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图例说明:机架11;轮子安装区域111;前轮12;电机A131;联轴器A132;后轮14;拱形架151;导向杆152;浮动板153;减震弹簧154;电机B155;联轴器B156;抛射架21;第一铰接处211;第二铰接处212;第三铰接处213;托球架22;第四铰接处221;第五铰接处222;环形托手223;气缸A23;气缸B24。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

5所示,可远距离抛射发球的发球机,包括可移动机架和抛球机构。
[0025]可移动机架包括机架11、前轮12、前轮驱动机构、后轮14及后轮驱动机构。机架11
为方形框架,其前端两角和后端两角处分别设有轮子安装区域111。两个前轮12分别设在机架11前端两角处的轮子安装区域111内。两组前轮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前轮12关联,以驱动两个前轮12独立转动。前轮驱动机构包括电机A131和联轴器A132,电机A131固定安装在机架11上,其机轴通过联轴器A132与前轮12连接。两个后轮14分别设在机架11后端两角处的轮子安装区域111内。两组后轮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后轮14关联,以驱动两个后轮14独立转动。后轮驱动机构包括拱形架151、导向杆152、浮动板153、减震弹簧154、电机B155及联轴器B156。拱形架151固定安装在机架11上。导向杆152穿过浮动板153,并在上下两端分别与拱形架151和机架11固定连接。浮动板153活动套装在导向杆152上,并位于拱形架151与机架11之间。减震弹簧154套装在导向杆152上,并位于拱形架151与浮动板153之间,其通过弹力使浮动板保持向下压紧在机架11上。电机B155固定安装在浮动板153上,其机轴通过联轴器B156与后轮14连接。
[0026]抛球机构包括抛射架21、托球架22、气缸A23及气缸B24。抛射架21前端设有第一铰接处211,抛射架21中部设有第二铰接处212和第三铰接处213,抛射架21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远距离抛射发球的发球机,其特征是:包括可移动机架和抛球机构;可移动机架包括机架、前轮、前轮驱动机构、后轮及后轮驱动机构;机架为方形框架,其前端两角和后端两角处分别设有轮子安装区域;两个前轮分别设在机架前端两角处的轮子安装区域内;两组前轮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前轮关联,以驱动两个前轮独立转动;两个后轮分别设在机架后端两角处的轮子安装区域内;两组后轮驱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后轮关联,以驱动两个后轮独立转动;抛球机构包括抛射架、托球架、气缸A及气缸B;抛射架前端设有第一铰接处,抛射架中部设有第二铰接处和第三铰接处,抛射架通过第一铰接处铰接在机架上,并可绕第一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托球架前端设有第四铰接处,托球架中部设有第五铰接处,托球架后端设有用于放球的环形托手,托球架通过第五铰接处铰接在抛射架后端,并可绕第五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气缸A的缸体铰接在机架上,活塞杆与抛射架的第二铰接处铰接,气缸A的活塞杆伸缩以驱动抛射架绕其第一铰接处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气缸B的缸体与抛射架的第三铰接处铰接,活塞杆与托球架的第四铰接处铰接,气缸B的活塞杆伸缩以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金良胡海洋梁卜嘉宁锌檬曾超王江林唐先明林焕森李嘉立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