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548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包括一体化防护工装、用于对离层施工监测孔的孔深进行精确测量的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基站和上位机;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与基站无线双向通讯,基站与上位机双向通讯;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固设在一体化防护工装上,一体化防护工装固定安装在煤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各个离层变化,若离层变化超过阈值时,对应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节点进行报警,在相应的地图位置闪烁提示,能够及时应对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安全防范
,尤其是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煤矿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于煤矿现场的技术手段也不断的进步,国内对煤矿井下顶板离层检测系统的研制发展主要有机械式直读离层位移指示仪和智能化自动检测报警系统。其中,机械式直读离层位移指示仪采用的是简单的机械结构,存在较大的机械误差,且指示仪的检测值需要人员现场目力读取,导致了很大的认为误差,并且智能化程度几乎没有,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被淘汰是一种必然趋势。而智能化自动检测报警系统是将位移量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磁信号等,再由数据采集设备将这些信号还原为位移值,从而进一步进行分析,自动完成数据的存储,报表,报警等数据分析,目前现有产品主要缺陷为:传感器可靠性低;没有电脑自动分析功能;通讯方式单一;系统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时监控各个离层变化情况,安装方便,能够在煤炭开采第一现场可靠稳定工作的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包括一体化防护工装、用于对离层施工监测孔的孔深进行精确测量的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基站和上位机;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与基站无线双向通讯,基站与上位机双向通讯;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固设在一体化防护工装上,一体化防护工装固定安装在煤层上。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由激光测距探头和调理模块组成,所述激光测距探头的输出端与调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调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一体化防护工装包括外罩、底盘和卡扣,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圆盘,圆盘向上设置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两侧面板上均开设第一安装孔,固定支架的一侧通过卡扣安装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固定支架的另一侧通过卡扣安装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卡扣的两端开设与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圆盘的盘面上沿周向均匀开设第三安装孔;所述外罩为中空圆柱体状,外罩底部沿周向开设第四安装孔,底盘的圆盘安装在外罩的底部上,外罩的上方设置导向管,导向管位于固定盘的中心位置,固定盘的边沿处开设用于将外罩安装在煤层上的第五安装孔,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上设有用于发射激光光束的发射孔以及用于接收激光光束的接收孔,所述发射孔发射的激光光束和接收孔接收的激光光束从导向管内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的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1)根据井下分布图,合理选择离层智能监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并在上位机的地图界面相应位置标出;(2)系统初始化,上位机设置各离层智能监测装置的参数值,包括激光测距预警值、工作时间、无线传输时间间隔和工作模式;(3)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开始工作,工作于调试模式、低功耗模式及正常模式:调试模式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每隔几秒传输一次测距信息;低功耗模式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进入待机工作;正常模式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启动工作,如果设备状态正常,测距信息传输完成即进入低功耗模式,待下次测试周期重新启动;如果设备状态异常,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将不停发送异常情况信息,并通过一体化防护工装上安装的指示灯闪烁,提醒异常情况发生,同时,上位机接收异常情况,显示报警状态。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各个离层变化,若离层变化超过阈值时,对应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节点进行报警,在相应的地图位置闪烁提示,能够及时应对危害;第二,本专利技术首次在井下应用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测量离层变化,激光测距发射角很小,测量光斑可以做到1至10mm,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强,可以实现精确、无接触式和不间断地长距离测距优于其他传感器;第三,本专利技术由于井下离层变化非常缓慢,有三种工作模式,可节约使用电量;第四,本专利技术由于前端设备直接安装于作业巷道中,对前端设计进行防爆设计,保证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4、5、6分别为图2中外罩、底盘、卡扣、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包括一体化防护工装、用于对离层施工监测孔的孔深进行精确测量的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1、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2、基站和上位机;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1的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2与基站无线双向通讯,基站与上位机双向通讯;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1、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2固设在一体化防护工装上,一体化防护工装固定安装在煤层上。无线传输采用LoRa技术,LoRa是一种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在矿井可更可靠、传输距离的进行无线通信。如图1、6所示,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1由激光测距探头和调理模块组成,所述激光测距探头的输出端与调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调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如图3、4、5、6所示,所述一体化防护工装包括外罩、底盘和卡扣6,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圆盘3,圆盘3向上设置固定支架4,固定支架4的两侧面板上均开设第一安装孔5,固定支架4的一侧通过卡扣6安装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1,固定支架4的另一侧通过卡扣6安装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2,卡扣6的两端开设与第一安装孔5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7,圆盘3的盘面上沿周向均匀开设第三安装孔8;所述外罩为中空圆柱体状,外罩底部沿周向开设第四安装孔9,底盘的圆盘3安装在外罩的底部上,外罩的上方设置导向管10,导向管10位于固定盘11的中心位置,固定盘11的边沿处开设用于将外罩安装在煤层上的第五安装孔12,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1上设有用于发射激光光束的发射孔13以及用于接收激光光束的接收孔14,所述发射孔13发射的激光光束和接收孔14接收的激光光束从导向管10内通过。如图7所示,本方法包括下列顺序的步骤:(1)根据井下分布图,合理选择离层智能监测装置的安装位置,并在上位机的地图界面相应位置标出;(2)系统初始化,上位机设置各离层智能监测装置的参数值,包括激光测距预警值、工作时间、无线传输时间间隔和工作模式;(3)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开始工作,工作于调试模式、低功耗模式及正常模式:调试模式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每隔几秒传输一次测距信息;低功耗模式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进入待机工作;正常模式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按设定的时间间隔启动工作,如果设备状态正常,测距信息传输完成即进入低功耗模式,待下次测试周期重新启动;如果设备状态异常,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将不停发送异常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防护工装、用于对离层施工监测孔的孔深进行精确测量的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基站和上位机;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与基站无线双向通讯,基站与上位机双向通讯;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固设在一体化防护工装上,一体化防护工装固定安装在煤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防护工装、用于对离层施工监测孔的孔深进行精确测量的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基站和上位机;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与基站无线双向通讯,基站与上位机双向通讯;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固设在一体化防护工装上,一体化防护工装固定安装在煤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由激光测距探头和调理模块组成,所述激光测距探头的输出端与调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调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离层智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防护工装包括外罩、底盘和卡扣,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圆盘,圆盘向上设置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两侧面板上均开设第一安装孔,固定支架的一侧通过卡扣安装微型激光测距传感模块,固定支架的另一侧通过卡扣安装信号采集及无线传输模块,卡扣的两端开设与第一安装孔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圆盘的盘面上沿周向均匀开设第三安装孔;所述外罩为中空圆柱体状,外罩底部沿周向开设第四安装孔,底盘的圆盘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勇宋强刘雨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