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弹性尿液多参数分析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一种磁弹性尿液多参数分析检测装置,属于尿液参数分析检测
技术介绍
尿液分析是医学上对人体健康状况检测的常见方法,对尿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判断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理论依据,特别对于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及肾脏功能缺陷类等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目前市面上提供有多种型号的尿液检测装置,其产品质量和检测效果参差不齐,经过用户的使用反馈,发现现有的尿液检测设备存在以下缺陷:传统的尿检仪器体积较大,携带移动和使用很不方便,并且由于尿液分析设备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一般完整全面的尿液项目检测需要去专业医院,采尿后的整个检测程序复杂,检测时间长,且在检测环节使用一般的尿液检测仪器在检测不同尿液样本时,需要花费时间频繁更换试纸,使得操作极为不便,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频繁操作,费时费力;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尿液检测装置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磁弹性尿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弹性尿液多参数分析检测装置,包括饼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饼状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按键模块(2)、滴液感应端(3),所述饼状壳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参数接口(4)和电源接口(5);/n所述滴液感应端(3)具体设置在饼状壳体(1)顶部的一侧,并与饼状壳体(1)内部设置的环状试管(7)连接为一体,所述环状试管(7)的内侧设置有提供恒定磁场的齿状试纸条(6),在齿状试纸条(6)的上表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MEMS试纸,在环状试管(7)的外侧还等距离缠绕设置有多组MEMS感应线圈(8);/n所述环状试管(7)的一侧还开有缺口,在缺口处的一侧还设置有齿轮(9),所述缺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弹性尿液多参数分析检测装置,包括饼状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饼状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按键模块(2)、滴液感应端(3),所述饼状壳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参数接口(4)和电源接口(5);
所述滴液感应端(3)具体设置在饼状壳体(1)顶部的一侧,并与饼状壳体(1)内部设置的环状试管(7)连接为一体,所述环状试管(7)的内侧设置有提供恒定磁场的齿状试纸条(6),在齿状试纸条(6)的上表面等距离设置有多个MEMS试纸,在环状试管(7)的外侧还等距离缠绕设置有多组MEMS感应线圈(8);
所述环状试管(7)的一侧还开有缺口,在缺口处的一侧还设置有齿轮(9),所述缺口处裸露出齿状试纸条(6)的一侧与齿轮(9)啮合,所述齿轮(9)具体通过电机驱动模块(10)驱动,使齿状试纸条(6)在环状试管(7)内转动;
所述饼状壳体(1)内侧的中心位置还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分别集成有中央控制器(11)、信号放大激励模块(12)、数据处理模块(13)、无线模块(14),所述中央控制器(11)通过导线分别与信号放大激励模块(12)、数据处理模块(13)、无线模块(14)、按键模块(2)、电机驱动模块(10)相连;
所述信号放大激励模块(12)的输出端与齿状试纸条(6)相连;
所述中央控制器(11)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弹性尿液多参数分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11)内部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控制芯片U1的型号为STM32F407VET6,所述中央控制器(11)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5脚、66脚、78脚、79脚、80脚、7脚、15脚、16脚均与信号放大激励模块(12)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35脚、36脚、51脚、52脚、53脚、54脚均与电机驱动模块(10)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67脚、68脚与串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89脚、95脚、96脚、47脚均与数据处理模块(13)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97脚、98脚与无线模块(14)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81脚、82脚与按键模块(2)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8脚并接晶振X1的一端后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并接晶振X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2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2脚并接晶振X2的一端后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13脚并接晶振X2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4的另一端后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弹性尿液多参数分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激励模块(12)内部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2、U3,所述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AD637,所述控制芯片U3的型号为AD9959,所述信号放大激励模块(12)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信号放大激励模块(12)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3的22脚串接电容C28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3的50脚与控制芯片U1的65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3的51脚与控制芯片U1的66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3的52脚与控制芯片U1的78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3的53脚与控制芯片U1的79脚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3的24脚并接电阻R18的一端后与电阻R19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1.8V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3的27脚串接电阻R17、电容C27后与1.8V电源输入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3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仲云,桑胜波,郭星,黄鑫如,薛县伟,李东浩,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