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520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互隔离的新风腔和循环风腔;所述新风腔的两端分别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循环风腔的两端分别设有循环风进风口和循环风出风口I;该循环风进风口处设有循环风热交换器;所述循环风腔内设有相互隔离的风道I和风道II;该风道I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循环风热交换器的出口,其出口端连通于所述循环风出风口;所述风道II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循环风热交换器的出口,其出口端连通于所述新风腔,可通过控制新风和循环风的流动及流量,可利用室内空气与室外新风的混合而调节室外新风的初始温度,避免对系统排气压力或吸气压力造成严重影响,确保机组在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多联式空调系统和新风系统越来越普及。多联式新风机是在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将系统中的某台内机改为新风机,既可实现引入新风的目的,也能够为新风提供一定的负荷,降低室内温度受新风的影响程度。但是,现有的多联式新风机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尤其不能在极寒环境下制热或在极热环境下制冷,否则,将会导致系统排气压力过低或吸气压力过高,影响室外机的寿命和运行可靠性,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大。因此,需要加以改进,以便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可以使其在极寒或极热环境下保证正常工作,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将其内部分隔成相互隔离的新风腔和循环风腔;所述新风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将其内部分隔成相互隔离的新风腔和循环风腔;/n所述新风腔的两端分别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该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分别连通室外和室内;所述新风出风口处设有新风风机和新风热交换器;/n所述循环风腔的两端分别设有循环风进风口和循环风出风口;该循环风进风口和循环风出风口均位于室内;该循环风进风口处设有循环风热交换器;所述循环风腔内设有相互隔离的风道I和风道II;该风道I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循环风热交换器的出口,其出口端连通于所述循环风出风口;所述风道II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循环风热交换器的出口,其出口端连通于所述新风腔;所述风道I的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将其内部分隔成相互隔离的新风腔和循环风腔;
所述新风腔的两端分别设有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该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分别连通室外和室内;所述新风出风口处设有新风风机和新风热交换器;
所述循环风腔的两端分别设有循环风进风口和循环风出风口;该循环风进风口和循环风出风口均位于室内;该循环风进风口处设有循环风热交换器;所述循环风腔内设有相互隔离的风道I和风道II;该风道I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循环风热交换器的出口,其出口端连通于所述循环风出风口;所述风道II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循环风热交换器的出口,其出口端连通于所述新风腔;所述风道I的进口端和风道II的进口端分别设有循环风机I和循环风机II;
所述新风热交换器和循环风热交换器相互并联后连接到多联机的冷媒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其特征是,所述风道II的出口位于所述新风热交换器与所述新风进风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其特征是,所述新风热交换器和循环风热交换器上分别设有新风电子膨胀阀和循环风电子膨胀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其特征是,所述新风进风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I;所述新风出风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II;所述循环风热交换器的出口处设有温度传感器III;该温度传感器I、温度传感器II和温度传感器III分别连接到多联机的控制器。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改进的多联式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机组启动,新风风机、循环风机I和循环风机II均为关闭;新风电子膨胀阀和循环风电子膨胀阀均为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瑞杨亚华易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