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组装式保护层及板厚控制垫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969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组装式保护层及板厚控制垫块,包括由上至下可插入连接的第一马凳、第二马凳、第三马凳,所述第一马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卡头、第一中间段、第一卡座;所述第二马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卡头、第二中间段、第二卡座;所述第三马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三卡头、第三中间段、第三卡座;第一马凳的环形凸起与第二马凳的环形凹槽配合连接;第二马凳的环形凸起与第三马凳的环形凹槽配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组装式保护层及板厚控制垫块,作为楼板浇筑时对钢筋保护层及板厚控制的工具,适用于各种楼层板厚,方便高效。方便高效。方便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组装式保护层及板厚控制垫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混凝土工程现场浇筑板厚控制的施工
,具体为一种可组装式保护层及板厚控制垫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楼板厚度不均匀是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钢筋保护层砂浆垫块功能单一,垫块与马凳是分开使用的,交叉作业时易偏位脱落,导致保护层厚度难以达到要求。楼板厚度的控制一般情况采用在柱筋上进行标注高度线的做法,因人员走动作业导致主筋的移动使得高度不能精确控制,使得楼板厚度产生偏差。
[0003]目前,大部分保护层都采用垫块和马凳分开使用的。功能较单一,不能适应不同部位板厚的需求。楼板厚度的控制一般采用柱筋标注的方式,现场作业扰动较大不能满足精确控制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简易,将马凳与垫块结合并且能够提供板厚控制的可组装式垫块。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组装式保护层及板厚控制垫块,作为楼板浇筑时对钢筋保护层及板厚控制的工具,适用于各种楼层板厚,方便高效。
[000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组装式保护层及板厚控制高强度垫块,包括由上至下可插入连接的第一马凳、第二马凳、第三马凳,所述第一马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卡头、第一中间段、第一卡座;所述第二马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卡头、第二中间段、第二卡座;所述第三马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三卡头、第三中间段、第三卡座;所述第一卡头的中心处设有十字形中心槽,所述第一卡头上还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以第一卡头的中心处为圆心;所述第一卡座的中心处设有十字形中心槽,所述第一卡座上还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二卡头、所述第三卡头的结构与第一卡头相同;所述第二卡座、第三卡座的底部均设有弧形凸起;所述第一马凳的环形凸起与第二马凳的环形凹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凳的弧形凸起与第三马凳的环形凹槽配合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马凳的长宽高尺寸为:400mm
×
400mm
×
80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马凳的长宽高尺寸为:400mm
×
400mm
×
350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马凳的长宽高尺寸为:400mm
×
400mm
×
250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头上的十字形中心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卡头;所述第二卡头上的十字形中心槽的深度与第三卡头的十字形中心槽的深度相同。
[0011]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简易、便捷、可适用性强的保护层厚度及板厚控制的组装式垫块。根据不同板厚采取不同组合进行布置,先进行下排筋保护层的布置,然后在上部扣进另一规格马凳架好上排筋。并根据板厚组合相应高度用来在混凝土浇筑时精
确控制板厚。
[0012]1、该装置制作简单易操作,方便布置;
[0013]2、适应性强,可使用不同板厚。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

A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B

B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C

C处剖视图。
[0018]其中:1、第一马凳;2、第二马凳;3、第三马凳;4、第一卡头;5、第一中间段;6、第一卡座;7、第二卡头;8、第二中间段;9、第二卡座;10、第三卡头;11、第三中间段;12、第三卡座;13、卡头十字形中心槽;14、环形凹槽;15、卡座十字形中心槽;16、环形凸起;17、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所示的一种可组装式保护层及板厚控制垫块,包括由上至下可插入连接的第一马凳1、第二马凳2、第三马凳3,所述第一马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卡头4、第一中间段5、第一卡座6;所述第二马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卡头7、第二中间段8、第二卡座9;所述第三马凳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三卡头10、第三中间段11、第三卡座12;所述第一卡头的中心处设有卡头十字形中心槽13,所述第一卡头上还设有环形凹槽14;所述环形凹槽以第一卡头的中心处为圆心;所述第一卡座的中心处设有卡座十字形中心槽15,所述第一卡座上还设有环形凸起16;所述第二卡头、所述第三卡头的结构与第一卡头相同;所述第二卡座、第三卡座的底部均包括弧形凸起17;所述第一马凳的环形凸起与第二马凳的环形凹槽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凳的弧形凸起与第三马凳的环形凹槽配合连接。
[0022]其中,第一马凳的长宽高尺寸为:400mm
×
400mm
×
800mm。第二马凳的长宽高尺寸为:400mm
×
400mm
×
350mm。第三马凳的长宽高尺寸为:400mm
×
400mm
×
250mm。
[0023]其中,第一卡头上的卡头十字形中心槽的深度大于第二卡头;第二卡头上的卡头十字形中心槽的深度与第三卡头的卡头十字形中心槽的深度相同。
[0024]本专利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组装式保护层及板厚控制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可插入连接的第一马凳(1)、第二马凳(2)、第三马凳(3),所述第一马凳(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卡头(4)、第一中间段(5)、第一卡座(6);所述第二马凳(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二卡头(7)、第二中间段(8)、第二卡座(9);所述第三马凳(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三卡头(10)、第三中间段(11)、第三卡座(12);所述第一卡头(4)的中心处设有十字形中心槽,所述第一卡头(4)上还设有环形凹槽(14);所述环形凹槽(14)以第一卡头(4)的中心处为圆心;所述第一卡座(6)的中心处设有十字形中心槽,所述第一卡座(6)上还设有环形凸起(16);所述第二卡头(7)、所述第三卡头(10)的结构与第一卡头(4)相同;所述第二卡座(9)、第三卡座(12)的底部均设有弧形凸起(17);所述第一马凳(1)的环形凸起(16)与第二马凳(2)的环形凹槽(14)配合连接;所述第二马凳(2)的弧形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钟录平臧言礼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