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93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簧制造工艺,所述弹簧制造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对所需钢丝进行验收;步骤二:对钢丝进行卷绕;步骤三:回火处理。该弹簧制造工艺,可适用于任何弹簧极限应力高(≥1050MPa)和疲劳行程大(≥170mm)的弹簧制造,该弹簧制造工艺,减少了人工分配,可节约4人的劳动力,从而节省弹簧的生产成本,该弹簧制造工艺,二次抛丸冷却后可在2小时内进入冷强压工序,传统的工艺要自然冷却,要4小时才能进入冷强压工序,节约了时间,弹簧制造工艺,回火和抛丸时间均比传统的工艺有所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弹簧制造工艺,产品质量稳定,在回火温度、热喷丸温度、喷丸流量均有防错功能,疲劳寿命大幅提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簧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簧制造相关
,具体为一种弹簧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汽车悬架弹簧在汽车悬架系统中是提高汽车驾驶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起缓冲减振作用,在汽车悬架弹簧生产加工制造中,原生产工艺是弹簧在卷绕、回火后,待弹簧自然冷却后进行抛丸,但是现有的弹簧制作工艺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弹簧极限应力高(≥1050MPa)和疲劳行程大(≥170mm)及疲劳寿命≥50万次的弹簧一般是抛两次弹丸,极限应力低和行程小及疲劳寿命≤40万次的弹簧一般是抛一次弹丸;这样的抛丸会使弹丸打在弹簧的表面上的凹坑较浅,弹簧的表面容易产生微裂纹会降低弹簧疲劳寿命;抛丸工艺是利用高硬度(57-62HRC)、高速度(70-90m/s)运动的弹丸冲击弹簧表面,使弹簧表面引入残余压应力,但是不适宜的抛丸工艺会因表面粗糙度增高而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残余压应力能提高弹簧疲劳寿命而应力集中效应又会降低弹簧疲劳寿命;悬架弹簧钢丝表面完整性稍差,服役承载水平较高以及工况条件较为恶劣等,所以通常过早萌生疲劳裂纹,一旦疲劳裂纹萌生(0.25-0.3mm),只有引入更高的残余压应力水平和更深的残余压应力场,才能有效的降低疲劳裂纹扩展速度,延长裂纹扩展寿命,由此提高疲劳断裂抗力,因此,采用一种热强压+热抛丸+细抛丸或热抛丸工艺,提高弹簧的疲劳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制造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大多数弹簧制造工艺浪费人力,生产成本较高,且生产效率低下,弹簧疲劳寿命较短的问题。<br>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簧制造工艺,所述弹簧制造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对所需钢丝进行验收;步骤二:对钢丝进行卷绕;步骤三:回火处理;步骤四:热强压处理;步骤五:热抛丸处理;步骤六:细抛丸处理;步骤七:冷却处理;步骤八:进行工检。优选的,所述回火处理、热强压处理、热抛丸处理、细抛丸处理和冷却处理构成连续的生产线。优选的,所述回火处理时,弹簧进回火炉时通过人工摆放的方式对弹簧摆放,且弹簧并排横向排列,每排弹簧数量为6件;同时,回火频率为30±1.0Hz,主输送链启停间隔为40±1S,回火温度为一区:385℃±10℃,二至四区:385℃±5℃,防错功能为超温低温报警,回火后的弹簧硬度为HRC52-56。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的热强压处理参数为:热强压:弹簧从回火炉出来经连结机构进入热强压机;压缩高度:在空载高度与极限高度之间。优选的,所述步骤五中的热抛丸处理参数为:温度为:265±65℃,且该温度为回火炉的余温;防错功能:超温和低温自动停线;丸粒比例:丸粒比例70%-90%,其余0.8mm以下(每次取样1000g±100g);抛丸流量:55±5A;防错功能:流量超差报警;抛丸时间:8±1.0件/分钟;辊杠速度:15±2rpm;丸粒添加:连续工作120分钟后补充新丸50kg;经热抛丸后弹簧的覆盖率:≥95%,抛丸强度:0.50±0.05A(纵向和径向各2片)。优选的,所述热抛丸处理后,弹簧经机械装置的抓手投入抛丸机进行细抛丸处理,且细抛丸处理的参数为:丸粒比例:丸粒比例70%-90%,其余0.4mm以下(每次取样1000g±100g);抛丸流量:55±5A;防错功能:流量超差报警;抛丸时间:8±1.0件/分钟;辊杠速度:15±2rpm;丸粒添加:连续工作120分钟后补充新丸50kg;经细抛丸后弹簧的覆盖率:≥95%;抛丸强度:0.40±0.05A(纵向和径向各2片)。优选的,所述细抛丸处理后,弹簧经机械装置的抓手投入冷却系统中进行冷却处理,且冷却液浓度:10%±2%(测量固含量为≥2格),冷却后弹簧24小时以上弹簧表面不会生锈。优选的,所述工检后需要经过涂装线、补漆和移印、测力和标识、安装胶套、成品检验以及包装的工序,再进行仓库贮存和交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弹簧制造工艺,可适用于任何弹簧极限应力高(≥1050MPa)和疲劳行程大(≥170mm)的弹簧制造;2、该弹簧制造工艺,减少了人工分配,可节约4人的劳动力,从而节省弹簧的生产成本;3、该弹簧制造工艺,二次抛丸冷却后可在2小时内进入冷强压工序,传统的工艺要自然冷却,要4小时才能进入冷强压工序,节约了时间;4、弹簧制造工艺,回火和抛丸时间均比传统的工艺有所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5、弹簧制造工艺,产品质量稳定,在回火温度、热喷丸温度、喷丸流量均有防错功能,疲劳寿命大幅提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a;图2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b;图3为本专利技术残余应力对比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疲劳次数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弹簧制造工艺,弹簧制造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对所需钢丝进行验收;步骤二:对钢丝进行卷绕;步骤三:回火处理;步骤四:热强压处理;步骤五:热抛丸处理;步骤六:细抛丸处理;步骤七:冷却处理;步骤八:进行工检。进一步的,回火处理、热强压处理、热抛丸处理、细抛丸处理和冷却处理构成连续的生产线。进一步的,回火处理时,弹簧进回火炉时通过人工摆放的方式对弹簧摆放,且弹簧并排横向排列,每排弹簧数量为6件;同时,回火频率为30±1.0Hz,主输送链启停间隔为40±1S,回火温度为一区:385℃±10℃,二至四区:385℃±5℃,防错功能为超温低温报警,回火后的弹簧硬度为HRC52-56。进一步的,步骤四中的热强压处理参数为:热强压:弹簧从回火炉出来经连结机构进入热强压机;压缩高度:在空载高度与极限高度之间。进一步的,步骤五中的热抛丸处理参数为:温度为:265±65℃,且该温度为回火炉的余温;防错功能:超温和低温自动停线;丸粒比例:丸粒比例70%-90%,其余0.8mm以下(每次取样1000g±100g);抛丸流量:55±5A;防错功能:流量超差报警;抛丸时间:8±1.0件/分钟;辊杠速度:15±2rpm;丸粒添加:连续工作120分钟后补充新丸50kg;经热抛丸后弹簧的覆盖率:≥95%,抛丸强度:0.50±0.05A(纵向和径向各2片)。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制造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n步骤一:对所需钢丝进行验收;/n步骤二:对钢丝进行卷绕;/n步骤三:回火处理;/n步骤四:热强压处理;/n步骤五:热抛丸处理;/n步骤六:细抛丸处理;/n步骤七:冷却处理;/n步骤八:进行工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制造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对所需钢丝进行验收;
步骤二:对钢丝进行卷绕;
步骤三:回火处理;
步骤四:热强压处理;
步骤五:热抛丸处理;
步骤六:细抛丸处理;
步骤七:冷却处理;
步骤八:进行工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处理、热强压处理、热抛丸处理、细抛丸处理和冷却处理构成连续的生产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簧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火处理时,弹簧进回火炉时通过人工摆放的方式对弹簧摆放,且弹簧并排横向排列,每排弹簧数量为6件;
同时,回火频率为30±1.0Hz,主输送链启停间隔为40±1S,回火温度为一区:385℃±10℃,二至四区:385℃±5℃,防错功能为超温低温报警,回火后的弹簧硬度为HRC52-5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的热强压处理参数为:
热强压:弹簧从回火炉出来经连结机构进入热强压机;
压缩高度:在空载高度与极限高度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的热抛丸处理参数为:
温度为:265±65℃,且该温度为回火炉的余温;
防错功能:超温和低温自动停线;
丸粒比例:丸粒比例70%-90%,其余0.8mm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林任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海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