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再利用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4734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底泥再利用装置,包括:支架;沥水筒,其倾斜设置在支架上,沥水筒侧壁靠近下端的区域开设有进料口,沥水筒上端开口处布置有钢丝网;干燥机构,其包括第一固定盘、旋转筒、第二固定盘和驱动齿轮,第一固定盘上环设有多个进风口,多个进风口与一热风机连通,旋转筒的内壁设置有切割刀,旋转筒外壁环设有啮合齿,啮合齿与驱动齿轮啮合;输送筒,其一端与第二固定盘连接,输送筒内设置有第二绞龙,第二绞龙的输送方向朝向远离旋转筒的方向,输送筒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配料槽,其上端开口,配料槽位于输送筒另一端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底泥再利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快速、自动对底泥进行干燥、资源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泥再利用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泥处理。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泥再利用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河道疏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底泥。但是,目前通常将得到的底泥作为固体废弃物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场地,而且易产生二次污染。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技术方案以至少部分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底泥再利用装置及方法,能够快速、自动对底泥进行干燥、资源化处理。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底泥再利用装置,包括:支架;沥水筒,其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沥水筒侧壁靠近下端的区域开设有进料口,用于输入底泥,所述沥水筒表面开设有滤水孔,所述沥水筒内部设置有第一绞龙,所述第一绞龙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所述第一蛟龙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沥水筒上端开口处布置有钢丝网;干燥机构,其包括第一固定盘、旋转筒、第二固定盘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固定盘设置在所述沥水筒的上端,并通过中部开口与所述沥水筒连通,所述旋转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筒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旋转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中部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盘上环设有多个进风口,多个所述进风口与一热风机连通,所述旋转筒的内壁设置有切割刀,所述旋转筒外壁环设有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由第二电机驱动;输送筒,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中部开口连通,所述输送筒内设置有第二绞龙,所述第二绞龙的输送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旋转筒的方向,所述第二绞龙由第三电机驱动,所述输送筒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配料槽,其上端开口,所述配料槽位于所述输送筒另一端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刀设置在所述旋转筒内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盘的区域,所述切割刀的数量有多个,所述切割刀一端与所述旋转筒的内壁连接,所述切割刀的刀刃大致朝向所述旋转筒的径向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绞龙的数量有两个,且并排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绞龙的间距为所述第一绞龙的螺旋叶片的直径的二分之一,两个所述第一绞龙的角速度比值为1:1.5~2。进一步地,所述沥水筒的倾斜角度为7~10度。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筒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为7~10度,所述输送筒和所述输送筒的轴线共线。进一步地,还包括:原料罐,其内部存储有改良剂,所述原料罐下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一出料管;第三绞龙,其一端穿过所述出料管侧壁伸入所述原料罐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配料槽上方,所述第三绞龙由第四电机驱动;控制器,其与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第四电机均电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第三电机和所述第四电机的转速,控制底泥和改良剂的加入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底泥再利用方法,包括:使用所述的底泥再利用装置对底泥进行再利用。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沥水筒对底泥进行沥水,利用旋转筒、热风机、输送筒对经过沥水的底泥进行干燥,利用配料槽对干燥后的底泥进行改良,通过结构设计使得可以连续不断地对底泥进行沥水、干燥和配料,实现持续不断地底泥资源化。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原料罐、配料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沥水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底泥再利用装置,包括:支架;沥水筒,其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沥水筒侧壁靠近下端的区域开设有进料口101,用于输入底泥,所述沥水筒表面开设有滤水孔,所述沥水筒内部设置有第一绞龙102,所述第一绞龙102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所述第一蛟龙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沥水筒上端开口处布置有钢丝网103;干燥机构,其包括第一固定盘204、旋转筒2、第二固定盘和驱动齿轮203,所述第一固定盘204设置在所述沥水筒的上端,并通过中部开口与所述沥水筒连通,所述旋转筒2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204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筒2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旋转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中部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盘204上环设有多个进风口205,多个所述进风口205与一热风机206连通,所述旋转筒2的内壁设置有切割刀202,所述旋转筒2外壁环设有啮合齿201,所述啮合齿201与所述驱动齿轮203啮合,所述驱动齿轮203由第二电机驱动;输送筒3,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中部开口连通,所述输送筒3内设置有第二绞龙301,所述第二绞龙301的输送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旋转筒2的方向,所述第二绞龙301由第三电机驱动,所述输送筒3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302;配料槽4,其上端开口,所述配料槽4位于所述输送筒3另一端的下方。在以上实施例中,底泥由输泥管道输入进料口101,并进入沥水筒,沥水筒内部有第一绞龙102,第一绞龙102对底泥进行挤压、转动和输送,促进底泥中的水从沥水孔从排出。沥水筒倾斜向上,利用第一绞龙102向上输送,也利用重力使得底泥中的水从沥水孔中排出,沥水筒上端设置钢丝网103,用于对经过沥水的底泥进行切割,形成小块。旋转筒2与沥水筒连通,底泥在第一绞龙102的作用下,从沥水筒上端进入旋转筒2,旋转筒2外壁设置有啮合齿201,啮合齿201与驱动齿轮203啮合,使得旋转筒2可以在驱动齿轮203的作用下旋转,支撑旋转筒2的第一固定盘204和第二固定盘均为环形结构,中部开口分别与沥水筒和输送筒3连通,第一固定盘204上围绕旋转筒2设置有进风口205,进风口205连通热风机206。即在底泥进入旋转筒2后,用环状热风包裹底泥,结合旋转筒2的旋转,对底泥充分加热干燥,并且热风还起到推动底泥向前运动的作用,促进底泥进入输送筒3,旋转筒2内部设置有切割刀202,用于将小块的底泥进一步粉碎,提高干燥效果。输送筒3在旋转筒2下游,与第二固定盘连接,输送筒3继续输送经旋转筒2干燥的底泥,经热风加热的底泥可在输送筒3内进一步干燥,输送筒3的表面设置有出风口302,热风和底泥一起进入输送筒3,热风从出风口302排出,使得底泥和热风有充分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升干燥效果。优选地,出风口302可以设置气膜,只允许热风通过,配料槽4用于对干燥后的底泥进行改良,例如可在配料槽4内投入土壤和沙子,与底泥混合,将底泥改良为种植用土。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利用沥水筒对底泥进行沥水,利用旋转筒2、热风机206、输送筒3对经过沥水的底泥进行干燥,利用配料槽4对干燥后的底泥进行改良,通过结构设计使得可以连续不断地对底泥进行沥水、干燥和配料,可自动长时间不间断对底泥进行处理,省时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底泥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n沥水筒,其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沥水筒侧壁靠近下端的区域开设有进料口,用于输入底泥,所述沥水筒表面开设有滤水孔,所述沥水筒内部设置有第一绞龙,所述第一绞龙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所述第一蛟龙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沥水筒上端开口处布置有钢丝网;/n干燥机构,其包括第一固定盘、旋转筒、第二固定盘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固定盘设置在所述沥水筒的上端,并通过中部开口与所述沥水筒连通,所述旋转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筒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旋转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中部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盘上环设有多个进风口,多个所述进风口与一热风机连通,所述旋转筒的内壁设置有切割刀,所述旋转筒外壁环设有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由第二电机驱动;/n输送筒,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中部开口连通,所述输送筒内设置有第二绞龙,所述第二绞龙的输送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旋转筒的方向,所述第二绞龙由第三电机驱动,所述输送筒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n配料槽,其上端开口,所述配料槽位于所述输送筒另一端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20210222 CN 20211019704481.底泥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沥水筒,其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沥水筒侧壁靠近下端的区域开设有进料口,用于输入底泥,所述沥水筒表面开设有滤水孔,所述沥水筒内部设置有第一绞龙,所述第一绞龙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所述第一蛟龙由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沥水筒上端开口处布置有钢丝网;
干燥机构,其包括第一固定盘、旋转筒、第二固定盘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固定盘设置在所述沥水筒的上端,并通过中部开口与所述沥水筒连通,所述旋转筒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盘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筒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旋转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中部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固定盘上环设有多个进风口,多个所述进风口与一热风机连通,所述旋转筒的内壁设置有切割刀,所述旋转筒外壁环设有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由第二电机驱动;
输送筒,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盘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固定盘的中部开口连通,所述输送筒内设置有第二绞龙,所述第二绞龙的输送方向朝向远离所述旋转筒的方向,所述第二绞龙由第三电机驱动,所述输送筒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出风口;
配料槽,其上端开口,所述配料槽位于所述输送筒另一端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泥再利用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莹彭文启刘信勇张敏郭悦张海萍余杨葛金金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