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样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716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2
一种加样试管,涉及试验室用试管的结构技术领域,包括上端设有开口、下端为半球形底的玻璃管体,在玻璃管体的外表面、于玻璃管体的不同高度分别设置上层标识点和下层标识点,上层标识点为均布在玻璃管体同一圆周上的八个标识点,下层标识点为均布在玻璃管体同一圆周上的四个标识点,各个下层标识点分别对应地设置在部分上层标识点的正下方。在开展“血清项目测定”等类似加样操作时,试验人员能利用改良后试管壁上的定位点,实现样品的定点加样,并利用不同标识的定位点在后续试剂的加入操作时,不被样品污染,并能将样品充分冲洗入管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避免试剂的交叉污染。染。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样试管


[0001]本技术涉及试验室用试管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试验室用试管为圆柱管形玻璃管体,其上端设有开口,下端为半球形底,这种试管的玻璃管体上无任何标识。
[0003]进行“化学检验工”、“医学检验士”等类似职业技能训练的检验人员,当采用常规手工操作方式对普通试管进行加样练习时,特别是在将微量样品(如50ul以下的血清)与试剂(一般为2~3mL)分步加入普通试管时,因微量样品的加样点不容易定位,一方面,会导致后续试剂加入操作不能将全部待测样品冲洗入管底,从而发生测定结果不准确、检测报告单数据可信度低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因样品和试剂在普通试管壁上的加样点位置不好区分,极易造成反复吸取试剂时,试剂被前序样品污染,导致后续样品的测定出现假阳性结果,引起临床对疾病的误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避免以上现象的出现,本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加样试管,以提高检测的精准性。
[0005]本技术的加样试管,包括上端设有开口、下端为半球形底的玻璃管体,其特点是:在玻璃管体的外表面、于玻璃管体的不同高度分别设置上层标识点和下层标识点,上层标识点为均布在玻璃管体同一圆周上的八个标识点,下层标识点为均布在玻璃管体同一圆周上的四个标识点,各个下层标识点分别对应地设置在部分上层标识点的正下方。
[0006]本技术对普通试管进行了改良,使得在开展“血清项目测定”等类似加样操作时,试验人员能利用改良后试管壁上的定位点,实现样品的定点加样,并利用不同标识的定位点在后续试剂的加入操作时,不被样品污染,并能将样品充分冲洗入管底,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避免试剂的交叉污染。
[0007]如以人血清白蛋白(Alb)项目测定为例,手工法操作中样品、试剂的加样比为20μl血清和3ml双缩脲测定试剂。操作人员选用下层标识点中的一个标识点与该标识点正上方的一个上层标识点及位于该上层标识点两侧的各一个上层标识点配合使用。即:通过加样枪,将20μl血清对准下层标识点中的一个标识点加样,然后再用另一加样枪,将3ml双缩脲测定试剂对准采用以上选取方式选中的三个上层标识点形成的区间,通过旋转试管来实现在该区间的来回加样,使双缩脲测定试剂自上层标识点高度的以上三个上层标识点区间内向下对血清进行冲洗,提高了加样点及稀释点的精准定位,达到混合的优越效果。
[0008]通过本加样试管的上、下层标识点的配合使用,防止了因反复吸取试剂,加样处不明确所带来的试剂之间的交叉污染,还可有效避免试剂和微量样品的混匀失败,导致结果不准确从而影响临床判断。本加样试管与自动化仪器的测定结果达到高度正相关,而普通试管r值则明显低于本加样试管。
[0009]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上层标识点距离玻璃管体上端为15
±
2mm,下层标识点与上层标识点的垂直距离为10
±
2mm。
[0010]上层标识点距离玻璃管体上端为15
±
2mm,是为了方便加样时,加样枪和试管轴控制在30
°±5°
,保障液体从加样枪头中能充分排出,实现准确加样。
[0011]下层标识点与上层标识点的垂直距离为10
±
2mm,是为了区分样品加样位置和试剂加样位置,从而保证反复吸试剂时不被样品污染。
[0012]所述上层标识点为同一颜色,下层标识点为不同与上层标识点的颜色。不同颜色设计可对试剂加样位置起到更佳的提醒作用,方便了操作人员。
[0013]另外,所述下层标识点分别为四种不同的颜色,更方便操作人员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将图1中局部段玻璃管体平展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一、试管的结构说明:
[0017]如图1、2所示,玻璃管体1的上端设有开口、下端为半球形底,玻璃管体1的中段为等径的圆柱管。
[0018]在距玻璃管体上端L1为15mm的同一高度的玻璃管体1外圆周面分别设置有2

1、2

2、2

3、2

4、2

5、2

6、2

7、2

8八个上层标识点。此八个上层标识点都采用红色
[0019]在距玻璃管体上端L2为25mm的同一高度的玻璃管体1外圆周面分别设置有3

1、3

2、3

3、3

4四个下层标识点。此四个下层标识点分别采用兰、绿、紫和黄色。
[0020]同时,下层标识点3

1位于上层标识点2

2的正下方,下层标识点3

2位于上层标识点2

4的正下方,下层标识点3

3位于上层标识点2

6的正下方,下层标识点3

4位于上层标识点2

8的正下方。
[0021]二、使用示例:
[0022]以人血清白蛋白(Alb)项目测定为例,手工法操作中样品、试剂的加样比为20μl血清和3ml双缩脲测定试剂。
[0023]选择分组标记进行加样操作,如选择下层标识点3

1和上层标识点2

1、2

2和2

3的一组,则首先在下层标识点3

1处采用加样枪加入20μl血清,再通过另一只加样枪取得3ml双缩脲测定试剂,通过微转本试管,使双缩脲测定试剂注入上层标识点2

1、2

2和2

3区间,实现试剂和样品的充分混匀。
[0024]也可以选择下层标识点3

2和上层标识点2

3、2

4和2

5进行配合使用,或选择下层标识点3

3和上层标识点2

5、2

6和2

7进行配合使用,或选择下层标识点3

4和上层标识点2

7、2

8和2

1进行配合使用。
[0025]另外,操作过程中,在20μl血清和3ml双缩脲测定试剂加样过程中,按操作规范加样枪保持直立,试管为倾斜状态,枪体与试管轴线呈30
°±5°

[0026]三、改善准确加样量的对比试验及结果:
[0027]将中生北控生产的II水平质控血清配置编号成50个标本,每份标本平均分为3份,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普通试管手工法和本设计试管手工法分别进行血清白蛋白项目的测定,将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样试管,包括上端设有开口、下端为半球形底的玻璃管体,其特征在于在玻璃管体的外表面、于玻璃管体的不同高度分别设置上层标识点和下层标识点,上层标识点为均布在玻璃管体同一圆周上的八个标识点,下层标识点为均布在玻璃管体同一圆周上的四个标识点,各个下层标识点分别对应地设置在部分上层标识点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样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