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车辆行驶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4567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40
本申请公开了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车辆行驶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自动驾驶技术。具体实现方案为:获取用户人工驾驶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根据上述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用户人工驾驶车辆时采用的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表征所述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对车辆的自动驾驶策略进行更新,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自动驾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车辆行驶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自动驾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车辆行驶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介绍
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逐渐被应用到实际交通场景中。在自动驾驶模式下,用户不需要对车辆进行操控,只需要注意观察道路环境的变化,在一些突发情况进行短暂的接管即可,从而能够减轻用户驾驶疲惫感,并提升行车安全性。目前,自动驾驶车辆采用统一的自动驾驶策略。例如,以跟车场景为例,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中设置了固定的跟车距离参数。这样,车辆在跟车行驶时,均与前车保持相同的跟车距离。然而,由于不同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不同,统一的自动驾驶策略很难满足不同用户的驾驶偏好,导致用户感到车辆没有办法按自己的预期行驶,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车辆行驶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用户人工驾驶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根据所述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所述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用户人工驾驶车辆时采用的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表征所述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用于更新车辆自动驾驶时的驾驶策略。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行驶控制方法,包括:接收自动驾驶请求,所述自动驾驶请求包括用户的标识;根据所述用户的标识,获取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表征所述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根据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更新车辆的驾驶策略,得到目标驾驶策略;根据所述目标驾驶策略,控制所述车辆自动驾驶。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人工驾驶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所述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用户人工驾驶车辆时采用的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表征所述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用于更新车辆自动驾驶时的驾驶策略。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行驶控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自动驾驶请求,所述自动驾驶请求包括用户的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标识,获取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表征所述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更新车辆的驾驶策略,得到目标驾驶策略;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驾驶策略,控制所述车辆自动驾驶。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读取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系统驾驶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行驶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行驶控制过程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辆行驶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行驶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当前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在逐步应用到实际交通场景中。例如,带有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能够在高速甚至城市道路上根据用户预设的导航路线自动驾驶,用户只需要注意观察道路环境的变化,避免一些突发情况和部分不可用道路上进行短暂的人工接管。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能够大大减轻用户长途或道路拥堵驾驶时的疲惫感,同时也能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如前所述,目前的自动驾驶车辆采用统一的自动驾驶策略。例如,以跟车场景为例,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中设置了固定的跟车距离参数。这样,车辆在跟车行驶时,均与前车保持相同的跟车距离。然而,不同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不同,有些人喜欢较近的跟车距离,有些人喜欢较远的跟车距离。因此,统一的自动驾驶策略很难满足不同用户的驾驶偏好,导致用户感到车辆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预期行驶,影响用户体验。一些相关技术中,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向用户提供一些自动驾驶调节配置。例如,自动驾驶调节配置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档位:激进档位、普通档位和保守档位。当用户选择普通档位时,车辆采用默认的自动驾驶策略。比如,跟车距离适中、车速适中、变道频率适中、超车频率适中等。当用户选择激进档位时,车辆采用较为激进的自动驾驶策略行驶,比如,跟车距离较近、车速较快、变道频率较高、超车频率较高等。当用户选择保守档位时,车辆按照较为保守的自动驾驶策略行驶,比如:跟车距离较远、车速较慢、变道频率较低或者不变道、超车频率较低或者不超车等。然而,上述方式中所提供的自动驾驶策略只有几种,仍然不能满足成千上万的不同用户的需求。另外,同一用户在不同场景中可能有不同的驾驶偏好。例如,某个用户在跟车场景下习惯保持较近的跟车距离,但是却不喜欢超车,因此,这种改进方式仍然无法提供真正的个性化驾驶体验。本申请提供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车辆行驶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实现个性化的自动驾驶。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获取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方法,包括:/n获取用户人工驾驶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n根据所述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所述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用户人工驾驶车辆时采用的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表征所述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用于更新车辆自动驾驶时的驾驶策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人工驾驶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
根据所述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所述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用户人工驾驶车辆时采用的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表征所述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用于更新车辆自动驾驶时的驾驶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所述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用户人工驾驶车辆时采用的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驾驶策略,确定至少一个目标驾驶参数;
根据所述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所述地图数据,确定各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
其中,一个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中包括所述目标驾驶参数、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以及所述目标驾驶参数与所述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道路包括多个路段,每个所述驾驶参数的类型为用户操控类型或者驾驶维持类型;
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驾驶参数中的任意目标驾驶参数,根据所述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所述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包括:
从所述多个路段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目标路段,所述目标路段对应的驾驶类型与所述目标驾驶参数的类型匹配;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段对应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段对应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包括:
从每个所述目标路段对应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中,提取所述目标驾驶参数的值,并根据所述目标驾驶参数的值以及所述目标路段中的其他驾驶参数的值,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与所述目标路段中的其他驾驶参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段中确定出的所述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段对应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
从每个所述目标路段对应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中,提取所述目标驾驶参数的值以及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的值,并根据所述目标驾驶参数的值以及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的值,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与所述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路段中确定出的所述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从所述多个路段中确定出至少一个目标路段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道路进行分割,得到所述多个路段;
从在所述道路行驶过程中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中,确定出各所述路段对应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
根据每个所述路段对应的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确定所述路段的驾驶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每个所述路段对应的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确定所述路段的驾驶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路段对应的驾驶行为相关数据,确定所述车辆在所述路段中是否存在预设驾驶行为,所述预设驾驶行为包括:变道、超车、转弯、刹车;
若存在,则确定所述路段的驾驶类型为用户操控类型;
若不存在,则确定所述路段的驾驶类型为驾驶维持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从在所述道路行驶过程中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中,确定出各所述路段对应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之后,还包括:
针对所述多个路段中的任意路段,根据所述路段对应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确定所述用户在所述路段中是否存在预设危险驾驶行为;
若存在,则将所述路段对应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删除。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根据所述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所述地图数据,确定各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之后,还包括:
若第一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所表征的驾驶行为习惯的安全度小于预设阈值,删除所述第一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或者,对所述第一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进行处理,以使处理后的第一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所表征的驾驶行为的安全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或者,
若所述第一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中不包括预设参考驾驶参数,则采用预设模型对所述第一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进行处理,以使处理后的第一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包括所述预设参考驾驶参数、以及所述第一目标驾驶参数与所述预设参考驾驶参数之间的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驾驶参数为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驾驶参数中的任一。


10.一种车辆行驶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自动驾驶请求,所述自动驾驶请求包括用户的标识;
根据所述用户的标识,获取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表征所述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
根据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更新车辆的驾驶策略,得到目标驾驶策略;
根据所述目标驾驶策略,控制所述车辆自动驾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针对所述至少一个目标驾驶参数中的任意目标驾驶参数,根据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更新车辆的驾驶策略,包括:
将所述车辆的驾驶策略中的所述目标驾驶参数的值替换为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个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驾驶参数关系中包括所述目标驾驶参数、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以及所述目标驾驶参数与所述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之间的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驾驶策略,控制所述车辆自动驾驶,包括:
根据所述车辆的实时行驶数据和地图数据,获取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的值;
根据所述目标驾驶参数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参考驾驶参数的值以及所述关系,确定所述目标驾驶参数的值;
根据所述目标驾驶参数的值,控制所述车辆自动驾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用户的标识,获取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驾驶行为习惯获取请求,所述驾驶行为习惯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用户的标识;
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驾驶参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是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的。


15.一种驾驶行为习惯的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人工驾驶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的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地图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与驾驶行为相关的数据和所述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曼妮张丙林
申请(专利权)人:阿波罗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