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35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属于高空作业车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机构,所述支架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支架机构内部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支架机构包括吊轮、电机、联动轴轮、支撑支架和滑槽,所述吊轮的底端与支架机构的上端焊接,所述吊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吊轮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吊轮相互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精妙,采用伸缩扣杆与扣杆卡槽的结合,方便使得一号保护网很好地保护吊篮上的操作人员,避免人员受到意外伤害,通过采用保护块与液压杆的组合设置,可以实现吊篮底端的升降支撑板可以上升,提高了工作精度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精度和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精度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涉及高空作业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悬挑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提升机构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建筑物或构筑物立面上下运行的施工设施,也是为操作人员设置的作业平台。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技术中,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悬挑架的高度有限,有些较短的距离无法去精确实现,去完成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0004]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来说会很少有顶端保护网,进而达不到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安全第一的使用初衷,该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具有较短工作距离的功能,解决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无法去完成短距离工作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的安全问题,以达到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安全第一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包括支架机构,所述支架机构的上端设置有保护机构,所述支架机构内部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支架机构包括吊轮、电机、联动轴轮、支撑支架和滑槽,所述吊轮的底端与支架机构的上端焊接,所述吊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吊轮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吊轮相互对称设置,所述电机的一端通过螺丝与支架机构内壁的两端六分之一处连接,所述联动轴轮设置在支撑支架的内部,所述联动轴轮的另一端与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支架相互对称设置,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支撑支架的另一端嵌入式连接,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相互对称设置,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保护网卷杆、一号保护网、伸缩扣杆、一号保护网支撑架、卷杆滚轮、扣杆卡槽和滚轮护垫,所述保护网卷杆的底端与支架机构的上端固定焊接,所述保护网卷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保护网卷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保护机构内部设置有一号保护网,所述一号保护网的上下两端与保护机构内壁的上下两端固定焊接,所述伸缩扣杆的底端与保护机构的上端固定焊接,所述伸缩扣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扣杆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一号保护网支撑架的外形为倒立“U”字形所述一号保护网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一号保护网支撑架相互对称设置,所述卷杆滚轮的另一端与保护网卷杆的一端固定焊接,所述卷杆滚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卷杆滚轮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卷杆滚轮分别设置在两组保护网卷杆的两端,
所述扣杆卡槽设置在支架机构上端中部的横杆四分之一处,所述扣杆卡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扣杆卡槽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滚轮护垫的底端与一号保护网支撑架内壁的底端固定粘贴,所述滚轮护垫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滚轮护垫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滚轮护垫相互对称设置,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撑板、保护横杆、保护块、叉臂支架、液压杆底座、液压杆、叉臂支架底座、二号保护网和,所述保护横杆贯穿升降支撑板内部的四分之一处与支架机构内壁两端的三分之二处嵌入式连接,所述保护横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保护横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保护块的上端与升降支撑板的底端固定焊接,所述叉臂支架的底端与叉臂支架底座的上端嵌入式连接,所述叉臂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叉臂支架相互对称设置,所述液压杆底座的底端三分之二处与支架机构内壁底端嵌入式连接,所述液压杆的底端与液压杆底座的上端固定焊接,所述液压杆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液压杆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液压杆相互对称设置,所述叉臂支架底座的底端与支架机构内壁的底端嵌入式连接,所述叉臂支架底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叉臂支架底座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叉臂支架底座相互对称设置,所述二号保护网设置在支架机构底端的二分之一处,所述二号保护网的上下两端与支架机构外围底端的二分之一处固定焊接。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支架相互对称设置,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支撑支架的另一端嵌入式连接,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相互对称设置。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的一端通过螺丝与支架机构内壁的两端六分之一处连接,所述联动轴轮设置在支撑支架的内部,所述联动轴轮的另一端与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扣杆的底端与保护机构的上端固定焊接,所述伸缩扣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扣杆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一号保护网支撑架的外形为倒立“U”字形所述一号保护网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一号保护网支撑架相互对称设置,所述扣杆卡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扣杆卡槽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滚轮护垫的底端与一号保护网支撑架内壁的底端固定粘贴,所述滚轮护垫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滚轮护垫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滚轮护垫相互对称设置。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横杆贯穿升降支撑板内部的四分之一处与支架机构内壁两端的三分之二处嵌入式连接,所述保护横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保护横杆相互平行设置。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二号保护网设置在支架机构底端的二分之一处,所述二号保护网的上下两端与支架机构外围底端的二分之一处固定焊接。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通过设计精妙,采用伸缩扣杆与扣杆卡槽的结合,方便使得一号保护网很好地保护吊篮上的操作人员,避免人员受到意外伤害。
[0016]2、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通过采用保护块与液压杆的组合设置,可以实现吊篮底端的升降支撑板可以上升,提高了工作精度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结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结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其中,1、支架机构;11、吊轮;12、电机;13、联动轴轮;14、支撑支架;15、滑槽;
[0021]2、保护机构;21、保护网卷杆;22、一号保护网;23、伸缩扣杆;24、一号保护网支撑架;25、卷杆滚轮;26、扣杆卡槽;27、滚轮护垫;
[0022]3、升降机构;31、升降支撑板;32、保护横杆;33、保护块;34、叉臂支架;35、液压杆底座;36、液压杆;37、叉臂支架底座;38、二号保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作业车的吊篮总成,包括支架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机构(1)的上端设置有保护机构(2),所述支架机构(1)内部底端设置有升降机构(3),所述支架机构(1)包括吊轮(11)、电机(12)、联动轴轮(13)、支撑支架(14)和滑槽(15),所述吊轮(11)的底端与支架机构(1)的上端焊接,所述吊轮(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吊轮(11)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吊轮(11)相互对称设置,所述保护机构(2)包括保护网卷杆(21)、一号保护网(22)、伸缩扣杆(23)、一号保护网支撑架(24)、卷杆滚轮(25)、扣杆卡槽(26)和滚轮护垫(27),所述保护网卷杆(21)的底端与支架机构(1)的上端固定焊接,所述保护网卷杆(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保护网卷杆(2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保护机构(2)内部设置有一号保护网(22),所述一号保护网(22)的上下两端与保护机构(2)内壁的上下两端固定焊接,所述卷杆滚轮(25)的另一端与保护网卷杆(21)的一端固定焊接,所述卷杆滚轮(2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卷杆滚轮(25)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卷杆滚轮(25)分别设置在两组保护网卷杆(21)的两端,所述扣杆卡槽(26)设置在支架机构(1)上端中部的横杆四分之一处,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支撑板(31)、保护横杆(32)、保护块(33)、叉臂支架(34)、液压杆底座(35)、液压杆(36)、叉臂支架底座(37)、二号保护网(38)和(39),所述保护块(33)的上端与升降支撑板(31)的底端固定焊接,所述叉臂支架(34)的底端与叉臂支架底座(37)的上端嵌入式连接,所述叉臂支架(3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叉臂支架(34)相互对称设置,所述液压杆底座(35)的底端三分之二处与支架机构(1)内壁底端嵌入式连接,所述液压杆(36)的底端与液压杆底座(35)的上端固定焊接,所述液压杆(3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液压杆(36)两两分为一组,两组所述液压杆(36)相互对称设置,所述叉臂支架底座(37)的底端与支架机构(1)内壁的底端嵌入式连接,所述叉臂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灵
申请(专利权)人:万全重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