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叶提取物抑制皮脂分泌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412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6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茶叶提取物在抑制皮脂分泌方面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油茶叶与皮脂腺分泌联系在一起,探究油茶叶抑制皮脂腺的分泌作用,为油茶叶提供一种新的的研究方向和大势所趋的商品化路径,探索其在相关食品、保健品、药品领域的应用,以及在洗护、护肤等日化领域作为功能配料的应用,从而扩大油茶叶的研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茶叶提取物抑制皮脂分泌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茶叶提取物在抑制皮脂分泌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油茶叶是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叶子,油茶叶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但目前的理论研究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抗氧化、抗凝血功能研究。油茶树在幼龄期进行修剪整形以及每年春末夏初间打叶会产生的大量油茶叶,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油茶叶的工业化生产应用更是处于零发展,这些油茶叶一般被当做废物丢弃或者焚烧,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若能合理利用油茶叶,则可提高综合利用率减少废弃,进而可以提高油茶的经济效益促进整个油茶产业的发展。油茶籽提取物通常是指用经过榨油以后剩下的物质进行提取得到的产物,油茶籽榨油后也称为油茶籽饼粕,其中含有茶皂素20%~25%,多糖18%~20%,蛋白质15%~20%,目前从油茶籽油茶籽饼粕提取茶皂素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已经较为成熟。茶皂素属于三萜类皂素,茶皂素的主要功效:(1)溶血和鱼毒作用(2)抗菌功能(3)抗氧化功能(4)降血压功能(5)杀虫、驱虫功能(6)清洁、洗涤功能。因此单一茶皂素并未有抑制5α还原酶、祛痘的功能报道。2020110294878的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多靶点头皮控油去屑功效的植物提取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头皮护理组合物》告知了由20~40%油茶籽提取物、15~25%茶麸多糖、10~30%柑橘果皮提取物、10~30%桉叶提取物、1~20%苦参提取物组成的组合物,通过四种不同途径(抑制微生物脂肪酶、抑制马拉色菌β-碳酸酐酶、抑制头皮细胞中的5α-还原酶以及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实现多靶点控油和去屑目的。201610382702X的专利技术《一种应用油茶籽粕提取液的祛痘修复面膜及其制备方法》的组分中含有油茶籽油、油茶籽粕提取液、尿囊素,面膜有利于皮肤表皮毒素的排出、自由基的消除,同时起到增强肌肤免疫力、改善肌肤新陈代谢、抑制痤疮复发、强化肌肤修复机能的功效。2011100743354的专利技术《油茶蒲提取物的用途》告知了:油茶蒲提取物的用途,作为5α-还原酶抑制剂,用于制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用于制备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用于制备治疗痤疮的药物或日化产品,或者用于制备治疗雄激素依赖性脱发的药物或日化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茶叶提取物的新用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茶叶提取物抑制皮脂分泌的应用。作为本专利技术应用的改进:制备用于抑制皮脂分泌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油茶叶提取物的用法和用量为:口服:一般为4~9g/人.天;涂抹:一般为0.5~1.5mL/人.天。本专利技术将油茶叶与皮脂腺分泌联系在一起,探究油茶叶抑制皮脂腺的分泌作用,为油茶叶提供一种新的的研究方向和大势所趋的商品化路径,探索其在相关食品、保健品、药品领域的应用,以及在洗护、护肤等日化领域作为功能配料的应用,从而扩大油茶叶的研究应用范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金黄地鼠皮脂腺斑面积变化;图2为灌胃COLE对金黄地鼠左右皮脂腺斑面积的影响;图2中,A为灌胃组左侧皮脂腺斑面积,B为灌胃组右侧皮脂腺斑面积。*p<0.05表示G-LC、G-HC、G-TAN与G-CON比较;图3为外涂COLE凝胶对金黄地鼠左右皮脂腺斑面积的影响;图3中,A为外涂组左侧皮脂腺斑面积,B为外涂组右侧皮脂腺斑面积;#p<0.05表示A-COLE、A-TAN与A-CON比较;图4为药物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组织形态显微结构的影响;图5为油红O染色法检测各药物对皮脂腺斑中脂质积累的影响;图6为灌胃COLE对金黄地鼠血清SOD、CA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p<0.05,**p<0.01,***p<0.001表示G-LC、G-HC、G-TAN与G-CON比较;#p<0.05;图7为灌胃COLE对金黄地鼠局部皮脂腺斑组织SOD活力、CAT活力、MDA含量的影响;图7中,A为皮脂腺组织SOD活力,B为皮脂腺斑组织CAT活力,C为皮脂腺斑组织MDA含量;*p<0.05表示G-LC、G-HC、G-TAN与G-CON比较;图8为外涂COLE凝胶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组织SOD活力、CA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图8中,A为皮脂腺组织SOD活力,B为皮脂腺组织CAT活力,C为皮脂腺组织MDA含量;#p<0.05表示A-COLE、A-Tan与A-CON比较;图9为灌胃COLE对金黄地鼠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影响;图9中,A为血清TG含量,B为血清TC含量,C为血清NEFA含量;*p<0.05,**p<0.01,***p<0.001表示G-LC、G-HC、G-TAN与G-CON比较;图10为灌胃COLE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组织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含量的影响;图10中,A为皮脂腺斑组织TG含量,B为皮脂腺斑组织TC含量,C为皮脂腺斑组织NEFA含量;*p<0.05表示G-LC、G-HC、G-TAN与G-CON比较;图11为外涂COLE凝胶对金黄地鼠皮脂腺斑组织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影响;图11中,A为皮脂腺斑组织TG含量,B为皮脂腺斑组织TC含量,C为皮脂腺斑组织NEFA含量;#p<0.05表示A-COLE、A-Tan与A-CON比较。图12为灌胃油茶蒲50%乙醇提取物(G-HFh)对金黄地鼠左右皮脂腺斑面积的影响;图12中,A为灌胃组左侧皮脂腺斑面积,B为灌胃组右侧皮脂腺斑面积。*p<0.05表示G-HFh、G-TAN与G-CON比较;图13为外涂18%油茶蒲50%乙醇提取物(A-Fh)对金黄地鼠左右皮脂腺斑面积的影响;图13中,A为外涂组左侧皮脂腺斑面积,B为外涂组右侧皮脂腺斑面积;#p<0.05表示A-Fh、A-TAN与A-CON比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50%乙醇油茶叶提取物的制备(常规技术):经过挑选获得叶片完整无损,颜色正常的油茶叶,将该油茶叶热风干燥(50℃的低温烘干)至含水率约为10%,粉碎过60目,称取20g油茶叶粉末按1:40(W:V,1g/40ml)料液比加入50%乙醇溶液先搅拌浸泡3h,再在50℃下超声震荡提取2h(提取两次),4000rpm离心10min使得固液分离,采用旋转蒸发的方式减压浓缩上清液从而除去有机试剂(乙醇),然后真空冷冻干燥(10Pa的真空度、-70℃,干燥时间为48小时)提取物至干粉(含水率<6.0%),得到油茶叶提取物(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油茶叶提取物抑制皮脂分泌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油茶叶提取物抑制皮脂分泌的应用。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建福崔心禹吴晓琴张建军芦芳王京霞
申请(专利权)人:江山之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