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接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321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铰接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铰接装置包括固定体、可开合体、转轴和轴套,所述固定体包括本体和粘接于所述本体表面的盖板,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可开合体上,所述轴套为两个,分别套接于所述转轴的端部外侧,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轴套的安装槽,所述盖板将所述轴套封闭在所述安装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盖板与本体胶合,以极小空间就能够固定轴套,并且不需要螺丝固定,既可节省成本实现轻量化,又能够利用本体与盖板大面积胶合时的胶合力,提供可靠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铰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动机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铰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铰接设备来说,其包括可开合体和固定体,其中,可开合体通过铰链结构与固定体铰接,以实现可开合体在固定体上的开合。相关技术多采用合页式铰链结构,其包括通过转轴铰接的两个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分别与可开合体和固定体连接,以使可开合体沿转轴绕固定体转动,进而实现可开合体的打开或关闭。但是,随着电子设备的轻量化、小型化,此种铰链结构无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上,例如,自带旋转支架的平板电脑,由于其自身的后壳及旋转支架都具有较薄的外形尺寸,旋转支架就不能使用合页式铰链结构与壳体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轻薄化电子设备的铰接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铰接装置,包括:固定体、可开合体、转轴和轴套,所述固定体包括本体和粘接于所述本体表面的盖板,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可开合体上,所述轴套为两个,分别套接于所述转轴的端部外侧,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轴套的安装槽,所述盖板将所述轴套封闭在所述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轴套包括平面部、弧面部以及连接所述平面部和弧面部的侧部,所述轴套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后,所述平面部与所述本体的表面齐平。。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置为与所述弧面部贴合的弧形面。优选地,所述弧面部上设有多个凸缘,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所述凸缘对应的凹陷部。优选地,所述可开合体的边缘设有至少两个圆环部,所述转轴套接于所述圆环部内。优选地,所述弧面部的侧端朝向靠近所述可开合体方向延伸形成第一突出部,所述可开合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可开合体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突出部抵接。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侧端朝向靠近所述可开合体方向延伸形成第二突出部,所述可开合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可开合体的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抵接。优选地,所述转轴包括截面为多边形的中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两端的圆柱部,所述圆环部的内周面设置为与所述中间部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所述中间部套接于所述圆环部内。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圆柱部与所述轴套为过盈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铰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通过转轴和轴套的配合,使得固定体与可开合体之间可以灵活转动,可绕转轴开合可开合体进而调整可开合体与固定体之间的角度,以便于观看和使用电子设备,利用盖板与安装槽的配合能够将轴套紧密的固定在安装槽内,使固定体与可开合体紧密配合,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另外,本专利技术将盖板与本体胶合,以极小空间就能够固定轴套,并且不需要螺丝固定,既可节省成本实现轻量化,又能够利用本体与盖板大面积胶合时的胶合力,提供可靠的固定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可靠旋转与轻薄化设计,同时更加节省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体本体的轴侧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体本体的主视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体本体的安装槽处的示意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可开合体与转轴和轴套的配合示意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转轴与轴套的配合示意图。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可开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轴套的轴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传统的锁附轴承方式,由于需要转轴与连接板的配合来提供足够的拉拔承受力,所以只有提供足够的厚度空间才能实现固定的可靠性,但是转轴与连接板堆叠起来的厚度会让电子设备无法实现轻薄化。这也是现今的一些可携带式设备为了轻薄无法自带旋转支架,而需要通过磁铁吸附皮套,使用皮套充当支架的原因。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轻薄化电子设备的铰接装置。具体地如图1-10所示,其中铰接装置包括固定体10、可开合体20、转轴30和轴套40,固定体10包括本体11和粘接于本体11表面的盖板12,转轴30设于可开合体20上,轴套40为两个,分别套接于转轴30的端部外侧,本体11开设有用于容纳轴套40的安装槽13,盖板12将轴套40封闭在安装槽13内。实际产品中本体11由塑胶材料制成,盖板12由铝板制成,轴套40的材料可以是塑胶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通过转轴30和轴套40的配合,使得固定体10与可开合体20之间可以灵活转动,可绕转轴30转动可开合体20进而调整可开合体20与固定体10之间的角度,以便于观看和使用电子设备,利用盖板12与安装槽13的配合能够将轴套40紧密的固定在安装槽13内,使固定体10与可开合体20紧密配合,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另外,本专利技术将盖板12与本体11胶合,以极小空间就能够固定轴套40,并且不需要螺丝固定,既可节省成本实现轻量化,又能够利用本体11与盖板12大面积胶合时的胶合力,提供可靠的固定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可靠旋转与轻薄化设计,同时更加节省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是采用钣金冲压工艺形成盖板12,本体11的结构采用塑胶成型,盖板12相当于一层均匀厚度的金属外皮,并与本体11使用点胶胶合的方式黏合,成为具有金属质感的机壳,又因本体11为塑胶成型,不需要去CNC切削,省去了昂贵的CNC加工费用,并且更具轻量化与良好的量产性。本专利技术可在极小的空间内实现固定轴套40,从安装槽13的底端到盖板12只需5.7mm的厚度即可完成轴套40的装配固定。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轴套40包括平面部41、弧面部42以及连接平面部41和弧面部42的侧部43,轴套40放置于安装槽13内后,平面部41与本体11的表面齐平。当轴套40位于安装槽13内时,平面部41与本体11的表面平齐能够实现不增加整体的厚度,便于后续在盖板12与本体11之间进行粘接,使盖板12与本体11之间无缝隙紧密粘接贴合进而将轴套40固定;轴套40的弧面部42利于将将轴套40装配入安装槽13内。而且固定体10上包括有一开口,可开合体20的厚度与的开口的厚度相同,盖板12上的盖板开口与本体11上的本体开口共同构成固定体10上的开口,开口用以容置可开合体20,即当可开合体20处于未转动状态时,可开合体20容置入开口内与盖板12处于同一平面上,使得可开合体20在收纳之后不会影响电子设备外观的美观性和平整性,也不会增加整体的厚度。进一步地,参照图5所示,安装槽13的底面设置为与弧面部42贴合的弧形面14。通过上述设置,可将安装槽13的弧形面14与轴套40的弧形部紧密贴合,增加轴套40与安装槽13底面的接触面积,并在盖板12的胶合力作用下,实现轴套40与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体、可开合体、转轴和轴套,所述固定体包括本体和粘接于所述本体表面的盖板,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可开合体上,所述轴套为两个,分别套接于所述转轴的端部外侧,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轴套的安装槽,所述盖板将所述轴套封闭在所述安装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体、可开合体、转轴和轴套,所述固定体包括本体和粘接于所述本体表面的盖板,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可开合体上,所述轴套为两个,分别套接于所述转轴的端部外侧,所述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轴套的安装槽,所述盖板将所述轴套封闭在所述安装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包括平面部、弧面部以及连接所述平面部和弧面部的侧部,所述轴套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后,所述平面部与所述本体的表面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设置为与所述弧面部贴合的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部上设有多个凸缘,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与所述凸缘对应的凹陷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开合体的边缘设有至少两个圆环部,所述转轴套接于所述圆环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仁
申请(专利权)人: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