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996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罐,缓冲罐包括:罐体、支脚、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排空口、检测口、排水口、保温管、蒸汽进口、冷凝水出口、盖体、连接部、限位杆和限位部;罐体内部形成腔室;支脚的一端同时与罐体相连接;第一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第二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排空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检测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排水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保温管嵌入罐体内;蒸汽进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冷凝水出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盖体与检测口转动连接;连接部沿检测口的周向设置在检测口的侧壁上;限位杆与连接部转动连接;限位部套设在限位杆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罐
本技术涉及缓冲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冲罐。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管路是运输气体最常用的载体,管路内压力的大小,对管路的安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管路内气体过多,气体压力过大时,会存在罐管路炸裂的隐患,针对这一情况,需要设计一种缓冲罐,以减少对管路的气体压力,确保管路的安全性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提出一种缓冲罐。有鉴于此,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缓冲罐,缓冲罐包括:罐体、支脚、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排空口、检测口、排水口、保温管、蒸汽进口、冷凝水出口、盖体、连接部、限位杆和限位部;罐体内部形成腔室;三个支脚沿罐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罐体的底部,且三个支脚的一端同时与罐体相连接;第一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且第一进气口与腔室相连通;第二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第二进气口与腔室相连通;排空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排空口与腔室相连通;检测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检测口向远离罐体的方向凸起,且检测口与腔室相连通;排水口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包括:/n罐体,所述罐体内部形成腔室;/n支脚,三个所述支脚沿所述罐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三个所述支脚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罐体相连接;/n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n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n排空口,所述排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排空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n检测口,所述检测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检测口向远离所述罐体的方向凸起,且所述检测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n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所述排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内部形成腔室;
支脚,三个所述支脚沿所述罐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三个所述支脚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罐体相连接;
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排空口,所述排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排空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检测口,所述检测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检测口向远离所述罐体的方向凸起,且所述检测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保温管,所述保温管盘旋设置,且所述保温管嵌入所述罐体内;
蒸汽进口,所述蒸汽进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保温管的一端相连通;
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冷凝水出口与所述保温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检测口的外侧,且所述盖体与所述检测口转动连接;
连接部,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检测口的周向设置在所述检测口的侧壁上;
限位杆,至少三个所述限位杆分别与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
限位部,至少三个所述限位部分别套设在至少三个所述限位杆的外侧,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盖体的一个端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柏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华成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