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冲罐,缓冲罐包括:罐体、支脚、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排空口、检测口、排水口、保温管、蒸汽进口、冷凝水出口、盖体、连接部、限位杆和限位部;罐体内部形成腔室;支脚的一端同时与罐体相连接;第一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第二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排空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检测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排水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保温管嵌入罐体内;蒸汽进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冷凝水出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盖体与检测口转动连接;连接部沿检测口的周向设置在检测口的侧壁上;限位杆与连接部转动连接;限位部套设在限位杆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罐
本技术涉及缓冲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缓冲罐。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管路是运输气体最常用的载体,管路内压力的大小,对管路的安全性起决定性的作用。管路内气体过多,气体压力过大时,会存在罐管路炸裂的隐患,针对这一情况,需要设计一种缓冲罐,以减少对管路的气体压力,确保管路的安全性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提出一种缓冲罐。有鉴于此,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缓冲罐,缓冲罐包括:罐体、支脚、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排空口、检测口、排水口、保温管、蒸汽进口、冷凝水出口、盖体、连接部、限位杆和限位部;罐体内部形成腔室;三个支脚沿罐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罐体的底部,且三个支脚的一端同时与罐体相连接;第一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且第一进气口与腔室相连通;第二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第二进气口与腔室相连通;排空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排空口与腔室相连通;检测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检测口向远离罐体的方向凸起,且检测口与腔室相连通;排水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且排水口与腔室相连通;保温管盘旋设置,且保温管嵌入罐体内;蒸汽进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且蒸汽进口与保温管的一端相连通;冷凝水出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冷凝水出口与保温管的另一端相连通;盖体盖设在检测口的外侧,且盖体与检测口转动连接;至少三个连接部沿检测口的周向设置在检测口的侧壁上;至少三个限位杆分别与至少三个连接部转动连接;至少三个限位部分别套设在至少三个限位杆的外侧,且限位部与盖体的一个端面相贴合。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三个支脚沿罐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罐体的底部,且三个支脚的一端同时与罐体相连接,以对罐体进行多点支撑,提升罐体稳定性;其次,通过将第一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且第一进气口与腔室相连通,以使气体进入罐体;再次,通过将第二进气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第二进气口与腔室相连通,以使气体能够同时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进入,快速减小管路内的压力,提升缓冲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再次,通过将排空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排空口与腔室相连通,以使罐体内气体排出后,重新回到管路内;再次,通过将检测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检测口向远离罐体的方向凸起,且检测口与腔室相连通,以便于对产品进行检修和清洗,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年限;再次,通过将排水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且排水口与腔室相连通,以使分离出的液体或固体能够通过排水口排出;再次,通过将保温管盘旋设置,且保温管嵌入罐体内,以实现对罐体内气体保温的技术效果,增强保温效果;再次,通过将蒸汽进口设置在罐体的底部,且蒸汽进口与保温管的一端相连通,以使蒸汽能够通过蒸汽进口进入保温管内,从而实现对气体保温效果;再次,通过将冷凝水出口设置在罐体的侧壁上,且冷凝水出口与保温管的一端相连通,以使保温管内的蒸汽温度降低之后,通过冷凝水出口排出,避免冷凝水积留在罐体内,降低罐体内气体温度,影响保温效果;再次,通过将盖体盖设在检测口的外侧,且盖体与检测口转动连接,以使检测口保持密封,开启关闭方便,同时防止外部空气进入影响罐体内温度,同时防止罐体内气体的流出,避免浪费;再次,通过将至少三个连接部沿检测口的周向设置在检测口的侧壁上,以将连接部固定在检测口上;再次,通过将至少三个限位杆分别于至少三个连接部转动连接,至少三个限位部分别套设在至少三个限位杆的外侧,以通过转动限位杆调节限位部的位置;当至少三个限位部同时与盖体的一个端面相贴合,以实现将盖体与检测口相贴合,实现限位部对盖体多点压紧的技术效果,从而确保盖体与检测口紧密贴合,从而提升检测口的密封效果。采用此种结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来讲管路内的气体排入罐体内,从而减小管路的压力,由于罐体容积较大,气体流速减低,实现对管路减压缓冲的技术效果;同时,气体压力突然降低,气体温度会随之降低,气相中细微的液滴就会下沉而与气相分开,下沉的液滴从排水口排出,而气体从排空口排出,回到管路中,从而通过缓冲罐实现气液分离的技术效果,以减小管路压力,实现保护管路的技术效果。在保温管的下部通入热蒸汽,与罐体内气体产生热交换,进而对进入罐体的气体进行保温加热,以维持罐体内气体温度恒定,使冷凝水从保温管上部的冷凝水出口排出,以使热蒸汽充满整个保温管,从而确保对气体的保温效果,再使恒温的气体重新排至管路内,以减小冷热交替对管路的损伤,满足使用需求,实现对管路减压并保护管路的作用。通过检测口可对罐体进行检修,向检测口注水可对罐体进行清洗,通过转动限位部,使限位部与盖体贴合或分离,可调整盖体压合的松紧度,从而调整盖体的密封效果,方便快捷,使清洗后的液体从排水口排出,以快速对罐体进行清洗,提升清洗效率,使罐体快速回复工作状态,以确保工作效率。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缓冲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部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挡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检测口相连接;第二连接板平行于第一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检测口相连接;挡板同时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检测口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检测口相连接,第二连接板平行于第一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检测口相连接,挡板同时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检测口相连接,以实现对限位杆的限位作用,避免限位杆反向转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缓冲罐还包括:限位孔和转轴;限位孔贯穿限位杆;转轴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板、限位孔和第二连接板;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限位孔贯穿限位杆,转轴依次穿过第一连接板、限位孔和第二连接板,以实现以使限位杆可相对于连接部转动,从而提升限位杆的灵活性,操作简单。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缓冲罐还包括:外螺纹和螺纹孔;外螺纹设置在限位杆的外壁上;螺纹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螺纹孔贯穿限位部。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外螺纹设置在限位杆的外壁上,螺纹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螺纹孔贯穿限位部,以实现通过旋拧限位部,使限位部相对于限位杆转动,即改变螺纹旋合的长度,从而改变限位杆从限位部中伸出的长度,从而调节限位部对盖体的压力,以将盖体紧压在检测口处,从而确保盖体的密封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缓冲罐还包括:手柄;手柄套设在限位部的外侧,且手柄的直径大于限位部的直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手柄套设在限位部的外侧,且手柄的直径大于限位部的直径,以便于通过旋转手柄,来旋转限位部,从而调节限位杆从限位部伸出的长度,实现限位部对盖体的固定或解除固定的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缓冲罐还包括:压力表口;压力表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且压力表口与腔室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力表口设置在罐体的顶部,且压力表口与腔室相连通,以实现对罐体内压力的监测,并根据压力表的数值来控制气体进入或排出,从而维持罐体内压力的稳定,防止因压力过大造成罐体炸裂,或因压力过小而影响工作效率,无法减小管路压力的技术效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包括:/n罐体,所述罐体内部形成腔室;/n支脚,三个所述支脚沿所述罐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三个所述支脚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罐体相连接;/n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n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n排空口,所述排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排空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n检测口,所述检测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检测口向远离所述罐体的方向凸起,且所述检测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n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n保温管,所述保温管盘旋设置,且所述保温管嵌入所述罐体内;/n蒸汽进口,所述蒸汽进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保温管的一端相连通;/n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冷凝水出口与所述保温管的另一端相连通;/n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检测口的外侧,且所述盖体与所述检测口转动连接;/n连接部,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检测口的周向设置在所述检测口的侧壁上;/n限位杆,至少三个所述限位杆分别与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n限位部,至少三个所述限位部分别套设在至少三个所述限位杆的外侧,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盖体的一个端面相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包括:
罐体,所述罐体内部形成腔室;
支脚,三个所述支脚沿所述罐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三个所述支脚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罐体相连接;
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排空口,所述排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排空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检测口,所述检测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检测口向远离所述罐体的方向凸起,且所述检测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所述排水口与所述腔室相连通;
保温管,所述保温管盘旋设置,且所述保温管嵌入所述罐体内;
蒸汽进口,所述蒸汽进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且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保温管的一端相连通;
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出口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冷凝水出口与所述保温管的另一端相连通;
盖体,所述盖体盖设在所述检测口的外侧,且所述盖体与所述检测口转动连接;
连接部,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检测口的周向设置在所述检测口的侧壁上;
限位杆,至少三个所述限位杆分别与至少三个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
限位部,至少三个所述限位部分别套设在至少三个所述限位杆的外侧,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盖体的一个端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柏,
申请(专利权)人:盘锦华成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