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955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涉及保温隔声材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保温板、隔声板、减振板、盖板、耐压壳、隔层、底板和两组限位件,耐压壳顶面固定有盖环,盖环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定位沿,盖环内侧固定有第一钢丝网,隔层设置在耐压壳内且与耐压壳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耐压壳、隔层和底板,能够对隔声板和保温板分离的保护,使隔声板和保温板不受过大的冲击和压力,提高了隔声板和保温板的耐变形能力和耐压能力,通过将减振板设置在耐压壳外侧,能够为减振板提供受压变形的空间,同时通过设置插接环和插接槽道,能够限制盖板的运动轨迹,解决了现有的保温隔声减振垫使用寿命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
本技术属于减振垫
,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
技术介绍
现有的保温隔声减振垫多是保温板、隔声板和减振板复合而成,而在保温隔声减振垫受到冲击力或压力后,会造成保温板和隔声板容易受压变形的情况,从而影响保温隔声减振垫的保温隔声能力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通过设计耐压壳、隔层和底板,能够对隔声板和保温板分离的保护,使隔声板和保温板不受过大的冲击和压力,提高了隔声板和保温板的耐变形能力和耐压能力,通过将减振板设置在耐压壳外侧,能够为减振板提供受压变形的空间,同时通过设置插接环和插接槽道,能够限制盖板的运动轨迹,解决了现有的保温隔声减振垫使用寿命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包括保温板、隔声板、减振板、盖板、耐压壳、隔层、底板和两组限位件;所述耐压壳顶面固定有盖环,所述盖环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定位沿,所述盖环内侧固定有第一钢丝网;所述隔层设置在耐压壳内且与耐压壳间隙配合,所述隔声板设置在隔层和第一定位沿之间的位置;所述隔层包括矩形环,所述矩形环内侧固定有第二钢丝网,所述矩形环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定位沿;所述底板设置在耐压壳内且与耐压壳间隙配合,所述保温板设置在底板和第二定位沿之间的位置;所述盖环一表面、矩形环一表面和底板上均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底板和隔层通过若干螺杆和螺纹孔固定在耐压壳内;所述减振板一表面粘接固定在盖板一表面,所述盖板一表面且位于减振板外侧的位置固定有插接环,所述减振板另一表面粘接固定在盖环顶面;所述限位件包括垫板,所述垫板两端均设有支耳,所述垫板一表面固定有插接槽道,两组所述限位件通过螺杆和支耳呈矩形状的固定在盖环顶部,所述插接环位于插接槽道内且与插接槽道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沿与耐压壳内侧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一加强筋,所述螺纹孔与第一加强筋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高度与隔声板的厚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环一表面且位于第二定位沿外侧的位置固定有若干第二加强筋,所述螺纹孔与第二加强筋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高度与保温板的厚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螺杆包括螺纹部和螺帽部,所述支耳的厚度、盖环的厚度、矩形环的厚度、底板的厚度、隔声板的厚度和保温板的厚度之和与螺杆部的长度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耐压壳底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螺帽部的厚度小于间隙的高度,差值在1-3mm的范围。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槽道的高度和插接环的高度相同,所述插接槽道的高度小于减振板的厚度,差值在1-3mm的范围。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计耐压壳、隔层和底板,能够对隔声板和保温板分离的保护,使隔声板和保温板不受过大的冲击和压力,提高了隔声板和保温板的耐变形能力和耐压能力,从而提高隔声板和保温板的使用寿命,通过将减振板设置在耐压壳外侧,能够为减振板提供受压变形的空间,同时通过设置插接环和插接槽道,能够限制盖板的运动轨迹,避免减振垫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仰视图;图4为图3中A-A处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B-B处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耐压壳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保温板,2-隔声板,3-减振板,4-盖板,5-耐压壳,6-隔层,7-底板,8-限位件,9-螺杆,401-插接环,501-盖环,502-第一定位沿,503-第一钢丝网,504-螺纹孔,505-第一加强筋,601-矩形环,602-第二钢丝网,603-第二定位沿,604-第二加强筋,801-垫板,802-支耳,803-插接槽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9所示,本技术为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包括保温板1、隔声板2、减振板3、盖板4、耐压壳5、隔层6、底板7和两组限位件8;耐压壳5顶面固定有盖环501,盖环501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定位沿502,盖环501内侧固定有第一钢丝网503;隔层6设置在耐压壳5内且与耐压壳5间隙配合,隔声板2设置在隔层6和第一定位沿502之间的位置;隔层6包括矩形环601,矩形环601内侧固定有第二钢丝网602,矩形环601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定位沿603;底板7设置在耐压壳5内且与耐压壳5间隙配合,保温板1设置在底板7和第二定位沿603之间的位置;盖环501一表面、矩形环601一表面和底板7上均开设有若干螺纹孔504,底板7和隔层6通过若干螺杆9和螺纹孔固定在耐压壳5内;减振板3一表面粘接固定在盖板4一表面,盖板4一表面且位于减振板3外侧的位置固定有插接环401,减振板3另一表面粘接固定在盖环501顶面;限位件8包括垫板801,垫板801两端均设有支耳802,垫板801一表面固定有插接槽道803,两组限位件8通过螺杆9和支耳802呈矩形状的固定在盖环501顶部,插接环401位于插接槽道803内且与插接槽道803间隙配合。其中如图5、图7和图8所示,第一定位沿502与耐压壳5内侧之间固定有若干第一加强筋505,螺纹孔504与第一加强筋505交错设置,第一加强筋505的高度与隔声板2的厚度相同。其中如图5、图7和图9所示,矩形环601一表面且位于第二定位沿603外侧的位置固定有若干第二加强筋604,螺纹孔504与第二加强筋604交错设置,第二加强筋604的高度与保温板1的厚度相同。其中如图5所示,螺杆9包括螺纹部和螺帽部,支耳802的厚度、盖环501的厚度、矩形环601的厚度、底板7的厚度、隔声板2的厚度和保温板1的厚度之和与螺杆部的长度相同。其中如图5和图7所示,底板7与耐压壳5底部之间存在间隙,螺帽部的厚度小于间隙的高度,差值在1-3mm的范围。其中如图5和图7所示,插接槽道803的高度和插接环401的高度相同,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包括保温板(1)、隔声板(2)和减振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4)、耐压壳(5)、隔层(6)、底板(7)和两组限位件(8);/n所述耐压壳(5)顶面固定有盖环(501),所述盖环(501)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定位沿(502),所述盖环(501)内侧固定有第一钢丝网(503);/n所述隔层(6)设置在耐压壳(5)内且与耐压壳(5)间隙配合,所述隔声板(2)设置在隔层(6)和第一定位沿(502)之间的位置;/n所述隔层(6)包括矩形环(601),所述矩形环(601)内侧固定有第二钢丝网(602),所述矩形环(601)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定位沿(603);/n所述底板(7)设置在耐压壳(5)内且与耐压壳(5)间隙配合,所述保温板(1)设置在底板(7)和第二定位沿(603)之间的位置;/n所述盖环(501)一表面、矩形环(601)一表面和底板(7)上均开设有若干螺纹孔(504),所述底板(7)和隔层(6)通过若干螺杆(9)和螺纹孔固定在耐压壳(5)内;/n所述减振板(3)一表面粘接固定在盖板(4)一表面,所述盖板(4)一表面且位于减振板(3)外侧的位置固定有插接环(401),所述减振板(3)另一表面粘接固定在盖环(501)顶面;/n所述限位件(8)包括垫板(801),所述垫板(801)两端均设有支耳(802),所述垫板(801)一表面固定有插接槽道(803),两组所述限位件(8)通过螺杆(9)和支耳(802)呈矩形状的固定在盖环(501)顶部,所述插接环(401)位于插接槽道(803)内且与插接槽道(803)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隔声减振垫,包括保温板(1)、隔声板(2)和减振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4)、耐压壳(5)、隔层(6)、底板(7)和两组限位件(8);
所述耐压壳(5)顶面固定有盖环(501),所述盖环(501)一表面固定有第一定位沿(502),所述盖环(501)内侧固定有第一钢丝网(503);
所述隔层(6)设置在耐压壳(5)内且与耐压壳(5)间隙配合,所述隔声板(2)设置在隔层(6)和第一定位沿(502)之间的位置;
所述隔层(6)包括矩形环(601),所述矩形环(601)内侧固定有第二钢丝网(602),所述矩形环(601)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定位沿(603);
所述底板(7)设置在耐压壳(5)内且与耐压壳(5)间隙配合,所述保温板(1)设置在底板(7)和第二定位沿(603)之间的位置;
所述盖环(501)一表面、矩形环(601)一表面和底板(7)上均开设有若干螺纹孔(504),所述底板(7)和隔层(6)通过若干螺杆(9)和螺纹孔固定在耐压壳(5)内;
所述减振板(3)一表面粘接固定在盖板(4)一表面,所述盖板(4)一表面且位于减振板(3)外侧的位置固定有插接环(401),所述减振板(3)另一表面粘接固定在盖环(501)顶面;
所述限位件(8)包括垫板(801),所述垫板(801)两端均设有支耳(802),所述垫板(801)一表面固定有插接槽道(803),两组所述限位件(8)通过螺杆(9)和支耳(802)呈矩形状的固定在盖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达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