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93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碳化硅陶瓷管,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碳化硅陶瓷管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钢管的内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外壁紧密贴合,聚四氟乙烯管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聚四氟乙烯管顶端通过第一胶粘剂层与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聚四氟乙烯管底端通过第二胶粘剂层与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碳化硅细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管将碳化硅陶瓷管套设在聚四氟乙烯管的内侧,两者在性能上互补,碳化硅陶瓷管补充了聚四氟乙烯塑性疲劳的缺陷,有利于磷酸铵生产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
本技术涉及管材
,尤其涉及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
技术介绍
复合肥磷酸铵的制备过程中,由于磷酸铵反应过程所需的温度为25℃±130℃,工作压力为正压±1600Pa,产生热能250KJ/mol,溶液的PH值为4-9,且磷酸铵性质不稳定,因此对于使用的管材无论是压力还是温度介质反应热及腐蚀力的转换都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化工生产段所使用的是钢衬塑复合管,由于生产过程介质不稳定,温度波动浮动大、压力上下限波动过大,因此衬塑产品容易疲劳至破损,不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耐压性能、耐温性能及隔热性能的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本技术提供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碳化硅陶瓷管,所述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碳化硅陶瓷管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所述钢管的内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所述聚四氟乙烯管顶端通过第一胶粘剂层与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底端通过第二胶粘剂层与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碳化硅细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均由耐高温的胶粘剂构成,该耐高温地胶粘剂由碳化硅细粉和环氧树脂按照质量比9:20均匀混合配制构成。进一步地,所述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径比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径小3mm。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管与钢管紧衬翻边连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的轴向长度大于碳化硅陶瓷管的轴向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碳化硅陶瓷管包括碳化硅陶瓷管顶端和碳化硅陶瓷管底端,所述碳化硅陶瓷管顶端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碳化硅陶瓷管底端设有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环形凸起,所述碳化硅陶瓷管顶端位于聚四氟乙烯管顶端的上方,所述碳化硅陶瓷管底端位于聚四氟乙烯管底端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钢管包括钢管顶端和钢管底端,所述钢管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法兰,所述钢管底端固定连接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上均开设螺栓孔。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平整紧密压接在第一法兰的端面上,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底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平整紧密压接在第二法兰的端面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管将碳化硅陶瓷管套设在聚四氟乙烯管的内侧,碳化硅陶瓷管和聚四氟乙烯管在性能上互补,碳化硅陶瓷管补充了聚四氟乙烯塑性疲劳的缺陷,有利于磷酸铵生产的稳定运行;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管在碳化硅陶瓷管和聚四氟乙烯管之间的孔隙内填充碳化硅细粉,进一步提高了组合管的硬度和强度及抗负压,增强组合管的机械稳定性和抗冲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1、聚四氟乙烯管2和碳化硅陶瓷管3,钢管1、聚四氟乙烯管2和碳化硅陶瓷管3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钢管1包括钢管顶端11和钢管底端12,钢管顶端11焊接第一法兰4,钢管底端12焊接第二法兰5,优选地,钢管1选用无缝钢管。第一法兰4和第二法兰5上均开设螺栓孔41,在对应的螺栓孔41内插入螺栓可以将相邻的钢管1连接。聚四氟乙烯管2由聚四氟乙烯制成,长期使用温度为-200-260℃,有卓越的耐化学腐蚀性,其电绝缘性不受温度影响。聚四氟乙烯管2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向外延伸形成光滑的第一翻边211,第一翻边211平整紧密压接在第一法兰4的端面上,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向外延伸形成光滑的第二翻边221,第二翻边221平整紧密压接在第二法兰5的端面上。聚四氟乙烯管2的外壁与钢管1的内壁紧密贴合。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位于钢管顶端11的上方,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位于钢管底端12的下方。聚四氟乙烯管2的轴向长度大于钢管1的轴向长度。本实施例中,聚四氟乙烯管2与钢管1紧衬翻边连接,将聚四氟乙烯管2采用翻边方式紧衬在钢管1的内侧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碳化硅陶瓷管3由碳化硅制成,硬度为1000~5000HV,刚度为440GPa/m2,耐高温、耐火、不可燃烧、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抗磨损性。碳化硅陶瓷管3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2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平均粒径为10μm的碳化硅细粉6,通过在碳化硅陶瓷管3与聚四氟乙烯管2之间的孔隙内填充碳化硅细粉6,可以进一步提高组合管的硬度和强度及抗负压,增强组合管的机械稳定性和抗冲刷性。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通过第一胶粘剂层212与碳化硅陶瓷管3的外壁粘接实现封口处理,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通过第二胶粘剂层222与碳化硅陶瓷管3的外壁粘接实现封口处理,第一胶粘剂层212和第二胶粘剂层222均由耐高温的胶粘剂构成。优选地,该耐高温地胶粘剂由碳化硅细粉和环氧树脂按照质量比9:20均匀混合配制构成,胶粘剂在室温下固化成型。碳化硅陶瓷管3的外径比聚四氟乙烯管2的内径小3mm。聚四氟乙烯管2的轴向长度大于碳化硅陶瓷管3的轴向长度。碳化硅陶瓷管3包括碳化硅陶瓷管顶端31和碳化硅陶瓷管底端32,碳化硅陶瓷管顶端31位于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的上方,碳化硅陶瓷管底端32位于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的上方,且碳化硅陶瓷管顶端31超出聚四氟乙烯管顶端21的长度与碳化硅陶瓷底端32低于聚四氟乙烯管底端22的长度一致。参考图3,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式,碳化硅陶瓷管顶端31设有深度为0.4mm的环形凹槽311,碳化硅陶瓷管底端32设有高度为0.4mm的环形凸起,该环形凸起与碳化硅陶瓷管顶端31的环形凹槽311相匹配,对两个组合管进行连接时,第一个组合管的第一法兰4可通过螺栓与第二个组合管的第二法兰5配合连接,同时第一个组合管的碳化硅陶瓷管顶端31的环形凹槽311与第二个组合管的碳化硅陶瓷管底端32的环形凸起相配合,以使得第一个组合管的碳化硅陶瓷管顶端31面与第二个组合管的碳化硅陶瓷管底端32面配合对接,为了增强密封性,在第一法兰4和第二法兰5的配合连接处设置密封垫,实现组合管之间的密封,从而磷酸铵在组合管内流动时不会对法兰产生腐蚀。利用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管传输磷酸铵介质时,磷酸铵在碳化硅陶瓷管3内流动,碳化硅陶瓷管3补充了聚四氟乙烯塑性疲劳的缺陷,有利于磷酸铵生产的稳定运行。本技术提供的组合管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耐磨性能、耐压性能、耐温性能及隔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碳化硅陶瓷管,所述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碳化硅陶瓷管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所述钢管的内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所述聚四氟乙烯管顶端通过第一胶粘剂层与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底端通过第二胶粘剂层与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碳化硅细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碳化硅陶瓷管,所述钢管、聚四氟乙烯管和碳化硅陶瓷管均为两端开口的圆柱体结构,所述钢管的内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包括聚四氟乙烯管顶端和聚四氟乙烯管底端,所述聚四氟乙烯管顶端通过第一胶粘剂层与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底端通过第二胶粘剂层与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粘接,所述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壁与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壁之间的孔隙内均匀填充碳化硅细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陶瓷管的外径比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径小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衬聚四氟乙烯碳化硅组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管与钢管紧衬翻边连接,所述聚四氟乙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银昌薛家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世纪伟业防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