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排水
,具体为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及其排水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防排水是指为了保证隧道建筑不致因渗漏水造成病害,危及行车安全,腐蚀洞内设备,降低结构使用寿命而采取的防水及排水措施。是一项涉及地形、气候、工程地层和水文地质、结构方案、施工方法和材料性质等因素的综合性工作;基本要求应以预防为主隧道防排水是指为了保证隧道建筑不致因渗漏水造成病害,危及行车安全,腐蚀洞内设备,降低结构使用寿命而采取的防水及排水措施。是一项涉及地形、气候、工程地层和水文地质、结构方案、施工方法和材料性质等因素的综合性工作;基本要求应以预防为主。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611150A的专利中公布了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及防水排水方法,该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包括在开挖隧道的壁面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层、防水卷材层、二次模筑衬砌层组成的隧道拱墙,在开挖隧道底面衬砌结构的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侧沟,在隧道拱墙底部埋设有纵向盲管,纵向盲管的两端向内弯曲并连通到侧沟初期支护层和防水卷材层之间间隔设有环向排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表面的支护层(100)、二次模筑层(101)、仰拱(117)和若干底部盲管(102),所述仰拱(117)设置在二次模筑层(101)底部,所述二次模筑层(101)顶部设置有浇注孔(103),所述浇注孔(103)内设置有浇注管(104),所述二次模筑层(101)上部设置有隔水层(10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防水排水机构(106),所述二次模筑层(101)内部两侧开设有储料槽(107),所述储料槽(107)上部开设有水槽(108),所述二次模筑层(101)底部设置有与防水排水机构(106)配合的安装槽(10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表面的支护层(100)、二次模筑层(101)、仰拱(117)和若干底部盲管(102),所述仰拱(117)设置在二次模筑层(101)底部,所述二次模筑层(101)顶部设置有浇注孔(103),所述浇注孔(103)内设置有浇注管(104),所述二次模筑层(101)上部设置有隔水层(10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防水排水机构(106),所述二次模筑层(101)内部两侧开设有储料槽(107),所述储料槽(107)上部开设有水槽(108),所述二次模筑层(101)底部设置有与防水排水机构(106)配合的安装槽(1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及其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排水机构(106)包括保护层(1061)、环形盲管(1062)、若干泄水盲管(1063)、排水支管(1064)、挡板(1065)、辅助排水管(1066)和连接管(1067),所述保护层(1061)设置在隔水层(105)的上部,所述环形盲管(1062)围绕二次模筑层(101)表面分布,所述环形盲管(1062)底部与底部盲管(102)连通,所述泄水盲管(1063)与底部盲管(102)连通,所述泄水盲管(1063)设置在安装槽(109)内,所述排水支管(1064)位于二次模筑层(101)内部,且其两端分别与泄水盲管(1063)和储料槽(107)连通,所述辅助排水管(1066)设置在二次模筑层(101)内,所述辅助排水管(1066)的两端分别与泄水盲管(1063)和水槽(108)连通,所述连接管(1067)横向设置在二次模筑层(101)内,所述连接管(1067)的两端分别与排水支管(1064)和水槽(108)连通,所述挡板(1065)通过螺栓与二次模筑层(101)连接,用于将安装槽(109)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及其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盲管(1063)的一侧端面开设有与底部盲管(102)匹配的弧形槽(110),所述弧形槽(110)的内部设置有与其匹配的连接片(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及其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08)底部开设有连接孔(112),所述水槽(108)通过连接孔(112)与储料槽(107)连通,所述连接孔(112)内设置有不锈钢管(1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及其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层(100)内设置有若干固定组件(114),所述固定组件(114)沿支护层(100)表面均匀分布,所述固定组件(114)包括上连接片(1141)、中部拱形片(1142)、下连接片(1143)和遮挡片(1144),所述中部拱形片(114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洋,张学富,周元辅,韩风雷,丁燕平,刘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