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铜瓦屋面避雷
,具体涉及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通常需要设置防雷措施,一般的建筑防雷措施采用接闪网、接闪带或避雷带,也可采用由接闪网、接闪带或避雷带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施用时,将接闪网、避雷带沿阳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其中,传统屋面大面的避雷带做法为纵横向敷设接闪网格;阳脊的避雷带做法为:现场浇筑混凝土条墩,同时在混凝土条墩中预埋钢筋以作支架,在支架上焊接纵向钢筋形成避雷带,这种方式虽保证了防雷要求,但这种施工工艺不适合有防水要求和装饰要求的铜瓦屋面。当在铜瓦屋面上采用避雷带时,需解决以下技术难点:一是:采用的板状铜瓦较薄(4.2mm厚),如避雷带接闪网格位置设置不当,易造成铜瓦表面平整度超规范允许偏差。二是:铜瓦屋面设计效果庄严肃穆,采用传统的避雷针+避雷带的防雷措施,将破坏原有的设计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瓦屋面设有屋面铜瓦(1),所述屋面铜瓦(1)的阳脊处铺设有用于防水的防水卷材加强层(2),所述防水卷材加强层(2)上铺设有第一阳脊衬板(4),所述第一阳脊衬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避雷的热镀锌扁钢(3),所述热镀锌扁钢(3)接地,所述第一阳脊衬板(4)通过热镀锌扁钢(3)固定于屋面铜瓦(1),所述第一阳脊衬板(4)上铺设有第二阳脊衬板(5),所述第二阳脊衬板(5)上铺设有通长阳脊外包板(6),所述通长阳脊外包板(6)上设有装饰阳脊板(7),构成了铜瓦屋面阳脊避雷带结构;所述铜瓦屋面的纵向分隔缝(13)中埋设有纵向热镀锌扁钢(1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瓦屋面设有屋面铜瓦(1),所述屋面铜瓦(1)的阳脊处铺设有用于防水的防水卷材加强层(2),所述防水卷材加强层(2)上铺设有第一阳脊衬板(4),所述第一阳脊衬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避雷的热镀锌扁钢(3),所述热镀锌扁钢(3)接地,所述第一阳脊衬板(4)通过热镀锌扁钢(3)固定于屋面铜瓦(1),所述第一阳脊衬板(4)上铺设有第二阳脊衬板(5),所述第二阳脊衬板(5)上铺设有通长阳脊外包板(6),所述通长阳脊外包板(6)上设有装饰阳脊板(7),构成了铜瓦屋面阳脊避雷带结构;所述铜瓦屋面的纵向分隔缝(13)中埋设有纵向热镀锌扁钢(14),铜瓦屋面细石混凝土层(18)表面铺设有横向热镀锌扁钢(15),所述横向热镀锌扁钢(15)与山墙各防雷引下线可靠电气连接,所述纵向热镀锌扁钢(14)与热镀锌扁钢(3)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热镀锌扁钢(14)与横向热镀锌扁钢(15)固定连接,所述纵向热镀锌扁钢(14)与横向热镀锌扁钢(15)组成了铜瓦屋面的接闪网格,所述接闪网格与所述铜瓦屋面阳脊避雷带结构构成了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脊衬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第一连接孔,所述热镀锌扁钢(3)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阳脊衬板(4)与热镀锌扁钢(3)通过第一螺栓(8)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固定于屋面结构板(12)上,所述热镀锌扁钢(3)与防雷引下线可靠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阳脊衬板(5)通过若干个第二螺栓(9)固定于第一阳脊衬板(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长阳脊外包板(6)与第二阳脊衬板(5)包边通长捏合固定,且通长阳脊外包板(6)通过第三螺栓(10)固定于第二阳脊衬板(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阳脊板(7)与通长阳脊外包板(6)包边通长捏合固,且装饰阳脊板(7)通过第三螺栓(10)固定于第二阳脊衬板(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脊衬板(4)的截面呈“Ω”型,根据屋脊设计高度尺寸加工第一阳脊衬板(4)。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瓦屋面避雷带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如下步骤:
1)排布安装屋面大面接闪网格:将纵向热镀锌扁钢(14)埋设于铜瓦屋面的纵向分隔缝(13)中,将横向热镀锌扁钢(15)平铺于屋面细石混凝土层(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跃林,章艳丽,黄雨辰,黄剑,申洪辉,何建国,徐健,付丽珍,陈华富,郭燕青,陈聪,方旭翔,李念秋,
申请(专利权)人:新世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