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807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化油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当化油器长时间不使用时,通过旋动旋钮带动阀杆沿阀杆座移动使得阀杆与进油口分离,浮子室内的燃油可通过进油口经阀座从排油口排出,以避免浮子室内的燃油挥发造成危害,当排油完毕后,旋钮在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下自动回位,带动阀杆沿着阀杆座移动使得阀杆封堵住进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旋钮的内壁接触面呈凸轮形状,当旋钮旋转时,限位柱逐渐抵接于接触面,限位柱对旋钮起到向外顶的作用,使得阀杆能与进油口相分离进而实现排油,其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化油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
技术介绍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燃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作为一种精密的机械装置,它利用吸入空气流的动能实现燃油的雾化的。它对发动机的重要作用可以称之为发动机的“心脏”。现有技术中,当发动机长时间不工作时,燃油也停止供应,此时,在化油器内部的浮子室中会残存有燃油,当长时间不使用时,浮子室内的燃油会挥发,从而带来危害,因而需要设置一种能便捷操作放油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化油器当长时间不使用时,浮子室内的燃油会发挥进而带来危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所述化油器包括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下部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浮子室,所述下壳体的下部设有阀座,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所述阀座内部连通的进油口和排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浮子室连通,所述阀座内设有阀杆座以及滑动配合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所述化油器包括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下部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浮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下部设有阀座,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所述阀座内部连通的进油口和排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浮子室连通,所述阀座内设有阀杆座以及滑动配合于所述阀杆座中的阀杆,所述阀杆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口相对,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阀杆沿所述阀杆座移动以封堵或打开所述进油口的旋钮;/n所述阀座上设有限位柱,所述旋钮与所述限位柱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旋钮的内壁沿所述旋钮的旋转方向设有与所述限位柱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呈凸轮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所述化油器包括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下部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形成有浮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下部设有阀座,所述阀座上设有与所述阀座内部连通的进油口和排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浮子室连通,所述阀座内设有阀杆座以及滑动配合于所述阀杆座中的阀杆,所述阀杆的一端与所述进油口相对,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带动所述阀杆沿所述阀杆座移动以封堵或打开所述进油口的旋钮;
所述阀座上设有限位柱,所述旋钮与所述限位柱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旋钮的内壁沿所述旋钮的旋转方向设有与所述限位柱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呈凸轮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上设有卡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绕设于所述限位柱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油器自动回位旋钮放油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内在靠近所述进油口处设有呈锥形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其安张兴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瑞星化油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