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属于装配式钢结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安装架、连接架、内板架、侧缘架,利用安装架上的连接部与侧缘架过渡配合实现安装架的左右固定,利用侧缘架和连接部上的孔通过螺栓连接为整体实现整体的位置限定以及状态的稳定,其后通过螺栓实现两个安装架的组装,方便快捷且稳定性可靠度较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螺栓栓接的该钢结构设计不仅安装速度更快,而且容易控制施工质量,同时避免了现场焊接产生的焊缝,使得扁钢管外部的防锈漆面保持完整,减少腐蚀态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增强了定位精准度,提高了施工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钢结构的
,尤其涉及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结构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装修一体化和信息化管理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施工现场的劳动强度,缩短施工工期,属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施工场地内没有湿作业,可以显著减少建筑粉尘、扬尘的情况,显著降低了由施工所导致的污染。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建筑方式,也是当代中国建筑发展的新源泉。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在工业化建造中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其性能直接影响结构体系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等。节点域部位能够传递弯矩、轴力、剪力,以梁柱节点的设计为重点,以保证结构的靠靠度和耐久性。现有的装配式钢结构中的扁钢管混凝土柱,其上的钢梁连接节点基本都是通过插板式连接而成,期间需要现场焊接固定,现场焊缝由于油漆面受到破坏,是钢结构容易发生腐蚀的主要部位,而装配式钢结构的腐蚀问题是建筑安全的重要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扁钢管柱,所述扁钢管柱相背的两侧均预制有一组侧缘架,所述侧缘架外侧安装有节点组件,所述节点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与侧缘架适配的连接部、与外部钢梁连接的连接架以及安装内部钢梁的内板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每组所述侧缘架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侧缘架上均设置有通孔,位于连接部处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连接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方案,两个所述安装架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耳板,每个所述耳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连接架设置在对应两个连接部之间且与两个连接部固定安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钢梁连接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内板架侧边设有若干用于补强的加强筋,所述内板架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内部钢梁的栓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扁钢管柱与侧缘架一体化喷涂防锈漆。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扁钢管柱在预制时,将侧缘架预制在扁钢管柱上,并一体化喷涂防锈漆;随后,待扁钢管柱完成安装后,将两个安装架分别利用连接部与对应的侧缘架过渡配合,后通过连接螺栓完成固定;然后,两个安装架通过连接螺栓将两组耳板进行固定,完成节点组件的整体安装;最后,在连接架和或内板架上通过螺栓连接对应的外部钢梁和或内部钢梁。相比于现有的插板式扁钢管混凝土柱,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安装架、连接架、内板架、侧缘架,利用安装架上的连接部与侧缘架过渡配合实现安装架的左右固定,利用侧缘架和连接部上的孔通过螺栓连接为整体实现整体的位置限定以及状态的稳定,其后通过螺栓实现两个安装架的组装,方便快捷且稳定性可靠度较高。本专利技术通过螺栓栓接的该钢结构设计不仅安装速度更快,而且容易控制施工质量,同时避免了现场焊接产生的焊缝,使得扁钢管外部的防锈漆面保持完整,减少腐蚀态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增强了定位精准度,提高了施工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前侧三维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左侧三维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扁钢管柱的整体结构三维视图。图中:1、扁钢管柱;2、侧缘架;3、安装架;4、连接架;5、内板架;6、连接部;7、连接孔;8、耳板;9、安装孔;10、栓孔;11、加强筋;12、钢梁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扁钢管柱1,所述扁钢管柱1相背的两侧均预制有一组侧缘架2,利用侧缘架2与扁钢管柱1的预制工艺消除现场施工带来的焊缝以及腐蚀现象的发生。所述侧缘架2外侧安装有节点组件,所述节点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与侧缘架2适配的连接部6、与外部钢梁连接的连接架4以及安装内部钢梁的内板架5。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每组所述侧缘架2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侧缘架2上均设置有通孔,位于连接部6处的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连接孔7。通过连接孔7和通孔内部安装螺栓将其侧缘架2和连接部6实现安装。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方案,两个所述安装架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耳板8,每个所述耳板8上均开设有安装孔9。利用安装架3上的耳板8以及安装孔9可以实现安装架3的组装效果。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连接架4设置在对应两个连接部6之间且与两个连接部6固定安装。利用连接架4和连接部6固定安装能提高其结构强度。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连接架4上设置有钢梁连接孔12。利用钢梁连接孔7与外部钢梁可以实现固定安装。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内板架5侧边设有若干用于补强的加强筋11,所述内板架5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内部钢梁的栓孔10。利用栓孔10可以将内部钢梁进行固定安装。本实施例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扁钢管柱1与侧缘架2一体化喷涂防锈漆。通过防锈处理进一步消除其腐蚀现象的发生。首先将左右侧安装架3依次从扁钢管柱1的两侧卡嵌进侧缘架2上,使连接部6与侧缘架4的外侧过渡配合,此时将左右侧安装架3通过耳板8上的安装孔9螺栓栓接,然后再将螺栓穿过安装孔9和连接孔7后将节点组件栓接在侧缘架2上,此时节点组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均被限位,且通过连接部6被紧固在侧缘架2上,此时将外部钢梁通过连接架4上的钢梁连接孔12连接在左右安装架3的左右两侧,将内部钢梁通过内板架4以及螺栓拼接在节点组件的安装架3上,完成对钢梁的固定。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扁钢管柱1,所述扁钢管柱1相背的两侧均预制有一组侧缘架2,所述扁钢管柱1与侧缘架2一体化喷涂防锈漆,通过预制工艺及防锈漆喷涂防止其焊缝造成腐蚀现象的发生。每组所述侧缘架2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侧缘架2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侧缘架2外侧安装有节点组件,所述节点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与侧缘架2适配的连接部6、与外部钢梁连接的连接架4以及安装内部钢梁的内板架5,位于连接部6处的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连接孔7,两个所述安装架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耳板8,每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扁钢管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钢管柱(1)相背的两侧均预制有一组侧缘架(2),所述侧缘架(2)外侧安装有节点组件,所述节点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与侧缘架(2)适配的连接部(6)、与外部钢梁连接的连接架(4)以及安装内部钢梁的内板架(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扁钢管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钢管柱(1)相背的两侧均预制有一组侧缘架(2),所述侧缘架(2)外侧安装有节点组件,所述节点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与侧缘架(2)适配的连接部(6)、与外部钢梁连接的连接架(4)以及安装内部钢梁的内板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侧缘架(2)均对称设置有两个且侧缘架(2)上均设置有通孔,位于连接部(6)处的所述安装架(3)上设置有连接孔(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架(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耳板(8),每个所述耳板(8)上均开设有安装孔(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扁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设置在对应两个连接部(6)之间且与两个连接部(6)固定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扁钢管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孔,张首峰,杨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