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梁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926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柱结构,包括结构柱和多条结构梁,多条所述结构梁沿径向方向分布连接在所述结构柱上;所述结构柱上连接有主承重结构,所述主承重结构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主承重结构包覆在所述结构柱外壁上,所述主承重结构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次承重结构,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结构梁内,所述主承重结构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次承重结构,所述第二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结构梁内,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与所述结构梁的梁面筋连接,所述第二次承重结构与所述结构的梁底筋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梁柱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混凝土梁柱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建筑物内的结构梁普遍由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成,即,用箍筋将梁面筋和梁底筋(梁面筋靠近梁上部,梁底筋靠近梁下部,梁面筋和梁底筋可统称为梁纵筋,与水平地面平行)束缚好后,再浇筑混凝土成型。一般情况下,一结构柱与两个方向的结构梁连接时(两条结构梁两端横穿结构柱),两条结构梁内的梁纵筋之间还有适当的空隙可满足混凝土浇筑要求。如图3所示,当第三个方向上或是更多方向上的结构梁A与结构柱B连接时,三个不同方向的梁纵筋C在同一根结构柱B上穿过,此时,结构柱B上的梁纵筋C过于密集,难以浇筑混凝土。在不考虑建筑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结构柱的横截面积,以在结构柱上浇筑多条结构梁,以增加结构的承重能力,但该类结构依然会占用有限的室内空间。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柱结构。本技术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梁柱结构,其中,包括结构柱和多条结构梁,多条所述结构梁沿径向方向分布且连接在所述结构柱上;所述结构柱上连接有主承重结构,所述主承重结构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主承重结构包覆在所述结构柱外壁上,所述主承重结构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次承重结构,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结构梁内,所述主承重结构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次承重结构,所述第二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结构梁内,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与所述结构梁的梁面筋连接,所述第二次承重结构与所述结构的梁底筋连接。所述的混凝土梁柱结构,其中,所述主承重结构包括多块外包钢板,多块所述外包钢板相互连接以形成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的混凝土梁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为第一伸臂钢板,所述第二次承重结构为第二伸臂钢板。所述的混凝土梁柱结构,其中,所述结构梁的梁面筋和梁底筋的直径均为一预设值d,所述结构梁的梁面筋与所述第一伸臂钢板的焊接长度为d×a,a的取值范围为6-10;所述结构梁的梁底筋与所述第二伸臂钢板的焊接长度为d×b,b的取值范围为6-10。所述的混凝土梁柱结构,其中,所述结构柱为四棱柱体。所述的混凝土梁柱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伸臂钢板和所述第二伸臂钢板的厚度为25-30mm。所述的混凝土梁柱结构,其中,所述外包钢板的厚度为25-30mm。所述的混凝土梁柱结构,其中,所述结构梁有3-4条。本技术有益效果:在建筑条件受限而无法增大柱截面的情况下,可通过在结构柱上增加承重结构连接结构梁纵筋的方式,以用于在一根结构柱上浇筑成型多条结构梁,以增加结构承重能力。本技术结构简单,值得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多方向梁纵筋分布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结构柱;2、结构梁;3、外包钢板;4、第一伸臂钢板;5、第二伸臂钢板;6、梁面筋;7、梁底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柱结构,包括结构柱1和多条结构梁2,多条该结构梁2沿径向方向分布且连接在该结构柱1上;该结构柱1上连接有主承重结构,该主承重结构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该主承重结构包覆在该结构柱1外壁上,该主承重结构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次承重结构,该第一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该结构梁2内,该主承重结构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次承重结构,该第二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该结构梁2内,该第一次承重结构与该结构梁2的梁面筋6连接,该第二次承重结构与该结构的梁底筋7连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技术中的结构柱1适用于连接3-4条结构梁2,即三至四个方向上结构梁2。优选地,该结构柱1为四棱柱体。实际应用中,先将梁面筋6和梁底筋7分别与第一、第二次承重结构连接,再同时在梁纵筋与次承重结构的连接处及梁纵筋上浇筑混凝土以成型梁结构,所以称该第一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该结构梁2内,同理地,该第二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该结构梁2内。本实施例中,该主承重结构包括多块外包钢板3,多块该外包钢板3相互连接以形成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外包钢板3可与结构梁2通过螺钉(图中未画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柱和多条结构梁,多条所述结构梁沿径向方向分布且连接在所述结构柱上;所述结构柱上连接有主承重结构,所述主承重结构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主承重结构包覆在所述结构柱外壁上,所述主承重结构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次承重结构,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结构梁内,所述主承重结构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次承重结构,所述第二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结构梁内,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与所述结构梁的梁面筋连接,所述第二次承重结构与所述结构的梁底筋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柱和多条结构梁,多条所述结构梁沿径向方向分布且连接在所述结构柱上;所述结构柱上连接有主承重结构,所述主承重结构为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主承重结构包覆在所述结构柱外壁上,所述主承重结构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次承重结构,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结构梁内,所述主承重结构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次承重结构,所述第二次承重结构沿径向方向水平延伸至所述结构梁内,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与所述结构梁的梁面筋连接,所述第二次承重结构与所述结构的梁底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结构包括多块外包钢板,多块所述外包钢板相互连接以形成上下两端开口的空心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承重结构为第一伸臂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辉黄志鹏邱永忠吕日伟黄建彬梁嘉炜范鑏谊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南方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