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77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空间结构设置在液化地层中,液化地层的下侧为基岩地层,包括平衡组件和支撑固件;所述的空间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平衡组件,所述的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和平衡块,所述的平衡杆水平设置,所述的平衡杆的一端与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平衡块连接在平衡杆的另一端,所述的平衡块为板体结构;所述的支撑固件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管、钢筋网架,所述的支撑杆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杆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与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中,所述的支撑杆设有若干根,若干根支撑杆相互间隔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地下结构液化上浮是一种典型的地震灾害,在实际工程中常采用抗浮锚杆对地下结构进行抗浮设计。然而现有的抗浮锚杆仍存在以下问题:锚杆的作用机理为锚杆与土层的摩擦力为锚杆提供拉力,然而当周围土层发生液化时,土层的强度丧失,导致锚杆与液化土层的摩擦力降低,则锚杆的抗拔力下降,抗浮锚杆则失去其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空间结构设置在液化地层中,液化地层的下侧为基岩地层,包括平衡组件和支撑固件;所述的空间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平衡组件,所述的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和平衡块,所述的平衡杆水平设置,所述的平衡杆的一端与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平衡块连接在平衡杆的另一端,所述的平衡块为板体结构;所述的支撑固件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管、钢筋网架,所述的支撑杆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杆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与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中,所述的支撑杆设有若干根,若干根支撑杆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钢筋网架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和旁侧,所述的钢筋网架为水平设置,所述的钢筋网架设有多个,多个钢筋网架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的支撑杆从所述的钢筋网架中穿过,所述的支撑管为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撑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钢筋网架中,所述的支撑管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中,所述的支撑管为内部中空设置,钢筋网架和支撑管中浇注有混凝土并形成混凝土固结快,所述的混凝土固结快环绕所述的空间结构设置,所述的混凝土固结快设置在液化地层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和平衡杆均由不锈钢制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杆由插接管和连接杆组成,所述的插接管为管状结构,所述的插接管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中,所述的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的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杆的下端从插接管的上端插入所述的插接管的内部,所述的连接杆与插接管螺纹连接,所述的连接杆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的插接管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杆的下端为锥形结构。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平衡块由塑料制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管设有若干个。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平衡块为圆形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其通过支撑固件使空间结构与基岩地层固定连接,支撑固件一个是对空间结构进行支撑,支撑固件另一个是拉着空间结构,平衡组件是用于对空间结构进行定位固定,避免空间结构在液化地层中发生上下浮动,如此通过平衡组件和支撑固件来对空间结构进行加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平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钢筋网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下参考图1-6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一种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空间结构11设置在液化地层1中,液化地层1的下侧为基岩地层2,包括平衡组件和支撑固件。所述的空间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平衡组件,所述的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3和平衡块4,所述的平衡杆3水平设置,所述的平衡杆3的一端与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平衡块4连接在平衡杆3的另一端,所述的平衡块4为板体结构。所述的支撑固件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5、支撑管6、钢筋网架7。所述的支撑杆5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杆5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杆5的上端与空间结构11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杆5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2中,所述的支撑杆5设有若干根,若干根支撑杆5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钢筋网架7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和旁侧,所述的钢筋网架7为水平设置,所述的钢筋网架7设有多个,多个钢筋网架7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的支撑杆5从所述的钢筋网架7中穿过,所述的支撑管6为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撑管6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钢筋网架7中,所述的支撑管6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2中,所述的支撑管6为内部中空设置,钢筋网架7和支撑管6中浇注有混凝土并形成混凝土固结快8,所述的混凝土固结快8环绕所述的空间结构设置,所述的混凝土固结快8设置在液化地层1中。其中,所述的支撑杆5和平衡杆3均由不锈钢制成。其中,所述的支撑杆5由插接管9和连接杆10组成,所述的插接管9为管状结构,所述的插接管9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2中,所述的连接杆10的上端与所述的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杆10的下端从插接管9的上端插入所述的插接管9的内部,所述的连接杆10与插接管9螺纹连接,所述的连接杆10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的插接管9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其中,所述的连接杆10的下端为锥形结构。其中,所述的平衡块4由塑料制成。其中,所述的支撑管6设有若干个。其中,所述的平衡块4为圆形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其通过支撑固件使空间结构与基岩地层2固定连接,支撑固件一个是对空间结构进行支撑,支撑固件另一个是拉着空间结构,平衡组件是用于对空间结构进行定位固定,避免空间结构在液化地层1中发生上下浮动,如此通过平衡组件和支撑固件来对空间结构进行加固。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空间结构设置在液化地层中,液化地层的下侧为基岩地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组件和支撑固件;/n所述的空间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平衡组件,所述的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和平衡块,所述的平衡杆水平设置,所述的平衡杆的一端与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平衡块连接在平衡杆的另一端,所述的平衡块为板体结构;/n所述的支撑固件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管、钢筋网架,所述的支撑杆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杆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与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中,所述的支撑杆设有若干根,若干根支撑杆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钢筋网架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和旁侧,所述的钢筋网架为水平设置,所述的钢筋网架设有多个,多个钢筋网架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的支撑杆从所述的钢筋网架中穿过,所述的支撑管为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撑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钢筋网架中,所述的支撑管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中,所述的支撑管为内部中空设置,钢筋网架和支撑管中浇注有混凝土并形成混凝土固结快,所述的混凝土固结快环绕所述的空间结构设置,所述的混凝土固结快设置在液化地层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场地地震液化诱发地下空间结构上浮的结构,空间结构设置在液化地层中,液化地层的下侧为基岩地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组件和支撑固件;
所述的空间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平衡组件,所述的平衡组件包括平衡杆和平衡块,所述的平衡杆水平设置,所述的平衡杆的一端与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平衡块连接在平衡杆的另一端,所述的平衡块为板体结构;
所述的支撑固件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管、钢筋网架,所述的支撑杆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撑杆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与空间结构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中,所述的支撑杆设有若干根,若干根支撑杆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的钢筋网架设置在空间结构的下侧和旁侧,所述的钢筋网架为水平设置,所述的钢筋网架设有多个,多个钢筋网架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的支撑杆从所述的钢筋网架中穿过,所述的支撑管为竖直设置,所述的支撑管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的钢筋网架中,所述的支撑管的下端插入所述的基岩地层中,所述的支撑管为内部中空设置,钢筋网架和支撑管中浇注有混凝土并形成混凝土固结快,所述的混凝土固结快环绕所述的空间结构设置,所述的混凝土固结快设置在液化地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帅黄明明王安琪牟犇吕悦军杨飞华修立伟陶铁军
申请(专利权)人: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青岛理工大学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