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遮阳纱窗,其包括纱窗框,遮阳幕布,驱动卷轴,拉伸单元,卷线和定滑轮。纱窗框包括上纱窗框、下纱窗框、左纱窗框和右纱窗框。遮阳幕布一端固定于驱动卷轴,驱动卷轴带动遮阳幕布上升或下降。拉伸单元设置于左纱窗框内部和右纱窗框内部,拉伸单元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主轮,第一辅轮,第二主轮,第二辅轮和气压气缸。气压气缸可带动第二固定部沿左纱窗框和右纱窗框做上下移动。遮阳幕布另一端与卷线一端连接,卷线另一端依次通过定滑轮、第二辅轮、第二主轮、第一主轮和第一辅轮将卷线连接至第一固定部,拉伸单元通过遮阳幕布上升或下降将卷线拉伸或退缩至拉伸单元。通过本公开保持遮阳幕布在上升或下降中的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遮阳纱窗
本公开涉及纱窗
,具体是涉及一种遮阳纱窗。
技术介绍
窗户是房屋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窗户的基本功能是通风、采光,并且增加室内安全系数。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得满足生活需要,人们往往需要窗户具备遮阳功能。在使用遮阳纱窗时,往往需要卷线的牵引来维持遮阳幕布在升降过程中的张力,保证遮阳幕布不易被风吹动,发生变形。因此,遮阳幕布在升降过程中,保证卷线按照预设线道走线,对遮阳纱窗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遮阳纱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遮阳纱窗,其包括,纱窗框,纱窗框包括上纱窗框、下纱窗框、左纱窗框和右纱窗框;驱动卷轴,驱动卷轴位于纱窗框;遮阳幕布,遮阳幕布的一端固定于驱动卷轴,驱动卷轴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遮阳幕布上升或下降;卷线;拉伸单元,拉伸单元分别设置于左纱窗框的内部和右纱窗框的内部,拉伸单元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主轮,第一辅轮,第二主轮,第二辅轮和气压气缸,第一主轮和第一辅轮按照上下排列顺序设置于第一固定部,第二主轮和第二辅轮按照上下排列顺序设置于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气压气缸的上端的第一固定部分别与左纱窗框的上部和右纱窗框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气压气缸的下端,气压气缸可带动第二固定部分别沿左纱窗框和右纱窗框做上下移动,第一主轮、第二主轮、第一辅轮和第二辅轮分别具有多组线道,线道用于容纳卷线,以保证卷线在走线时不发生水平方向滑动,第一主轮、第二主轮、第一辅轮和第二辅轮的线道组数彼此相同;定滑轮,定滑轮分别固定在拉伸单元之下;卷线的一端与遮阳幕布的另一端连接,卷线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定滑轮、第二辅轮线道、第二主轮线道、第一主轮线道和第一辅轮线道将卷线连接至第一固定部,拉伸单元通过遮阳幕布的上升或下降将卷线拉伸或退缩至拉伸单元。在一例中,气压气缸包括:气缸棒及气缸本体,气缸棒在气缸本体内伸缩,以实现气压气缸的升降。在一例中,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轮体固定座,第一轮体固定座用于固定第一主轮和第一辅轮。在一例中,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轮体固定座,第二轮体固定座用于固定第二主轮和第二辅轮。在一例中,遮阳纱窗还包括轨道,轨道分别位于左纱窗框和右纱窗框,轨道用于导引遮阳幕布沿轨道上升或下降。在一例中,遮阳纱窗还包括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位于下纱窗框,遮阳幕布下降至下纱窗框处,锁定装置用于实现遮阳幕布与下纱窗框的锁定。在一例中,遮阳幕布上还设置有水平固定杆,用于保证遮阳幕布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维持张力。本公开提供一种遮阳纱窗,所述遮阳纱窗利用拉伸单元通过遮阳幕布的上升和下降将维持遮阳幕布张力的卷线拉伸或退缩至拉伸单元。其中,拉伸单元在第一固定部设置有上下排列的第一主轮和第一辅轮,在第二固定部设置有上下排列的第二主轮和第二辅轮,通过主轮和辅轮的设置,降低了卷线发生错位的可能性。另外,在主轮和辅轮上设置有线道,进一步保证卷线可以在与之对应的预设线道上走线,有效保证遮阳幕布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张力。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其中: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阳纱窗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遮阳纱窗中的拉伸单元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遮阳纱窗的剖面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遮阳纱窗在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遮阳纱窗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阳纱窗的示意图,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遮阳纱窗中的拉伸单元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遮阳纱窗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遮阳纱窗100包括纱窗框101,驱动卷轴102,遮阳幕布103,卷线104,拉伸单元105和定滑轮10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纱窗框101包括上纱窗框1011、下纱窗框1012、左纱窗框1013和右纱窗框1034。遮阳幕布103的一端固定于驱动卷轴102上,驱动卷轴102位于上纱窗框1011,驱动卷轴102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遮阳幕布103上升或下降。拉伸单元105分别设置于左纱窗框1013内部和右纱窗框1014内部,拉伸单元105包括第一固定部1051,第二固定部1052,第一主轮1053,第一辅轮1054,第二主轮1055,第二辅轮1056和气压气缸1057。第一主轮1053和第一辅轮1054按照上下排列顺序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051,第二主轮1055和第二辅轮1056按照上下排列顺序设置于第二固定部1052。设置于气压气缸1057上端的第一固定部1051分别与左纱窗框1013上部和右纱窗框1034上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1052设置于气压气缸1057的下端,气压气缸1057可带动第二固定部1052分别沿左纱窗框1013和右纱窗框1014做上下移动。第一主轮1053、第二主轮1055、第一辅轮1054和第二辅轮1056分别具有多组线道1058。线道1058用于容纳卷线104,以保证卷线104在走线时不发生水平方向滑动。第一主轮1053、第二主轮1054、第一辅轮1055和第二辅轮1056的线道1058组数彼此相同。定滑轮106分别固定在拉伸单元105之下,遮阳幕布103的另一端与卷线104的一端连接,卷线104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定滑轮106、第二辅轮线道10584、第二主轮线道10583、第一主轮线道10581和第一辅轮线道10582将卷线104连接至第一固定部1051。拉伸单元105通过遮阳幕布103的上升或下降将卷线104拉伸或退缩至拉伸单元105。卷线104一端与遮阳幕布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阳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纱窗包括:/n纱窗框,所述纱窗框包括上纱窗框、下纱窗框、左纱窗框和右纱窗框;/n驱动卷轴,所述驱动卷轴位于所述上纱窗框;/n遮阳幕布,所述遮阳幕布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卷轴,所述驱动卷轴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遮阳幕布上升或下降;/n卷线;/n拉伸单元,所述拉伸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左纱窗框的内部和所述右纱窗框的内部,所述拉伸单元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主轮,第一辅轮,第二主轮,第二辅轮和气压气缸,所述第一主轮和所述第一辅轮按照上下排列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主轮和所述第二辅轮按照上下排列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气压气缸的上端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别与所述左纱窗框的上部和所述右纱窗框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气压气缸的下端,所述气压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沿所述左纱窗框和所述右纱窗框做上下移动,所述第一主轮、所述第二主轮、所述第一辅轮和所述第二辅轮分别具有多组线道,所述线道用于容纳所述卷线,以保证所述卷线在走线时不发生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一主轮、所述第二主轮、所述第一辅轮和所述第二辅轮的所述线道组数彼此相同;/n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分别固定在所述拉伸单元之下;/n所述卷线的一端与所述遮阳幕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卷线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定滑轮、所述第二辅轮线道、所述第二主轮线道、所述第一主轮线道和所述第一辅轮线道将所述卷线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拉伸单元通过所述遮阳幕布的上升或下降将所述卷线拉伸或退缩至所述拉伸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遮阳纱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纱窗包括:
纱窗框,所述纱窗框包括上纱窗框、下纱窗框、左纱窗框和右纱窗框;
驱动卷轴,所述驱动卷轴位于所述上纱窗框;
遮阳幕布,所述遮阳幕布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卷轴,所述驱动卷轴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遮阳幕布上升或下降;
卷线;
拉伸单元,所述拉伸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左纱窗框的内部和所述右纱窗框的内部,所述拉伸单元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一主轮,第一辅轮,第二主轮,第二辅轮和气压气缸,所述第一主轮和所述第一辅轮按照上下排列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主轮和所述第二辅轮按照上下排列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气压气缸的上端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分别与所述左纱窗框的上部和所述右纱窗框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气压气缸的下端,所述气压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沿所述左纱窗框和所述右纱窗框做上下移动,所述第一主轮、所述第二主轮、所述第一辅轮和所述第二辅轮分别具有多组线道,所述线道用于容纳所述卷线,以保证所述卷线在走线时不发生水平方向滑动,所述第一主轮、所述第二主轮、所述第一辅轮和所述第二辅轮的所述线道组数彼此相同;
定滑轮,所述定滑轮分别固定在所述拉伸单元之下;
所述卷线的一端与所述遮阳幕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卷线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定滑轮、所述第二辅轮线道、所述第二主轮线道、所述第一主轮线道和所述第一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光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特耐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