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71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1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所述杆塔本体的底端固定有底盘,所述杆塔本体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搭线杆与杆塔本体之间平行设置,减少搭线杆占用空间,方便杆塔本体的整体堆放运输,利于一次运输多根杆塔本体进行安装,转动搭线杆使转轴转动,使搭线杆的底端移动远离杆塔本体,使两个搭线杆张开,这时通过转动螺杆,使螺杆向转轴方向移动,推动固定块进入转轴内部的凹槽中与转轴抵触,使转轴的侧壁挤压推动限位块滑动进入固定块的内部,使弹簧收缩产生弹力,固定块进入凹槽内部后使限位块同时进入转轴的内部,使两个限位块通过弹簧的弹力挤压转轴,使转轴固定,使张开的搭线杆固定,从而方便对输电线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
本技术涉及杆塔
,尤其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杆塔。
技术介绍
杆塔是架空输电线路中用来支撑输电线的支撑物,杆塔多由钢材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是架空输电线路的主要支撑结构,是支承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和架空地线并使它们之间以及与大地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杆形或塔形构筑物,按结构材料可分为木结构、钢结构、铝合金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杆塔几种;然而传统的杆塔顶端的用于支撑输电线的搭线杆通常是张开与杆塔之间垂直分布的,多根搭线杆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杆塔的堆积运输,使得杆塔运输量较少,影响杆塔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所述杆塔本体的底端固定有底盘,所述杆塔本体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均固定有搭线杆,所述搭线杆的侧壁固定有绕线柱,所述搭线杆的顶端位于所述固定盘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盘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杆,所述螺杆的侧壁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有两个截面呈梯形结构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有弹簧,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侧,所述底盘的底端固定有插杆。优选的,所述杆塔本体固定有两个所述固定盘,两个所述固定盘的内部均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所述搭线杆,四个所述搭线杆的侧壁均固定有所述绕线柱。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内径小于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所述固定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优选的,所述螺杆的截面呈梯形结构,两个所述限位块均与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所述弹簧,所述转轴的一侧的截面呈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内部固定有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呈十字形分布于所述插杆的内部。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搭线杆与杆塔本体之间平行设置,减少搭线杆占用空间,方便杆塔本体的整体堆放运输,利于一次运输多根杆塔本体进行安装;2、本技术通过转动搭线杆使转轴转动,使搭线杆的底端移动远离杆塔本体,使两个搭线杆张开,这时通过转动螺杆,使螺杆向转轴方向移动,推动固定块进入转轴内部的凹槽中与转轴抵触,使转轴的侧壁挤压推动限位块滑动进入固定块的内部,使弹簧收缩产生弹力,固定块进入凹槽内部后使限位块同时进入转轴的内部,使两个限位块通过弹簧的弹力挤压转轴,使转轴固定,使张开的搭线杆固定,从而方便对输电线进行支撑,同时通过限位块背离弹簧一侧呈锯齿状的侧壁与转轴的内侧壁抵触,增加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使转轴固定,提高搭线杆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杆塔本体,2、底盘,3、插杆,4、限位柱,5、固定盘,6、搭线杆,7、绕线柱,8、转轴,9、螺杆,10、固定块,11、限位块,12、弹簧,1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4给出,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1,杆塔本体1的底端固定有底盘2,杆塔本体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盘5,固定盘5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8,两个转轴8均固定有搭线杆6,通过搭线杆6与杆塔本体1之间平行设置,减少搭线杆6占用空间,方便杆塔本体1的整体堆放运输,利于一次运输多根杆塔本体1进行安装,提高杆塔本体1的安装效率进行输电线的支撑;搭线杆6的侧壁固定有绕线柱7,通过绕线柱7进行输电线的连接安装;搭线杆6的顶端位于固定盘5的内部,转轴8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固定盘5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杆9,螺杆9的侧壁固定有固定块10,固定块10滑动连接有两个截面呈梯形结构的限位块11,限位块11与固定块10之间固定有弹簧12,固定块10位于凹槽13的一侧,底盘2的底端固定有插杆3,通过转动搭线杆6使转轴8转动,使搭线杆6的底端移动远离杆塔本体1,使两个搭线杆6张开,这时通过转动螺杆8,使螺杆9向转8轴方向移动,推动固定块10进入转轴8内部的凹槽13中与转轴8抵触,使转轴8的侧壁挤压推动限位块11滑动进入固定块10的内部,使弹簧12收缩产生弹力,固定块10进入凹槽13内部后使限位块11同时进入转轴8的内部,使两个限位块11通过弹簧12的弹力挤压转轴8,使转轴8固定,使张开的搭线杆6固定,从而方便对输电线进行支撑,同时通过限位块11背离弹簧12一侧呈锯齿状的侧壁与转轴8的内侧壁抵触,增加与转轴8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使转轴8固定,提高搭线杆6的稳定性。杆塔本体1固定有两个固定盘5,两个固定盘5的内部均通过转轴8转动连接有搭线杆6,四个搭线杆6的侧壁均固定有绕线柱7,为了便于支撑多根输电线。凹槽13的内径小于两个固定块10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固定块10的高度大于凹槽13的深度,为了使固定块10进入凹槽13内部后使转轴8挤压推动限位块11滑动。螺杆9的截面呈梯形结构,两个限位块11均与固定块10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弹簧12,转轴8的一侧的截面呈凹形结构,为了通过固定块10进入转轴8内部使转轴固定。插杆3的内部固定有两个限位柱4,两个限位柱4呈十字形分布于插杆3的内部,通过将插杆3插入地面预埋孔的内部与混凝土接触,使杆塔本体1固定,通过呈十字形分布的两个限位柱4增加杆塔本体1的稳定性。工作原理:本技术通过搭线杆6与杆塔本体1之间平行设置,减少搭线杆6占用空间,方便杆塔本体1的整体堆放运输,利于一次运输多根杆塔本体1进行安装,通过转动搭线杆6使转轴8转动,使搭线杆6的底端移动远离杆塔本体1,使两个搭线杆6张开,这时通过转动螺杆8,使螺杆9向转8轴方向移动,推动固定块10进入转轴8内部的凹槽13中与转轴8抵触,使转轴8的侧壁挤压推动限位块11滑动进入固定块10的内部,使弹簧12收缩产生弹力,固定块10进入凹槽13内部后使限位块11同时进入转轴8的内部,使两个限位块11通过弹簧12的弹力挤压转轴8,使转轴8固定,使张开的搭线杆6固定,从而方便对输电线进行支撑,同时通过限位块11背离弹簧12一侧呈锯齿状的侧壁与转轴8的内侧壁抵触,增加与转轴8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使转轴8固定,提高搭线杆6的稳定性,通过绕线柱7进行输电线的连接安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本体(1)的底端固定有底盘(2),所述杆塔本体(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盘(5),所述固定盘(5)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8),两个所述转轴(8)均固定有搭线杆(6),所述搭线杆(6)的侧壁固定有绕线柱(7),所述搭线杆(6)的顶端位于所述固定盘(5)的内部,所述转轴(8)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所述固定盘(5)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杆(9),所述螺杆(9)的侧壁固定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滑动连接有两个截面呈梯形结构的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与所述固定块(10)之间固定有弹簧(12),所述固定块(10)位于所述凹槽(13)的一侧,所述底盘(2)的底端固定有插杆(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包括杆塔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本体(1)的底端固定有底盘(2),所述杆塔本体(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盘(5),所述固定盘(5)转动连接有两个转轴(8),两个所述转轴(8)均固定有搭线杆(6),所述搭线杆(6)的侧壁固定有绕线柱(7),所述搭线杆(6)的顶端位于所述固定盘(5)的内部,所述转轴(8)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所述固定盘(5)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杆(9),所述螺杆(9)的侧壁固定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滑动连接有两个截面呈梯形结构的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与所述固定块(10)之间固定有弹簧(12),所述固定块(10)位于所述凹槽(13)的一侧,所述底盘(2)的底端固定有插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塔本体(1)固定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冰武王飞徐炜高正吴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宏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