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景观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0937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30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景观塔,包括底座、观光平台、固定设置于底座与观光平台之间为观光平台提供支撑的的若干个支柱以及由底座通往观光平台的楼梯;底座包括支撑平台、固定在支撑平台下方的若干个立柱和掩埋于地下的若干个基座,每一基座为中空结构,每一立柱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缓冲块位于基座的内部空腔,缓冲块下表面与基座的内底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结构连接,缓冲块的侧面与基座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二缓冲结构连接。该减震景观塔通过第一缓冲结构和第二缓冲结构的设置,使得立柱与基座之间可以实现上下,左右,前后三维方向上的缓冲,减小水流冲击对景观塔刚性结构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景观塔
本技术涉及园林景观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景观塔。
技术介绍
景观塔是园林建设中常见的建筑形式。从其建设场所来说,分为陆地景观塔和水上景观塔。目前景观塔的一般结构包括观光平台、支柱和能够登上观光平台的楼梯。其底座一般通过竖直的地桩插入地下以固定。对于水上景观塔来说,其底座下方的地桩有部分位于水体内。在水流冲击下景观塔存在晃动,容易对其刚性结构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水上景观塔由于地桩在水流冲击下产生晃动而产生结构损伤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减震景观塔。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景观塔,包括底座、观光平台、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与观光平台之间为所述观光平台提供支撑的的若干个支柱以及由所述底座通往所述观光平台的楼梯;所述底座包括支撑平台、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下方的若干个立柱和掩埋于地下的若干个基座,每一所述基座为中空结构,每一所述立柱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位于所述基座的内部空腔,所述缓冲块下表面与所述基座的内底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结构连接,所述缓冲块的侧面与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二缓冲结构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为弹簧组或弹性垫或减震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若干组相互配合滑动的滑动减震组件和滑槽,所述滑动减震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上,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缓冲块的侧面;每一组滑动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内侧壁上的安装板、水平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敞口方形槽和通过滚珠保持板排列在所述敞口方形槽内的多个滚珠,所述滚珠保持板下方与所述敞口方形槽内底壁之间通过竖直弹簧连接,所述滚珠的上表面凸出于所述敞口方形槽并与所述滑槽的内壁接触滚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敞口方形槽的宽度小于所述滑槽的宽度;所述敞口方形槽的高度小于所述滑槽的高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缓冲块之间还设置有两个水平弹簧,两个所述水平弹簧分别位于所述敞口方形槽的两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立柱与所述开口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密封弹性胶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观光平台的边缘设置有安全护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观光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避雷针或者旗帜的竖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柱的顶端通过固定横梁与所述观光平台固定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平台上铺设有防滑地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减震景观塔,其底座包括支撑平台、若干个立柱和掩埋于地下的若干个基座,每一基座为中空结构,每一立柱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缓冲块位于基座的内部空腔,缓冲块下表面与基座的内底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结构连接,缓冲块的侧面与基座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二缓冲结构连接。通过第一缓冲结构和第二缓冲结构的设置,使得立柱与基座之间可以实现上下,左右,前后三维方向上的缓冲,减小水流冲击对景观塔刚性结构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减震景观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滑动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滑动减震组件的俯视图。图中:1-底座,2-观光平台,3-支柱,4-楼梯,5-支撑平台,6-立柱,7-基座,8-缓冲块,9-安装板,10-敞口方形槽,11-滚珠保持板,12-滚珠,13-竖直弹簧,14-滑槽,15-水平弹簧,16-第一缓冲结构,17-开口,18-密封弹性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减震景观塔,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观光平台2、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与观光平台2之间为所述观光平台2提供支撑的十六个支柱3以及由所述底座1通往所述观光平台2的楼梯4;十六个支柱3均匀分布在观光平台2下方对其提供稳定支撑。所述底座1包括支撑平台5、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下方的若干个立柱6和掩埋于地下的若干个基座7,如图2所示,每一所述基座7为中空结构,每一所述立柱6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8,所述缓冲块8位于所述基座7的内部空腔,所述缓冲块8下表面与所述基座7的内底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结构16连接,所述缓冲块8的侧面与所述基座7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二缓冲结构连接。缓冲块8与基座7之间的第一缓冲结构16为底座1提供上下竖直方向上的缓冲。缓冲块8的侧面与基座7内侧壁之间的第二缓冲结构为底座1提供前后、左右水平方向上的缓冲。在水流的冲击下,立柱6下端的缓冲块8产生轻微晃动,从而带动观景塔整体产生轻微晃动,该晃动不会对观景产生影响,保护了景观塔的整体刚性结构不受损伤。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介绍其详细结构。具体来说,所述第一缓冲结构16为弹簧组。具体来说,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十二组相互配合滑动的滑动减震组件和滑槽14,所述滑动减震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7的内侧壁上,所述滑槽14开设在所述缓冲块8的侧面;十二组滑动减震组件分别位于基座7前后左右四个侧面上,每个侧面上上下设置三个。每一组滑动减震组件如图3、图4所示,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7的内侧壁上的安装板9、水平固定在所述安装板9上的敞口方形槽10和通过滚珠保持板11排列在所述敞口方形槽10内的多个滚珠12,所述滚珠保持板11下方与所述敞口方形槽10内底壁之间通过竖直弹簧13连接,所述滚珠12的上表面凸出于所述敞口方形槽10并与所述滑槽14的内壁接触滚动。具体来说,所述敞口方形槽10的宽度小于所述滑槽14的宽度;所述敞口方形槽10的高度小于所述滑槽14的高度,为基座7与缓冲块8之间的相对位移提供活动空间。具体来说,所述安装板9与所述缓冲块8之间还设置有两个水平弹簧15,两个所述水平弹簧15分别位于所述敞口方形槽10的两侧。所有的水平弹簧15的弹性系数相同,状态相同,以助于缓冲块8的稳定。具体来说,所述基座7上端设置有开口17,所述立柱6与所述开口17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密封弹性胶圈18。密封弹性胶圈18一方面防止水进入基座7的内部空腔对内部结构产生腐蚀,另一方面向立柱6提供水平方向的弹力。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介绍其优选结构。作为优选,所述观光平台2的边缘设置有安全护栏19以保证游客安全。作为优选,所述观光平台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避雷针或者旗帜的竖杆22。作为优选,所述支柱3的顶端通过固定横梁20与所述观光平台2固定连接,增加支柱3与观光平台2之间的连接面积,提高整体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平台5上铺设有防滑地板21,便于游客观光游览。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景观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观光平台(2)、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与观光平台(2)之间为所述观光平台(2)提供支撑的若干个支柱(3)以及由所述底座(1)通往所述观光平台(2)的楼梯(4);/n所述底座(1)包括支撑平台(5)、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下方的若干个立柱(6)和掩埋于地下的若干个基座(7),每一所述基座(7)为中空结构,每一所述立柱(6)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8),所述缓冲块(8)位于所述基座(7)的内部空腔,所述缓冲块(8)下表面与所述基座(7)的内底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结构(16)连接,所述缓冲块(8)的侧面与所述基座(7)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二缓冲结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景观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观光平台(2)、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与观光平台(2)之间为所述观光平台(2)提供支撑的若干个支柱(3)以及由所述底座(1)通往所述观光平台(2)的楼梯(4);
所述底座(1)包括支撑平台(5)、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下方的若干个立柱(6)和掩埋于地下的若干个基座(7),每一所述基座(7)为中空结构,每一所述立柱(6)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8),所述缓冲块(8)位于所述基座(7)的内部空腔,所述缓冲块(8)下表面与所述基座(7)的内底面之间通过第一缓冲结构(16)连接,所述缓冲块(8)的侧面与所述基座(7)的内侧壁之间通过第二缓冲结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景观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16)为弹簧组或弹性垫或减震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景观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若干组相互配合滑动的滑动减震组件和滑槽(14),所述滑动减震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7)的内侧壁上,所述滑槽(14)开设在所述缓冲块(8)的侧面;
每一组滑动减震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基座(7)的内侧壁上的安装板(9)、水平固定在所述安装板(9)上的敞口方形槽(10)和通过滚珠保持板(11)排列在所述敞口方形槽(10)内的多个滚珠(12),所述滚珠保持板(11)下方与所述敞口方形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秀琼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绿洲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