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染缸、旋转轮、染色管、烘干组件和风干组件,染缸后侧贴合有旋转轮,旋转轮前侧卡接有染色管,染缸两端贴合有风干组件,两个风干组件内侧顶端焊接有烘干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染缸、旋转轮、染色管、烘干组件和风干组件,解决了现有的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的染色步骤易导致纤维的品质变差,影响后续加工,不能够批量染色,加工速度较慢,局部颜色不一致,纤维品质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印染
,特别是涉及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
技术介绍
纤维,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纤维的用途广泛,可织成细线、线头和麻绳,可织成纤维层用于造纸和织毡,同时也可用于制造其他的物料以及其他物料组成复合材料,而纤维主要运用于纺织行业,而为了生产出的不同颜色的纺织产品以供人们生活所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丰富多彩视觉体验,纤维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染色来应对市场所需,纤维染色是纤维材料进行染色的工艺过程,通常是将散状纤维吊入染缸进行浸染,使染料和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使染料结合在纤维中的现象,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现有的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通常是通过对散纤维进过多次浸染和绞拧使纤维进行多重染色,但这种染色方式易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使纤维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毛羽含量增加,可纺性变差,起球现象严重,影响最终成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效率;2、现有的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通常一次可染色的纤维的量有限,不能进行大批量的染色,染色效率低下,且纤维需要进行成卷和退卷的工序,以保证浸染的过程中纤维不会产生打结等不良影响,但多次成卷和退卷费时费力,且可能导致内侧的纤维和外侧纤维颜色不一致的问题,降低纤维品质;3、现有的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只能进行染色的工序,而在纤维染色后需要进行晾晒工序,在进行退卷晾晒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纤维局部颜色较淡,染色效果不佳。因此,现有的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通过染缸、旋转轮、染色管、烘干组件和风干组件,解决了现有的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的染色步骤易导致纤维的品质变差,影响后续加工,不能够批量染色,加工速度较慢,局部颜色不一致,纤维品质较低,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包括染缸、旋转轮、染色管、烘干组件和风干组件,所述染缸后侧贴合有旋转轮,通过染缸能够对染料进行加温,以保证染料的活性,加快染料的吸附能力,提高染色的速度,通过旋转轮能够进行大批量纤维的染色,并通过带动纤维的转动实现多重染色,所述旋转轮前侧卡接有染色管,通过染色管能够快速的将纤维固定于染色管之间,不易损伤纤维,染色均匀,退卷容易,所述染缸两端贴合有风干组件,两个所述风干组件内侧顶端焊接有烘干组件,通过烘干组件和风干组件的协同作用,能够使纤维在经过一次浸染后进行一次烘干,提高染料的附着程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染缸底侧四周焊接固定有缸腿,所述染缸通过缸腿贴合于加热缸内侧,所述加热缸内侧后端贯穿插接有第一加热管,通过缸腿能够使染缸底面不直接贴合于第一加热管上端,保证受热均匀,避免染料局部过热导致性状改变,通过第一加热管对加热缸内的水进行加热,再通过热水对染缸内的染料进行加热,使染料保持一定的温度,提高染料的活性,提高染色效率,水浴加热避免了对染料直接加热导致的受热不均而改变染料性状。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轮外周面焊接固定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前侧开设有卡槽,所述旋转轮前侧位于定位板内侧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旋转轮后侧中央卡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下侧旋接固定于有支撑架,所述旋转电机前端贯穿插接于支撑架内侧,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轮的转动,使纤维能够在竖直方向转动,从而使纤维能够进行多次浸染和烘干的过程,提高染色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地,所述染色管外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染色管前后两端固定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前侧贯穿开设有插槽,所述染色管后端位于限位板后侧固定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一侧通过传动皮带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后侧卡接有转动电机,凹槽能够在缠绕纤维的时候增大摩擦力,避免纤维的打滑脱落,通过将纤维两头插接于插槽能够避免纤维在浸染时脱落,染色管降低了传统染色中成卷后纤维的厚度,避免纤维染色不均匀的情况,提高染色效率,通过转动电机能够带动染色管的转动,使纤维在染缸中转动染色,尽可能使纤维染色均匀,提高成品纤维的品质。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轮卡接于卡槽内侧,所述主动轮贯穿插接于通孔内侧,所述转动电机旋接固定于旋转轮后侧,通过在旋转轮前端卡接数个染色管,能够大大增加一次能够染色的数量,提高染色速度,纤维只需要进行一次缠绕,便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带动下进行多重染色,避免了反复成卷和退卷导致的纤维品质下降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组件内侧后端贯穿插接有第二加热管,所述烘干组件两端贯穿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位于第二加热管下侧,通过第二加热管能够对染色后的纤维进行加热烘干,提高浸染后纤维内染料的附着率,提高染色效率。进一步地,所述风干组件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支撑杆,所述风干组件一端卡接固定有风机,所述风干组件相对于风机另一端开设有进风口,所述风机插接于通风口内侧,通过风机能够加速纤维周围空气的流动,避免过热导致纤维损坏,同时提高纤维干燥的速度,大大节省了纤维加工的时间。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轮通过支撑架贴合于加热缸后侧,所述旋转轮底端的染色管位于染缸内侧上侧,所述旋转轮底端的转动电机位于染缸上侧,所述旋转轮顶端的染色管位于第二加热管下侧,所述旋转轮顶端的转动电机位于烘干组件下侧,最下端的转动电机位于染缸上端避免内部进入染料导致损坏,最上端的转动电机位于烘干组件下端避免过热导致内部元件的损坏,延长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染缸、旋转轮和染色管,解决了现有的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通常是通过对散纤维进过多次浸染和绞拧使纤维进行多重染色,但这种染色方式易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使纤维在后续加工的过程中毛羽含量增加,可纺性变差,起球现象严重,影响最终成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通过将纤维紧紧缠绕于染色管外周面,并通过旋转轮带动染色轮和纤维在竖直方向做往复运动,使纤维进行多次染色,不需要多次绞拧,避免了纤维的受损,提高成品的品质。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染缸、旋转轮和染色管,解决了现有的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通常一次可染色的纤维的量有限,不能进行大批量的染色,染色效率低下,且纤维需要进行成卷和退卷的工序,以保证浸染的过程中纤维不会产生打结等不良影响,但多次成卷和退卷费时费力,且可能导致内侧的纤维和外侧纤维颜色不一致的问题,降低纤维品质的问题,旋转轮前端能够卡接数个染色轮,使本专利技术一次能够进行大批量纤维的染色,提高染色速度,将纤维缠绕于染色管外周面并使其两端卡接于插槽内侧,能够使纤维固定于染色管外侧,降低传统纤维染色时成卷的厚度,克服了纤维内外上染不均匀的缺陷。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旋转轮、烘干组件和风干组件,解决了现有的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只能进行染色的工序,而在纤维染色后需要进行晾晒工序,在进行退卷晾晒的过程中容易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包括染缸(1)、旋转轮(2)、染色管(3)、烘干组件(4)和风干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染缸(1)后侧贴合有旋转轮(2),所述旋转轮(2)前侧卡接有染色管(3),所述染缸(1)两端贴合有风干组件(5),两个所述风干组件(5)内侧顶端焊接有烘干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包括染缸(1)、旋转轮(2)、染色管(3)、烘干组件(4)和风干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染缸(1)后侧贴合有旋转轮(2),所述旋转轮(2)前侧卡接有染色管(3),所述染缸(1)两端贴合有风干组件(5),两个所述风干组件(5)内侧顶端焊接有烘干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缸(1)底侧四周焊接固定有缸腿(101),所述染缸(1)通过缸腿(101)贴合于加热缸(102)内侧,所述加热缸(102)内侧后端贯穿插接有第一加热管(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轮(2)外周面焊接固定有定位板(201),所述定位板(201)前侧开设有卡槽(202),所述旋转轮(2)前侧位于定位板(201)内侧贯穿开设有通孔(203),所述旋转轮(2)后侧中央卡接有旋转电机(204),所述旋转电机(204)下侧旋接固定于有支撑架(205),所述旋转电机(204)前端贯穿插接于支撑架(205)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色纺纱生产用纤维多重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管(3)外周面开设有凹槽(301),所述染色管(3)前后两端固定有限位板(302),所述限位板(302)前侧贯穿开设有插槽(303),所述染色管(3)后端位于限位板(302)后侧固定有从动轮(306),所述从动轮(3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唐河县银众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