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片型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子板及喷丝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69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裂片型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子板及喷丝板组件,其中,芯子板的上表面设置若干A组份导槽和若干B组份导槽,且A组份导槽与B组份导槽间隔布置,芯子板的下表面设置若干双组份出口,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与双组份出口连接;双组份出口包括凹设在芯子板下表面的若干A组份出口和B组份导流槽,A组份出口与B组份导流槽按圆周间隔设置,芯子板的下表面还凹设连接B组份导流槽和第一通孔的引流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引流槽实现对B组份定向供给,解决了熔体流道均衡性问题,大大改善了流道滞留现象,提高纤维质量的稳定性,保证了复合纤维的质量;熔体在芯子板上停留时间保持恒定,产品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裂片型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子板及喷丝板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裂片型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子板及喷丝板组件。
技术介绍
裂片型涤锦双组份复合纤维中每根单丝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或基本呈圆形;其中,在横截面上径向贯穿的条形部分为锦纶,其余的被锦纶完全分隔开的部分为涤纶。目前采用的芯子板结构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生产出来的米字形的复合纤维质量不是很稳定,锦纶熔体高速进入条形部分前的熔体存在流速慢,甚至堆积的情况,而在该处的容易长时间停留会造成碳化现象,最终造成局部堵塞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中国专利CN206467344U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中记载了关于喷丝板组件的结构,其中,第二分配板上最外圈及最内圈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的直径小于中间两圈的第二A组份分配孔的直径,第二B组份分配孔的直径由内向外依次变大,以保证每个A组份分配孔和B组份分配孔内的材料的流速相同。然而,到达芯子板处时,A组份通过A组份环形槽流经小孔后进入A组份出口凹槽,当A组份出口凹槽内的A组分填充至一定量后才回从A组分导流槽流入喷丝板内。可见,小孔流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裂片型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板的上表面设置若干A组份导槽和若干B组份导槽,且所述A组份导槽与所述B组份导槽间隔布置,所述B组份导槽内设置若干贯穿所述芯子板的第一通孔,所述A组份导槽内设置若干贯穿所述芯子板的第二通孔,所述芯子板的下表面设置若干双组份出口,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双组份出口连接;/n所述双组份出口包括凹设在所述芯子板下表面的若干A组份出口和B组份导流槽,所述A组份出口与所述B组份导流槽按圆周间隔设置,所述芯子板的下表面还凹设连接所述B组份导流槽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引流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片型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板的上表面设置若干A组份导槽和若干B组份导槽,且所述A组份导槽与所述B组份导槽间隔布置,所述B组份导槽内设置若干贯穿所述芯子板的第一通孔,所述A组份导槽内设置若干贯穿所述芯子板的第二通孔,所述芯子板的下表面设置若干双组份出口,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双组份出口连接;
所述双组份出口包括凹设在所述芯子板下表面的若干A组份出口和B组份导流槽,所述A组份出口与所述B组份导流槽按圆周间隔设置,所述芯子板的下表面还凹设连接所述B组份导流槽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引流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片型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子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双组份出口的所述B组份导流槽由对称设置在其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引流槽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裂片型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子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B组份导流槽数量为2的奇数倍时,每一所述双组份出口的所述B组份导流槽数量的一半与一所述第一通孔连接;
当所述B组份导流槽数量为2的偶数倍时,各所述B组份导流槽的入口端连接在一起,且其中两条所述B组份导流槽竖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片型双组份复合纤维的芯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出口呈阵列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潇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荣文合成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