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68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检修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包括电锅炉本体和设于电锅炉本体内的平台,所述电锅炉本体上设有驱动平台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电锅炉本体外壁的卷扬机,所述电锅炉本体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导线孔,所述导线孔处设有固定连接在电锅炉本体顶端的若干个定滑轮,所述卷扬机的导线依次穿过定滑轮和导线孔,并与平台固定连接。启动卷扬机,卷扬机收卷导线,实现平台的上升,卷扬机放出导线,实现平台的下降,不需要在电锅炉本体内安装脚手架,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进而减少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修平台升降机构
本技术涉及检修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检修平台升降机构。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行业锅炉炉膛检修工作80%采用人工扎制脚手架的施工方案来完成对锅炉炉膛内从底部到顶部全过程的检修工作。在检修过程中,工作人员上下交叉不同的方位的工作,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在不完全统计调查中2017年因此类问题发生安全事故53起,造成死亡人数60多人,还有比死亡人数高达三倍以上的重伤和轻伤人数,2018年发生安全事故40多起,死亡人数40多人,重伤轻伤的人数也超过100人。给国家给火力发电业和家庭带来较大损失。与此同时,因炉膛内最底部较为狭窄,导致现有的锅炉炉膛检修平台还无法在炉膛内的最底部直接进行组装,依然需要从炉膛最底部开始扎制脚手架,再将主检修平台在脚手架上方组装,这一形式存在安全隐患,扎制脚手架的过程并不安全,经常会有安全事故发生,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修平台升降机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炉膛检修平台的组装需要从炉膛最底部开始扎制脚手架导致安全隐患且费用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包括电锅炉本体和设于电锅炉本体内的平台,所述电锅炉本体上设有驱动平台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于电锅炉本体外壁的卷扬机,所述电锅炉本体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导线孔,所述导线孔处设有固定连接在电锅炉本体顶端的若干个定滑轮,所述卷扬机的导线依次穿过定滑轮和导线孔,并与平台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卷扬机,卷扬机收卷导线,实现平台的上升,卷扬机放出导线,实现平台的下降,不需要在电锅炉本体内安装脚手架,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进而减少费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平台长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滚轮,所述滚轮与电锅炉本体内壁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能够对平台与电锅炉内壁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平台与电锅炉内壁的碰撞,保护锅炉内壁;同时滚轮能够减少平台与电锅炉内壁的摩擦,使平台升降更顺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平台包括支撑架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架四周的环形支撑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检修时,主要站在平台的四周,将平台设置成支撑架与环形支撑板的组合,能够减小平台的重量,节省材料。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环形支撑板的四个外角处均开设有切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支撑板的四个外角较为尖锐,能够对电锅炉内壁进行碰撞,开设切角,能够减少平台的外角对电锅炉内壁的碰撞。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T型支撑板,所述T型支撑板与环形支撑板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型支撑板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电锅炉顶部和底部进行检修,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时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T型支撑板与环形支撑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栏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栏杆能够防止工作人员坠落,提高安全性,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栏杆上滑动连接有安全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绳能够进一步防止工作人员坠落,提高安全性,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锅炉本体内壁纵向开设有与滚轮相适配的滚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槽能够限定滚轮的滚动轨迹,减少工人站在平台上的晃动,增加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滚轮与平台转动连接,且最大转动角度为9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转动至水平状态时,能够与锅炉本体内壁抵触,时平台升降更顺畅,滚轮转动时垂直状态时,能够在平地上滑动,方便在平地上移动平台。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平台通过驱动组件,实现升降,不需要在电锅炉本体内安装脚手架,降低了安全隐患,同时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进而减少费用;2.启动卷扬机,卷扬机收卷导线,实现平台的上升,卷扬机放出导线,实现平台的下降,操作简单,且平台升降平稳;3.滚轮能够对平台与电锅炉内壁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平台与电锅炉内壁的碰撞,保护锅炉内壁;同时滚轮能够减少平台与电锅炉内壁的摩擦,使平台升降更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平台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锅炉本体;2、平台;21、支撑架;22、环形支撑板;23、T型支撑板;24、栏杆;25、安全绳;26、滚轮;261、滚轮槽;27、切角;3、驱动组件;31、卷扬机;32、定滑轮;33、导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包括电锅炉本体1,电锅炉本体1内配设有能够升降的平台2,平台2上连接有驱动平台2升降的驱动组件3。启动驱动组件3,带动平台2沿电锅炉本体1内部高度方向升降,方便工作人员实现对电锅炉本体1内部上下不同位置的检修。参照图1和图2,驱动组件3包括设于电锅炉本体1外壁的三组卷扬机31,电锅炉本体1顶部开设有三组个导线孔33,每组两个导线孔33,每个导线孔33处均设有固定连接在电锅炉本体1顶端的定滑轮32。卷扬机31的导线依次穿过定滑轮32和导线孔33,并与平台2固定连接。启动卷扬机31,卷扬机31收卷导线,实现平台2的上升,卷扬机31放出导线,实现平台2的下降。参照图3,平台2包括十字交叉的支撑架21,支撑架21的四周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撑板22;支撑架2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T型支撑板23,T型支撑板23与环形支撑板22连通。工作人员检修时,站在环形支撑板22上方便对电锅炉本体1内壁进行检修,站在T型支撑板23上方便对电锅炉本体1底部和顶部进行检修。参照图3,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在T型支撑板23与环形支撑板2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栏杆24,防止工作人员坠落。同时,沿栏杆24滑动连接有若干根安全绳25,工作人员在检修时,将安全绳25连接在身上,防止跌落。参照图2和图3,为了方便检修,环形支撑板22与电锅炉本体1内壁距离较近,平台2在升降过程中会发生晃动,晃动过程中,环形支撑板22外沿与电锅炉本体1内壁碰撞。因此为了在不影响平台2的升降的情况下,减小环形支撑板22外沿与电锅炉本体1内壁的碰撞,沿环形支撑板22长度方向的两侧转动连接有若干个滚轮26,滚轮26与电锅炉本体1内壁抵触。滚轮26为聚氨酯材质,弹性好且摩擦系数小,能够充分保证平台2升降的流畅度。电锅炉本体1内壁纵向开设有与滚轮26相适配的滚轮槽261,滚轮槽261能够限定滚轮26的滚动轨迹,进一步减少工人站在平台2上的晃动,增加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包括电锅炉本体(1)和设于电锅炉本体(1)内的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锅炉本体(1)上设有驱动平台(2)升降的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设于电锅炉本体(1)外壁的卷扬机(31),所述电锅炉本体(1)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导线孔(33),所述导线孔(33)处设有固定连接在电锅炉本体(1)顶端的若干个定滑轮(32),所述卷扬机(31)的导线依次穿过定滑轮(32)和导线孔(33),并与平台(2)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包括电锅炉本体(1)和设于电锅炉本体(1)内的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锅炉本体(1)上设有驱动平台(2)升降的驱动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设于电锅炉本体(1)外壁的卷扬机(31),所述电锅炉本体(1)顶部开设有若干个导线孔(33),所述导线孔(33)处设有固定连接在电锅炉本体(1)顶端的若干个定滑轮(32),所述卷扬机(31)的导线依次穿过定滑轮(32)和导线孔(33),并与平台(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长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若干个滚轮(26),所述滚轮(26)与电锅炉本体(1)内壁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修平台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2)包括支撑架(21)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架(21)四周的环形支撑板(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兴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长江电力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