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式阀门井,由底座、井圈及井盖组成,底座的侧壁上相对设置有一对穿管孔,井圈与底座之间通过榫卯或螺栓连接,通过底座、井圈、井盖的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全包式的阀门井,管道穿入阀门井后,通过橡胶密封圈将管道与穿管孔紧密结合,此种方式组装而成的阀门井,具有强度刚性好,防止周围地基扰动,密封性好,防止地下水渗入,以及运输、安装方便等功能,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可以极大的改善目前现有技术的各种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式阀门井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组装式阀门井。
技术介绍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管道施工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关乎民生的基础建设,而在管道施工中,阀门及阀门井是不可或缺的组件,在现有的施工技术中,阀门井都是在管道及阀门施工完毕回填后才进行施工,因此现有的阀门井的施工工艺只能对阀门的上半部分起到有限的保护作用,使得阀门的下半部分仍在回填土中,从而会导致各种阀门井进水、以及周边施工对阀门井基础的扰动从而产生对阀门井及阀门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组装式阀门井,该阀门井采用底座及井圈式组装结构,安装方便,可以在管道施工过程中未回填前就进行安装,并且将整个阀门安装在阀门井内,通过整个阀门井的刚性增加对阀门的保护作用,同时减少了周围施工对阀门及阀门井的扰动及破坏,并且可以杜绝周边地下水渗入阀门井内对阀门的腐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组装式阀门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阀门井底座、井圈、井盖,所述阀门井底座由侧壁与底板组成,侧壁相对设置有一对穿管孔,所述底座侧壁与井圈相接处内设有若干榫孔,所述井圈由封闭式侧壁构成,安装于阀门井底座上方,通过若干榫头与底座上的榫孔相连接。分体式组装设计,方便携带和安装,通过底座和井圈的榫卯连接,将底座和井圈连成一个整体,提高阀门井的刚性,能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及防止周围基础的扰动,底座上穿管孔的设计,在施工时将管道穿入底座中,而后在进行阀门及管道的连接施工,从而可以提高整个施工进度和流程。优选地,所述井圈侧壁相对设置有一对穿管孔,所述阀门井底座侧壁为封闭式结构。针对某些管位较深的后期管道改造工作,为了提高管道及阀门井的位置,可以将穿管孔设置在井圈上,阀门井底座为封闭式结构,将阀门井底座安装后,可以填入部分沙子后在安装井圈及阀门,可以对阀门底座起到很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优选地,所述阀门井底座的底板与侧壁、侧壁与侧壁、所述井圈的侧壁与侧壁、以及所述井盖与井圈之间皆为可拆卸连接。除了阀门井底座及井圈进行组装式的以外,更方便快捷的是可以将阀门井底座及侧壁,井圈的侧壁之间都设计成可拆卸式的结构,从而可以简化整个阀门井的大小,方便运输及携带。优选地,所述阀门井底座还包括与穿管孔相匹配的橡胶密封圈,所述橡胶密封圈为一内凹圆环形设计,橡胶密封圈圆环内凹处的外径与穿管孔孔径相匹配,内径与安装的管道管径相匹配。地下设施,如何防水是一大难题,通过设置橡胶密封圈,对穿管孔与管道之间进行封堵,橡胶密封圈的内凹处与穿管孔紧密结合,通过圆环外侧的延伸来进行防水,同时,密封圈的内存管径与安装的管道紧密结合,从而防止地下水的渗入。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方式为榫卯式或螺栓式。榫卯结构为我国传统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构造简单,结合牢固;螺栓式连接结构为目前常用的简易拼装结构,两种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连接拼装作用,从而满足不同材料阀门井的安装拼接需求。优选地,所述阀门井底座、井圈及井盖皆为PE材质。组装式阀门井的材料可以有多种选择,钢结构、玻璃钢结构、木制结构等等,本技术选用pe材质进行设计,是因为pe材质质地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特别是用在地下设施中,持久耐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通过本技术的设计,可以将传统的阀门井施工工艺及方式替代,采用组装式的阀门井,在运输、施工、安装便利的同时,还能减少因为地基基础扰动等对阀门的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地下水渗入阀门井对阀门产生的锈蚀和腐蚀作用,方便日后对阀门的维护及检修,特别是采用了pe材质制作的阀门井,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好,并且该组装式阀门井利用在燃气管道施工中,还能提高地下燃气管道的安全性,管道及阀门相接等处及阀门井本身为日常燃气维护维系保养过程中的重点,在现有技术中,如果阀门产生泄漏,因现有阀门井无法对阀门进行全包裹安装,很容易通过地下回填土等使天然气泄漏到地底,而采用了该组装式阀门井后,即使产生泄漏,因该阀门井密封性较好,天然气无法渗入地下,只能积聚在井内,而天然气的爆炸极限为5%-15%,当天然气积聚在阀门井如此小的范围内时,高于15%的比例后,即使遇到明火也不会产生爆炸,从而减少了天然气阀门泄漏而产生的危害。并且该阀门井底座及井圈都可以设置穿管孔,上下都可以安装管道及阀门,可以在进行多管道交叉施工时,设置一个较大的组装阀门井,形成一个中间交叉的阀门井室,方便了后期的维护维修。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底板与侧壁榫卯安装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板与侧壁安装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橡胶密封圈的立体放大图。1、阀门井底座,2、穿管孔,3、橡胶密封圈,4、井圈,5、倒角,6、榫头,7、榫孔,8、PE阀门,9、管道,10、井盖,11、橡胶密封圈内圈,12、橡胶密封圈外圈,13、底板,14、侧壁。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考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技术主体由阀门井底座1、阀门井井圈4及井盖10组成,所述底座上的某一对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穿管孔2,使在安装时管道的穿入,所述阀门井底座侧壁与井圈侧壁相接处设有若干榫孔7,所述井圈的侧壁与阀门井底座侧壁相接处设有若干榫头6,通过榫头6与榫孔7的配合使井圈4与底座1相互结合,在实际使用安装时,先将阀门井底座1安装在管道安装的路径上,然后将两侧管道9分别通过穿管孔2插入底座1,将橡胶密封圈3套入两侧管道9,然后将PE阀门8装入底座内,将PE阀门8与两侧管道9通过电熔焊接完成后,将橡胶密封圈3分别卡入两侧的穿管孔2中,使得橡胶密封圈3的外圈12与穿管孔孔径紧密结合,橡胶密封圈3的内圈11与所安装管道的外径紧密结合,然后将井圈4安装在底座1上,再将井盖10安装在井圈4上,此即为完整的一个阀门井的安装。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方式,也可以将阀门井底座1的底板13与侧壁14之间通过榫卯连接的方式进行拼装,以及井圈的侧壁之间也可使用同种连接方式,从而可以方便材料的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再进行整套阀门井的装配,并且榫头与榫孔可以采用球形的卡合结构,更能方便安装;同时为了增加阀门井在路面上的承载力,可以在侧壁14上增加一个倒三角5的结构,从而使侧壁14与底板13安装完成后,增加竖向的承载力。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使用不同孔径及大小的橡胶密封圈3,来配合不同管径的管道使用。另外,在某些管道改造过程中,还可以将井圈4的侧壁上对向设置穿管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式阀门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阀门井底座、井圈、井盖,所述阀门井底座由侧壁与底板组成,侧壁相对设置有一对穿管孔,所述底座侧壁与井圈相接处内设有若干榫孔,所述井圈由封闭式侧壁构成,安装于阀门井底座上方,通过若干榫头与底座上的榫孔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式阀门井,其特征在于:包括阀门井底座、井圈、井盖,所述阀门井底座由侧壁与底板组成,侧壁相对设置有一对穿管孔,所述底座侧壁与井圈相接处内设有若干榫孔,所述井圈由封闭式侧壁构成,安装于阀门井底座上方,通过若干榫头与底座上的榫孔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阀门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圈侧壁相对设置有一对穿管孔,所述阀门井底座侧壁为封闭式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阀门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井底座的底板与侧壁、侧壁与侧壁、所述井圈的侧壁与侧壁、以及所述井盖与井圈之间皆为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装式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剑,方亮,邵静华,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