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58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电站大坝清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包括清理船体,所述清理船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向机构,所述清理船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驱动桨叶,所述清理船体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所述清理船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不断转动的漏网传送带配合驱动桨叶和转向机构的工作,清理船体能够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自动清除,解决了现有的人工使用工具对漂浮物进行清理较为费力的情况;水面上的漂浮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清理,不断转动的漏网传送带配合驱动桨叶和转向机构的工作,清理船体能够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自动清除,这样清理的速度较快,清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电站大坝清理
,特别是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水电厂全称水力发电厂,是把水的位能和动能转换成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从河流高处或其他水库内引水,利用水的压力或流速冲动水轮机旋转,将重力势能和动能转变成机械能,然后水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电站一般主要由挡水建筑物(坝)、泄洪建筑物(溢洪道或闸)、引水建筑物(引水渠或隧洞,包括调压井)及电站厂房(包括尾水渠、升压站)四大部分组成。主要组成部分有:水工建筑物、水力机械设备、发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输电设备和控制及辅助设备。在水电站大坝的进水口处,在水面上经常漂浮着垃圾等杂物,需要用到清理装置对漂浮物进行清理。现有的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缺点是:1、现有的清理装置就是工作人员站在船上手持的打捞工具,使用起来非常费力;2、现有的清理装置清理效率较低,清理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包括清理船体,所述清理船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向机构,所述清理船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驱动桨叶;所述清理船体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所述清理船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漏网传送带;所述清理船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通水槽相连通,所述清理船体在驱动桨叶的同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排水管,两个所述排水管与水泵相连通;所述清理船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垃圾收集箱。可选的,所述转向机构活动连接在清理船体底部的一端的中部,所述驱动桨叶设置在两个排水管之间。可选的,所述通水槽的内侧与漏网传送带的两侧相贴合,所述通水槽的中部与进水管相连通。可选的,所述漏网传送带上开设有线性阵列并贯穿漏网传送带的网眼,所述漏网传送带与清理船体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水泵与进水管、两个排水管相连通,两个所述排水管的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可选的,所述垃圾收集箱固定连接在清理船体的顶部,所述垃圾收集箱的顶部与漏网传送带的一侧相接触。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通过在清理船体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清理船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漏网传送带,清理船体移动时,水面位于通水槽中,此时水泵工作,水泵通过进水管抽水,水通过通水槽并穿过漏网传送带、进水管、最后从排水管排出,水面上的漂浮物经漏网传送带的阻拦留在漏网传送带上,此时漏网传送带正转,把漂浮物带上漏网传送带,之后漂浮物经重力落入垃圾收集箱中,垃圾收集箱的顶部与漏网传送带的一侧相接触,垃圾收集箱的顶部能够把漂浮物刮除到垃圾收集箱中,不断转动的漏网传送带配合驱动桨叶和转向机构的工作,清理船体能够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自动清除,解决了现有的人工使用工具对漂浮物进行清理较为费力的情况。2、该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通过在清理船体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清理船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漏网传送带,清理船体移动时,水面位于通水槽中,此时水泵工作,水泵通过进水管抽水,水通过通水槽并穿过漏网传送带、进水管、最后从排水管排出,水面上的漂浮物经漏网传送带的阻拦留在漏网传送带上,此时漏网传送带正转,把漂浮物带上漏网传送带,之后漂浮物经重力落入垃圾收集箱中,垃圾收集箱的顶部与漏网传送带的一侧相接触,垃圾收集箱的顶部能够把漂浮物刮除到垃圾收集箱中,水面上的漂浮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清理,不断转动的漏网传送带配合驱动桨叶和转向机构的工作,清理船体能够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自动清除,这样清理的速度较快,清理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清理船体,2-转向机构,3-驱动桨叶,4-通水槽,5-支柱,6-驱动机构,7-漏网传送带,8-水泵,9-进水管,10-排水管,11-垃圾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4所示,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它包括清理船体1,清理船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向机构2,清理船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驱动桨叶3;清理船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4,清理船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5,支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漏网传送带7;清理船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泵8,水泵8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进水管9与通水槽4相连通,清理船体1在驱动桨叶3的同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排水管10,两个排水管10与水泵8相连通;清理船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垃圾收集箱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转向机构2活动连接在清理船体1底部的一端的中部,驱动桨叶3设置在两个排水管10之间,驱动桨叶3和转向机构2配合工作,能够使清理船体1进行自动移动;通水槽4的内侧与漏网传送带7的两侧相贴合,能够防止漂浮物卡在通水槽4与漏网传送带7的缝隙中,通水槽4的中部与进水管9相连通;漏网传送带7上开设有线性阵列并贯穿漏网传送带7的网眼,漏网传送带7与清理船体1活动连接,水泵8与进水管9、两个排水管10相连通,两个排水管10的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垃圾收集箱11固定连接在清理船体1的顶部,垃圾收集箱11的顶部与漏网传送带7的一侧相接触,垃圾收集箱11的顶部能够把漂浮刮除到垃圾收集箱11中,不断转动的漏网传送带7配合驱动桨叶3和转向机构2的工作,清理船体1能够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自动清除,漂浮物的清理效果好。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清理船体1移动时,水面位于通水槽4中,此时水泵8工作,水泵8通过进水管9抽水,水通过通水槽4并穿过漏网传送带7、进水管9、最后从排水管10排出,水面上的漂浮物经漏网传送带7的阻拦留在漏网传送带7上,此时漏网传送带7正转,把漂浮物带上漏网传送带7,之后漂浮物经重力落入垃圾收集箱11中,垃圾收集箱11的顶部与漏网传送带7的一侧相接触,垃圾收集箱11的顶部能够把漂浮刮除到垃圾收集箱11中,不断转动的漏网传送带7配合驱动桨叶3和转向机构2的工作,清理船体1能够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自动清除。综上所述,该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使用时,通过在清理船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4,清理船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5,支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漏网传送带7,清理船体1移动时,水面位于通水槽4中,此时水泵8工作,水泵8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理船体(1),所述清理船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向机构(2),所述清理船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驱动桨叶(3);/n所述清理船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4),所述清理船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5),所述支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漏网传送带(7);/n所述清理船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与通水槽(4)相连通,所述清理船体(1)在驱动桨叶(3)的同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排水管(10),两个所述排水管(10)与水泵(8)相连通;/n所述清理船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垃圾收集箱(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理船体(1),所述清理船体(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转向机构(2),所述清理船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驱动桨叶(3);
所述清理船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水槽(4),所述清理船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柱(5),所述支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漏网传送带(7);
所述清理船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水泵(8),所述水泵(8)的进水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与通水槽(4)相连通,所述清理船体(1)在驱动桨叶(3)的同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排水管(10),两个所述排水管(10)与水泵(8)相连通;
所述清理船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垃圾收集箱(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电站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2)活动连接在清理船体(1)底部的一端的中部,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浩赵常明沈兴林吴穹袁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