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瑞璇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检测用便于携带的禁止通行警示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571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检测用便于携带的禁止通行警示牌,属于建筑施工安全警示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夹板、第一固定板和连接条,所述第一夹板的背面贴合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正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条,连接条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该道路检测用便于携带的禁止通行警示牌,通过设置防倒机构,防倒机构能够在伸缩杆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支撑住地面,使得伸缩杆能够得到很好的支撑,因此即使在风力较强的天气,也不会收到强风的吹刮而出现倾倒的情况,从而使得警示牌的使用不会受到影响且不会阻碍交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检测用便于携带的禁止通行警示牌
本技术属于道路检测
,具体为一种道路检测用便于携带的禁止通行警示牌。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时为避免非专业人士或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皆会竖立安全警示牌,警示牌主要作用是提醒他人预防危险的效果警示他人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现有技术中警示牌的高度是固定的,放置时都是通过某个重物压住底座或插入土壤当中进行固定,但由于各个地方的不同和施工环境的不同,临时施工时,使用的警示牌需要人员经常更换警示牌放置的位置,由于警示牌高度较高且重量大影响携带,现有警示牌的警示标语无法更换,因此无法适用于不同场景,且警示牌一般都是通过底座放置在地面的,如果出现风力较强的天气,强劲的风力可能会刮到警示牌,警示牌倒地影响使用且可能会阻碍交通,同时长时间使用时马路上灰尘会覆盖到警示牌上,使警示牌上的反光部分不再反光,图案模样不清晰,从而使警示牌失去警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检测用便于携带的禁止通行警示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警示牌不便携带、标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检测用便于携带的禁止通行警示牌,包括第一夹板(1)、第一固定板(2)和连接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的背面贴合有第一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2)正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内设置有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条(3),连接条(3)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1)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滑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4),弹簧(4)的顶端与第一滑槽(5)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的下表面贴合有第二夹板(7),第二夹板(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检测用便于携带的禁止通行警示牌,包括第一夹板(1)、第一固定板(2)和连接条(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的背面贴合有第一固定板(2),第一固定板(2)正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滑槽(5),第一滑槽(5)内设置有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条(3),连接条(3)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板(1)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滑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4),弹簧(4)的顶端与第一滑槽(5)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的下表面贴合有第二夹板(7),第二夹板(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内设置有卡块(10),卡块(10)的下表面与伸缩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伸缩杆(9)外表面设置有防倒机构(8),所述伸缩杆(9)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2)上,第二固定板(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13),第一壳体(13)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24),所述第一壳体(13)下表面贴合连接有第二壳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检测用便于携带的禁止通行警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机构(8)包括固定连接在伸缩杆(9)外表面的第三固定板(81),第三固定板(8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三固定板(81)均匀的分布在伸缩杆(9)的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所述第三固定板(81)远离伸缩杆(9)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滑槽(82),第二滑槽(82)内设置有第二滑块(83),所述第二滑块(83)远离伸缩杆(9)的一侧面开设有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璇
申请(专利权)人:吴瑞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