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纳米簇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54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铜纳米簇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铜纳米簇荧光粉至少包括第一层级金属‑有机结构和第二层级纳米簇‑金属配体结构;所述第一层级金属‑有机结构为铜原子‑有机配体组装的初级铜纳米簇;所述第二层级结构为所述初级铜纳米簇‑金属配体组装的铜纳米簇。本发明专利技术离子配体的加入显著增强了铜纳米簇的稳定性,同时也改善了铜纳米簇荧光强度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纳米簇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铜纳米簇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对快速无线数据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射频/微波无线技术受带宽和频谱拥塞的限制因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新兴的可见光通信技术,基于LED的高速闪灭和高亮度特性,将固态照明和数据通信结合在一起,逐渐发展为现有无线技术的补充。传统用于固态照明的白光LED主要是蓝光芯片激发YAG:Ce稀土荧光粉获取白光,然而该荧光粉荧光寿命较长(μs-ms级别),-3dB调制带宽较低,仅有~2.5MHz,从而限制了光通信速率。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短荧光寿命的高效发光材料,以改善当前光通信LED的困境。铜纳米簇是一种由几个到几十个铜原子,外围包覆有机配体的纳米团簇,相比于传统荧光材料,其合成简单、不含毒害物质且具有纳秒(ns)级别的荧光寿命,这就使得铜纳米簇非常适合作为光转换材料应用于光通信领域。然而当前铜纳米簇自身还有一些诸如荧光强度低、长期稳定性不佳的缺点,因此,需要一种提高其荧光强度和稳定性的方法,从而极大地推动其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纳米簇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纳米簇荧光粉至少包括第一层级结构和第二层级结构;所述第一层级结构为Cu和有机配体自组装的初级铜纳米簇;所述第二层级结构为所述第一层级结构和金属配体自组装的铜纳米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纳米簇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纳米簇荧光粉至少包括第一层级结构和第二层级结构;所述第一层级结构为Cu和有机配体自组装的初级铜纳米簇;所述第二层级结构为所述第一层级结构和金属配体自组装的铜纳米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纳米簇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配体为包含巯基的氨基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纳米簇荧光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巯基的氨基酸选自半胱氨酸、青霉胺、还原型谷胱甘肽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纳米簇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体选自IIA族金属离子、IIIA族金属离子、IVA族金属离子、镧系金属离子或Cd2+中的一种或多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纳米簇荧光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体选自Cd2+、Al3+、Pb2+、Ce3+、Eu2+、Tb2+、Er2+中的一种或多种。


6.一种铜纳米簇荧光粉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含有Cu2+的水溶液与有机配体溶液混合均匀,加入碱性还原剂进行还原并调节pH,得到初级铜纳米簇溶液;
S2:取S1中的初级铜纳米簇溶液,加入金属配体离子,离心烘干制得初级铜纳米簇-金属配体组装的铜纳米簇粉末;
其中,所述有机配体为包含巯基的有机分子或硫醇类化合物,所述金属配体选自IIA族金属离子、IIIA族金属离子、IVA族金属离子、镧系金属离子或Cd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卓奇梅时良熊志勇邱艺陈智浩崔忠杰何海洋杨丹杨波波魏娴解凤贤郭睿倩张万路叶怀宇张国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