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氮化硼陶瓷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12491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多孔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多孔氮化硼陶瓷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原料溶液分散,以高纯氮化硅粉体或者聚硅氮烷先驱体为造孔剂,原料溶液中造孔剂相对于液态环硼氮烷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wt.%分散于液态环硼氮烷中;设计不锈钢模具或者聚四氟乙烯成型模具,将原料混合溶液浇注到模具中;混合溶液固化并脱模,得到环硼氮烷与造孔剂的共同固化产物;将固化产物在惰性气氛烧结炉中进行预烧结,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0℃并保温至完成环硼氮烷陶瓷的无机化;在热解炉中以10~2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850℃~2000℃,保温至完全烧除造孔剂,即得到多孔氮化硼陶瓷。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可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并可以制备复杂外形的氮化硼多孔陶瓷材料及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氮化硼陶瓷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孔陶瓷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氮化硼陶瓷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多孔氮化硼陶瓷兼具有氮化硼陶瓷的耐高温、抗侵蚀性、介电稳定性和多孔材料的高孔隙率、低密度和高比表面积特点,在航空航天、特种冶炼、高温透波、高温过滤及高温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多孔氮化硼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法、发泡法、元素替换法及造孔剂烧除法等。其中,模板法得到的产物的微观形貌比较均匀,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发泡法操作简单,但制备过程中易产生有毒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元素替代法需要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物中存在较多的杂质。造孔剂烧除法的原理是在氮化硼原料中添加分解温度较低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粉体作为第二相,将造孔剂在高温下烧除后可得到多孔氮化硼陶瓷,氮化硼陶瓷则在高温下发生烧结形成多孔陶瓷网络;但氮化硼是典型的共价键化合物,烧结性能差,通常需要主动添加烧结助剂,将导致多孔陶瓷内部残留杂质相或造孔剂残余元素,影响多孔陶瓷的纯度和性能。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新的高纯度、孔隙率及孔隙形貌可控、结构成分稳定且制备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氮化硼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原料溶液分散,以高纯氮化硅粉体或者聚硅氮烷先驱体为造孔剂,原料溶液中造孔剂相对于液态环硼氮烷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wt.%分散于液态环硼氮烷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进行分散,得到原料的混合溶液;/n步骤2、混合溶液浇注,按照所需多孔陶瓷及构件的外形要求,设计不锈钢模具或者聚四氟乙烯成型模具,将原料混合溶液浇注到模具中;/n步骤3、混合溶液固化,将含有原料混合溶液的模具转移至高压釜中,充入2~5MPa氩气作为保护气体,以3~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300℃并保温至模具内溶液发生原位固化;/n步骤4、固化产物脱模,高压釜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氮化硼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溶液分散,以高纯氮化硅粉体或者聚硅氮烷先驱体为造孔剂,原料溶液中造孔剂相对于液态环硼氮烷的质量百分比为10~20wt.%分散于液态环硼氮烷中,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进行分散,得到原料的混合溶液;
步骤2、混合溶液浇注,按照所需多孔陶瓷及构件的外形要求,设计不锈钢模具或者聚四氟乙烯成型模具,将原料混合溶液浇注到模具中;
步骤3、混合溶液固化,将含有原料混合溶液的模具转移至高压釜中,充入2~5MPa氩气作为保护气体,以3~5℃/min的升温速度加热至300℃并保温至模具内溶液发生原位固化;
步骤4、固化产物脱模,高压釜自然降温至室温后将模具取出脱模,得到环硼氮烷与造孔剂的共同固化产物;
步骤5、固化产物预烧结,将固化产物在惰性气氛烧结炉中进行预烧结,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0℃并保温至完成环硼氮烷陶瓷的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春荣郭少军沈同圣周晓松赵德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