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449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水解酸化区、中心导流式沉淀区、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砂滤区、清水区和设备间,水从所述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流经所述水解酸区、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所述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所述砂滤区、所述清水区后出水,所述水解酸化区与中心导流式沉淀区外侧空间连通,所述设备间位于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尾部。上述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分成单个的功能区域,使用时,再将这些单个的功能区域组合在一起,使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运输方便、便于安装,同时减少了基础建设的基建占地,减小了占地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鉴于农村居住分散,虽有集中整治,但管网费用较高,且管网铺设要以实际情况而定,未能达到100%全方位覆盖;目前,农村污水处理部分建设化粪池(污水池),但仅由化粪池(污水池)处理,出水水质不能达标排放。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大、不便于安装维护,能耗高,经济性差,无法适用于农村的低成本生活。因此,迫切需要研发研发一种经济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以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便于安装、能耗及运行成本低以及管理维护简便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且不便于安装维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水解酸化区、中心导流式沉淀区、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砂滤区、清水区和设备间,水从所述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流经所述水解酸区、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所述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所述砂滤区、所述清水区后出水,所述水解酸化区与中心导流式沉淀区外侧空间连通,所述设备间位于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尾部。上述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分成单个的功能区域,使用时,再将这些单个的功能区域组合在一起,使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运输方便、便于安装,同时减少了基础建设的基建占地,减小了占地面积小。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包括第一箱体、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生物球形填料拦截网、第一生物球形填料、三项流化床、穿孔曝气系统、设于所述第一箱体顶部的污泥回流管、放空管;所述第一箱体底部设有底部出水口,所述底部出水口与所述水解酸化区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水解酸化区包括第二箱体和间歇搅拌装置,所述第二箱体的上侧设有上部出水口,所述上部出水口与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包括第三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三箱体内的过水管、中心导流筒、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周边溢流堰、均匀布水管,所示第三箱体于所示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对于的位置分别设有污泥收集口和排泥口;所述均匀布水管的下端设有集泥口,所述污泥气提回流装置从所述第三箱体的顶板伸出与所述的污泥回流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包括第四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第四箱体内的进水堰板、生物流动床隔板、第二生物球形填料、陶瓷滤料、滤料底支撑板、反冲洗排水溢流堰及第一出水室,所述第四箱体与所述第一出水室对应的位置设有排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室包括微孔曝气系统、出水系统、第一反冲洗布水系统、第一反冲洗布气系统,所述出水系统设有气提管路,所述出水系统与所述砂滤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砂滤区包括第五箱体和设于所述第五箱体内的砂滤层、砂滤底支撑板、第二出水室,所述第二出水室主要包括第二反冲洗布水系统、第二反冲洗布气系统、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清水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清水区与砂滤区连通的一侧设有所述反冲洗进水口,所述清水区的另一侧设有总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设备间包括电控系统、曝气系统、反冲洗系统、空气排气系统。进一步地,所述设备间空气排风系统包括轴流通风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清水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1、水解酸化区2、中心导流式沉淀区3、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4、砂滤区5、清水区7和设备间6,水从所述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1流经所述水解酸区2、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3、所述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4、所述砂滤区5、所述清水区7后出水,所述水解酸化区2与中心导流式沉淀区3外侧空间连通,所述设备间6位于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尾部。上述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将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分成单个的功能区域,使用时,再将这些单个的功能区域组合在一起,使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运输方便、便于安装,同时减少了基础建设的基建占地,减小了占地面积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所述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1包括第一箱体10、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0内的生物球形填料拦截网100、第一生物球形填料102、三项流化床101、穿孔曝气系统103、设于所述第一箱体10顶部的污泥回流管104、放空管105;所述第一箱体10底部设有底部出水口(图未标出),所述底部出水口与所述水解酸化区2连通,穿孔曝气系统103的曝气管由顶部格栅盖板处进入与底部的穿孔曝气系统103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解酸化区2包括第二箱体20和间歇搅拌装置201,所述第二箱体20的上侧设有上部出水口202,所述上部出水口202与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30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3包括第三箱体30以及设于所述第三箱体30内的过水管(图未标出)、中心导流筒(图未标出)、污泥气提回流装置302、污泥收集口(图未标出)、排泥口(图未标出)、周边溢流堰(图未标出)、均匀布水管301;所述均匀布水管301的下端设有集泥口303,所述污泥气提回流装置302从所述第三箱体30的顶板伸出与所述的污泥回流管104连通。污水由中心导流筒上部进入,经中心导流筒均匀布水后,从所述中心导流筒底部经反射板后均匀缓慢地分布在第三箱体30的横断面上,第三箱体30的出水口设置在周边所述溢流堰上,并与所述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4连通。污水从水解酸化区2上部通过管路进入中心导流式沉淀区3,中心导流式沉淀区3中产生的污泥通过集泥口303利用污泥气提回流装置302将污泥气提回流至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水解酸化区、中心导流式沉淀区、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砂滤区、清水区和设备间,水从所述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流经所述水解酸区、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所述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所述砂滤区、所述清水区后出水,所述水解酸化区与中心导流式沉淀区外侧空间连通,所述设备间位于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尾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水解酸化区、中心导流式沉淀区、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砂滤区、清水区和设备间,水从所述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流经所述水解酸区、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所述生物流动床曝气过滤区、所述砂滤区、所述清水区后出水,所述水解酸化区与中心导流式沉淀区外侧空间连通,所述设备间位于整个污水处理设备的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流动床接触氧化区包括第一箱体、设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生物球形填料拦截网、第一生物球形填料、三项流化床、穿孔曝气系统、设于所述第一箱体顶部的污泥回流管、放空管;所述第一箱体底部设有底部出水口,所述底部出水口与所述水解酸化区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区包括第二箱体和间歇搅拌装置,所述第二箱体的上侧设有上部出水口,所述上部出水口与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流动床曝气生物滤池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流式沉淀区包括第三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三箱体内的过水管、中心导流筒、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周边溢流堰、均匀布水管,所示第三箱体于所示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对于的位置分别设有污泥收集口和排泥口;所述均匀布水管的下端设有集泥口,所述污泥气提回流装置从所述第三箱体的顶板伸出与所述的污泥回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俊邱进王玉杰严杰项名智胡月戴榕罗槽郭若彬康梦辉陈玮栋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益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