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39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包括反应槽,所述反应槽背面的一侧底部安装有布水器;所述反应槽背面的另一侧顶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反应槽的内部设置有三个隔板且形成一号反应区、二号反应区、三号反应区和四号反应区;所述一号反应区、二号反应区、三号反应区和四号反应区的底部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微孔曝气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传统单池结构为串联多池结构,保证了废水在反应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降解效果,通过在反应槽内设置三个过流孔,且三个过流孔错位设置,实现水流过程中流向的多次变换,避免水流平稳通过而出现死水区,从而提高废水混合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
技术介绍
铁碳微电解就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法,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屑过滤法等,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铁碳材料自身产生1.2V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目前的铁碳反应槽一般设计为圆形,底部布水布气,废水由槽底向上经处理后流出,由于铁碳反应需必要的停留时间,因此原铁碳反应槽处理流量较小,而且混合不够均匀,降解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包括反应槽,所述反应槽背面的一侧底部安装有布水器;所述反应槽背面的另一侧顶部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反应槽的内部设置有三个隔板且形成一号反应区、二号反应区、三号反应区和四号反应区;所述一号反应区、二号反应区、三号反应区和四号反应区的底部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微孔曝气头;所述反应槽的上方安装有供气管,所述供气管上安装有四个支管,且四个支管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一号反应区、二号反应区、三号反应区和四号反应区的底部,且与微孔曝气头连接;所述一号反应区和二号反应区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流孔;所述二号反应区和三号反应区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流孔;所述三号反应区和四号反应区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流孔;所述四号反应区的内壁上设置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与出水管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一号反应区、二号反应区、三号反应区和四号反应区的内部均装填有铁碳材料。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流孔开设在一号反应区和二号反应区之间的隔板顶部。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流孔开设在二号反应区和三号反应区之间的隔板底部。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流孔设置在三号反应区和四号反应区之间的隔板上,且为敞开式过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铁碳微电解降解废水需要足够的停留时间,该装置改变传统单池结构为串联多池结构,保证了废水在反应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降解效果;(2)通过在反应槽内设置三个过流孔,且三个过流孔错位设置,实现水流过程中流向的多次变换,避免水流平稳通过而出现死水区,提高废水混合效率;(3)相比传统的圆形反应槽,该装置内的废水混合均匀,处理效率高,可适当提高流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布水器;2、出水管;3、供气管;4、微孔曝气头;5、反应槽;6、第一过流孔;7、第二过流孔;8、第三过流孔;9、溢流槽;10、一号反应区;11、二号反应区;12、三号反应区;13、四号反应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包括反应槽5,反应槽5背面的一侧底部安装有布水器1;反应槽5背面的另一侧顶部安装有出水管2;反应槽5的内部设置有三个隔板且形成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的底部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微孔曝气头4;反应槽5的上方安装有供气管3,供气管3上安装有四个支管,且四个支管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的底部,且与微孔曝气头4连接;一号反应区10和二号反应区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流孔6;二号反应区11和三号反应区12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流孔7;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流孔8;四号反应区13的内壁上设置有溢流槽9,溢流槽9与出水管2相连接。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的内部均装填有铁碳材料。第一过流孔6开设在一号反应区10和二号反应区11之间的隔板顶部。第二过流孔7开设在二号反应区11和三号反应区12之间的隔板底部。第三过流孔8设置在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之间的隔板上,且为敞开式过流孔。铁碳微电解降解废水需要足够的停留时间,该装置改变传统单池结构为串联多池结构,保证了废水在反应池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降解效果;通过在反应槽内设置三个过流孔,且三个过流孔错位设置,实现水流过程中流向的多次变换,避免水流平稳通过而出现死水区,提高废水混合效率;相比传统的圆形反应槽,该装置内的废水混合均匀,处理效率高,可适当提高流量。在使用时,在四个反应区内装填铁碳材料,废水经布水器1进入铁碳反应区,供气管3将气体通入支管,再由微孔曝气头4排放至反应区内,废水在有氧条件下经铁碳微电解处理掉,随着水流方向,废水从一号反应区10经第一过流孔6进入2号反应区11,随后废水经第二过流孔7进入三号反应区12,通过第一过流孔6和第二过流孔7的一上一下设计,实现废水的充分混合,废水再由第三过流孔8进入四号反应区,均匀稳定地通过后经溢流槽9和排水管2排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包括反应槽(5),其特征在于:/n所述反应槽(5)背面的一侧底部安装有布水器(1);/n所述反应槽(5)背面的另一侧顶部安装有出水管(2);/n所述反应槽(5)的内部设置有三个隔板且形成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n所述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的底部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微孔曝气头(4);/n所述反应槽(5)的上方安装有供气管(3),所述供气管(3)上安装有四个支管,且四个支管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的底部,且与微孔曝气头(4)连接;/n所述一号反应区(10)和二号反应区(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流孔(6);/n所述二号反应区(11)和三号反应区(12)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流孔(7);/n所述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流孔(8);/n所述四号反应区(13)的内壁上设置有溢流槽(9),所述溢流槽(9)与出水管(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铁碳微电解装置,包括反应槽(5),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应槽(5)背面的一侧底部安装有布水器(1);
所述反应槽(5)背面的另一侧顶部安装有出水管(2);
所述反应槽(5)的内部设置有三个隔板且形成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
所述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的底部安装有均匀分布的微孔曝气头(4);
所述反应槽(5)的上方安装有供气管(3),所述供气管(3)上安装有四个支管,且四个支管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一号反应区(10)、二号反应区(11)、三号反应区(12)和四号反应区(13)的底部,且与微孔曝气头(4)连接;
所述一号反应区(10)和二号反应区(11)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流孔(6);
所述二号反应区(11)和三号反应区(12)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流孔(7);
所述三号反应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君华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海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