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包括罐体、第一封头、第二封头、布水器、水帽、筛板和若干视镜孔,第一封头的上端面设有进水口、第一入孔和排气口,第二封头设有第二入孔和排水口;第一封头安装于罐体的上端,第二封头安装于罐体的下端,布水器设置于第一封头的内侧,筛板设置于罐体内并位于靠近第二封头的一端,水帽设置于罐体内并位于筛板的上端面,视镜孔密封安装于罐体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离子柱采用长方形状的视镜孔可视范围大,可清楚看清罐体内树脂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反冲洗或者更换树脂,所设置的布水器能很好的解决以前进水太集中,底部排水布水器出水量太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
技术介绍
多介质离子柱是利用一种或几种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过一定厚度的粒状或非粒材料,从而有效的除去悬浮杂质使水澄清的过程,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锰砂等,主要用于水处理除浊,软化水,纯水的前级预处理等,出水浊度可达3度以下;而国内的对于污水处理是采用的离子柱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目前采用的离子柱的试镜孔基本采用的是圆形试镜孔,可视范围小,不能够清楚的观察到内部的污水处理情况,并且不方便维修,最后,离子柱中采用的布水器能进水太集中,造成树脂成旋涡状,没有充分利用树脂的处理能力,底部排水布水器出水量太小,导致同样的设备水处理能力相差太远,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通过采用长方形状的视镜孔可视范围大,能更清楚的看清罐体内树脂变化情况,可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反冲洗或者更换树脂,更好的进行水处理,而所设置的布水器能很好的解决以前进水太集中,造成树脂成旋涡状,没有充分利用树脂的处理能力,底部排水布水器出水量太小的问题,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包括罐体、第一封头、第二封头、布水器、筛板和若干视镜孔,所述第一封头的上端面设有进水口、第一入孔和排气口,所述第一入孔位于所述第一封头上端面的中间,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入孔的一侧,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入孔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封头设有第二入孔和排水口,所述第二入孔位于所述第二封头上端面的中间,所述排水口所述第二入孔的一侧;所述罐体的上下两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封头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第二封头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下端,所述布水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封头的内侧,所述筛板设置于所述罐体内并位于靠近第二封头的一端,所述筛板设置有多个水帽,所述视镜孔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侧壁,所述视镜孔设置为长方形状。进一步的,所述布水器的形状设置为八爪状。进一步的,所述罐体靠近第二封头一端的侧壁设有第三入孔。进一步的,所述视镜孔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视镜孔分别设置在罐体侧壁的上端、中部和下端。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上端的侧壁设有第一树脂入口,所述罐体的下端的侧壁设有第二树脂入口。进一步的,该离子柱还包括至少两个立柱,所述立柱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封头的外侧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入孔、第二入孔和第三入孔的入口处均设有法兰。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内侧壁设有龟甲网内衬。进一步的,该离子柱还包括吊耳和压力表口,所述吊耳和压力表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封头的外侧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离子柱通过采用长方形状的视镜孔可视范围大,能更清楚的看清罐体内树脂变化情况,可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反冲洗或者更换树脂,更好的进行水处理,而所设置的布水器能很好的解决以前进水太集中,造成树脂成旋涡状,没有充分利用树脂的处理能力,底部排水布水器出水量太小的问题,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为:1-罐体、11-第三入孔、12-第一树脂入口、13-第二树脂入口、2-第一封头、21-进水口、22-第一入孔、23-排气口、24-吊耳、25-压力表口、3-第二封头、31-第二入孔、32-排水口、4-布水器、5-水帽、6-筛板、7-视镜孔和8-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见图1-2,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包括罐体1、第一封头2、第二封头3、布水器4、水帽5、筛板6和若干视镜孔7,所述第一封头2的上端面设有进水口21、第一入孔22和排气口23,所述第一入孔22位于所述第一封头2上端面的中间,所述进水口21位于所述第一入孔22的一侧,所述排气口23位于所述第一入孔22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封头3设有第二入孔31和排水口32,所述第二入孔31位于所述第二封头3上端面的中间,所述排水口32所述第二入孔31的一侧;所述罐体1的上下两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封头2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1的上端,所述第二封头3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1的下端,所述布水器4设置于所述第一封头2的内侧,所述筛板6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并位于靠近第二封头3的一端,所述筛板6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水帽5,进一步的,即所述水帽5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并位于所述筛板6的上端面,所述视镜孔7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1的侧壁;进一步的,所述视镜孔7设置为长方形状,所述布水器4的形状设置为八爪状。本实施例中的离子柱通过采用长方形状的视镜孔7可视范围大,能更清楚的看清罐体1内树脂变化情况,可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反冲洗或者更换树脂,更好的进行水处理,而所设置的布水器4能很好的解决以前进水太集中,造成树脂成旋涡状,没有充分利用树脂的处理能力,底部排水布水器4出水量太小的问题,而采用的水帽5为双速水帽,配合筛板6滤料,以保证良好的过滤效果,且不会出现反洗乱层现象,提升了污水处理的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靠近第二封头3一端的侧壁设有第三入孔11;所述罐体1的上端的侧壁设有第一树脂入口12,所述罐体1的下端的侧壁设有第二树脂入口13。进一步的,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设有龟甲网内衬(未图示)。本实施例中在罐体1靠近第二封头3一端的侧壁上设置第三入孔11便于入料同时也便于对水帽5和筛板6冲洗、维修更换;而第一树脂入口12和二树脂入口的设置便于对罐体1内进行反冲洗或者更换树脂,更好的进行水处理;在罐体1的内侧壁设置龟甲网内衬,可以提升罐体1的耐磨耐腐蚀性能,进而提升了该离子柱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述视镜孔7的数量为至少三个所述视镜孔7分别设置在罐体1侧壁的上端、中部和下端。所述视镜孔7设置为至少三个,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罐体1侧壁的上端、中部和下端设置视镜孔7便于更清楚的查看罐体1内树脂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反冲洗或者更换树脂,更好的进行水处理。本实施例中,该离子柱还包括至少两个立柱8,所述立柱8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封头3的外侧壁。该离子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封头2外侧壁的吊耳24和压力表口25。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封头3的外侧设置的立柱8可以很好的将滤装置进行固定和放置,提升了离子柱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而在第一封头2处设置的吊耳24便于在安装该滤装置时吊起安装,而所设置的压力表口25可以显示滤装置内的压力,便于监控安全使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孔22、第二入孔31和第三入孔11的入口处均设有法兰(未图示)。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第一封头、第二封头、布水器、筛板和若干视镜孔,所述第一封头的上端面设有进水口、第一入孔和排气口,所述第一入孔位于所述第一封头上端面的中间,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入孔的一侧,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入孔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封头设有第二入孔和排水口,所述第二入孔位于所述第二封头上端面的中间,所述排水口所述第二入孔的一侧;所述罐体的上下两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封头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第二封头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下端,所述布水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封头的内侧,所述筛板设置于所述罐体内并位于靠近第二封头的一端,所述筛板设置有多个水帽,所述视镜孔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侧壁,所述视镜孔设置为长方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第一封头、第二封头、布水器、筛板和若干视镜孔,所述第一封头的上端面设有进水口、第一入孔和排气口,所述第一入孔位于所述第一封头上端面的中间,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入孔的一侧,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入孔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封头设有第二入孔和排水口,所述第二入孔位于所述第二封头上端面的中间,所述排水口所述第二入孔的一侧;所述罐体的上下两端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封头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所述第二封头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下端,所述布水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封头的内侧,所述筛板设置于所述罐体内并位于靠近第二封头的一端,所述筛板设置有多个水帽,所述视镜孔密封安装于所述罐体的侧壁,所述视镜孔设置为长方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的形状设置为八爪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观察窗的离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靠近第二封头一端的侧壁设有第三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五定,曾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久佳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