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342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涉及升降装置技术领域,该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包括剪叉式升降组件和承载组件,剪叉式升降组件倾斜地升降,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底板、上坡板和下坡板,承载底板与地面平行,承载底板底部远离剪叉式升降组件的一端设有支撑轮,支撑轮与楼梯道上设置的部分斜面相抵;下坡板与承载底板远离剪叉式升降组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上坡板与承载底板靠近楼梯扶手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当承载组件上升至最高点时,下坡板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当承载组件下降至最低点时,上坡板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承载组件承载、剪叉式升降组件升降,人坐轮椅可通过上坡板和下坡板上下承载底板,进而上下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升降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通过楼梯上下楼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因此高层建筑均设有电梯,但我国六层及六层以下的建筑普遍未安装电梯,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楼很麻烦,对于坐轮椅的人来说更是无法上下楼,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生降装置,使坐轮椅的人能够独自上下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能够解决六层及六层以下建筑坐轮椅的人无法独立上下楼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包括:剪叉式升降组件和承载组件;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包括剪叉臂和底座,所述底座固定在楼梯道的转角处,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倾斜地升降;所述承载组件固定在所述剪叉臂的顶端,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底板、上坡板和下坡板,所述承载底板与地面平行,所述承载底板底部远离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的一端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楼梯道上设置的部分斜面相抵;所述下坡板与所述承载底板远离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上坡板与所述承载底板靠近楼梯扶手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当所述承载组件上升至最高点时,所述下坡板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当所述承载组件下降至最低点时,所述上坡板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优选地,所述承载底板内部中空,所述承载底板内部设有一垂直于所述承载底板的转轴,所述承载底板的上壁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嵌入一圆盘,所述圆盘的底面中心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承载底板内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所述转轴上套设有减速齿轮,所述减速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优选地,所述承载底板顶部设有从所述承载底板靠近楼梯扶手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圆形通孔的第一双轨道,所述承载底板顶部设有从所述承载底板远离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圆形通孔的第二双轨道,所述圆盘上设有第三双轨道,所述第一双轨道和所述第二双轨道分别能够与所述第三双轨道对接。优选地,所述上坡板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双轨道对接的上坡轨道;所述下坡板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双轨道对接的下坡轨道。优选地,所述承载底板的上内壁设有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所述第二行程开关分别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停止运转,所述圆盘底部设有能够拨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和所述第二行程开关的拨动板,当所述第三双轨道转动至与所述第二双轨道对接,所述第一行程开关被所述拨动板拨动;当所述第三双轨道转动至与所述第一双轨道对接,所述第二行程开关被所述拨动板拨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设置在楼梯道的转角处,承载组件承载轮椅和人、剪叉式升降组件实现上下楼,坐轮椅的人可自行通过上坡板和下坡板上下承载底板,实现了坐轮椅的人也能够独自上下楼。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底板上设置可转动的圆盘,便于对轮椅进行转向(上下楼需要在楼梯道转角平台处转向)。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底板内部设置驱动电机,带动圆盘转动,无需手动对轮椅进行转向。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底板上设置第一双轨道和第二双轨道、在圆盘上设置第三双轨道,第三双轨道随圆盘转动能够分别与第一双轨道和第二双轨道对接,上坡板上设置上坡轨道,下坡板上设置下坡轨道,轨道能够对轮椅的轮子进行限位,使轮椅顺着轨道行进。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底板内部设置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在圆盘底部设置拨动板,能够在第三双轨道与第二双轨道对接后控制电机停止转动、第三双轨道与第一双轨道对接后控制电机停止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实施例的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上升到最高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实施例的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位于最低处的示意图。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承载底板内部结构图。图4为图1所示的承载底板和下坡板的俯视图。图5为图2所示的承载底板和上坡板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实施例的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中的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的一种布置方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剪叉式升降组件,101-剪叉臂,102-底座;200-承载组件,201-承载底板,202-上坡板,203-下坡板,204-转轴,205-驱动电机,206-驱动齿轮,207-减速齿轮,208-圆盘,209-第一双轨道,210-第二双轨道,211-第三双轨道,212-上坡轨道,213-下坡轨道,214-第一行程开关,215-第二行程开关,216-拨动板,217-支撑轮。具体实施方式通过解释以下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包括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和承载组件200。其中,剪叉式升降组件100为现有技术,包括剪叉臂101和底座102,底座102固定在楼梯道内的转角处,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倾斜地升降;承载组件200固定在剪叉臂101的顶端,承载组件200包括承载底板201、上坡板202和下坡板203,承载底板201与地面平行,承载底板201底部远离剪叉式升降组件的一端设有支撑轮217,楼梯道上设置部分斜面,非斜面的部分楼梯道依然可以行走,支撑轮217与斜面相抵,防止承载组件200下垂;下坡板203与承载底板201远离剪叉式升降组件10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可以为铰接,上坡板202与承载底板201靠近楼梯扶手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可以为铰接;当所述承载组件200上升至最高点时,下坡板203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当承载组件200下降至最低点时,上坡板202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不工作时,剪叉臂101收缩,承载组件200位于最低点,当坐轮椅的人需上楼时,上坡板202下旋至与地面相抵,人坐着轮椅可顺着上坡板202上到承载底板201上,将上坡板202上旋至初始位置,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将承载组件200及其承载的人和轮椅送到楼梯顶端,将下坡板203下旋至与地面接触,人坐着轮椅顺着下坡板203离开承载底板201,下坡板203上旋至初始位置,升降装置回收,上坡板202和下坡板203的旋转可通过手动操作或机电控制,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下楼时,先让承载组件200升到楼梯最高处(可在楼梯最高处墙壁上设置一个控制开关),人坐着轮椅上到承载底板201上面后升降组件收缩,承载组件200下降,实现下楼。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设置在楼梯道的转角处,承载组件200承载轮椅和人、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实现上下楼,坐轮椅的人可自行通过上坡板202和下坡板203上下承载底板201,实现了坐轮椅的人也能够独自上下楼。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底板201内部中空,承载底板201内部设有一垂直于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和承载组件(200);/n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包括剪叉臂(101)和底座(102),所述底座(102)固定在楼梯道的转角处,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倾斜地升降;/n所述承载组件(200)固定在所述剪叉臂(101)的顶端,所述承载组件(200)包括承载底板(201)、上坡板(202)和下坡板(203),所述承载底板(201)与地面平行,所述承载底板(201)底部远离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100)的一端设有支撑轮(217),所述支撑轮(217)与楼梯道上设置的部分斜面相抵;所述下坡板(203)与所述承载底板(201)远离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10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上坡板(202)与所述承载底板(201)靠近楼梯扶手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当所述承载组件(200)上升至最高点时,所述下坡板(203)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当所述承载组件(200)下降至最低点时,所述上坡板(202)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和承载组件(200);
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包括剪叉臂(101)和底座(102),所述底座(102)固定在楼梯道的转角处,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100)倾斜地升降;
所述承载组件(200)固定在所述剪叉臂(101)的顶端,所述承载组件(200)包括承载底板(201)、上坡板(202)和下坡板(203),所述承载底板(201)与地面平行,所述承载底板(201)底部远离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100)的一端设有支撑轮(217),所述支撑轮(217)与楼梯道上设置的部分斜面相抵;所述下坡板(203)与所述承载底板(201)远离所述剪叉式升降组件(100)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上坡板(202)与所述承载底板(201)靠近楼梯扶手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当所述承载组件(200)上升至最高点时,所述下坡板(203)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当所述承载组件(200)下降至最低点时,所述上坡板(202)下旋能够与地面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板(201)内部中空,所述承载底板(201)内部设有一垂直于所述承载底板(201)的转轴(204),所述承载底板(201)的上壁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内嵌入一圆盘(208),所述圆盘(208)的底面中心与所述转轴(204)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楼梯道内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板(201)内部设有驱动电机(205),所述驱动电机(205)输出端设有驱动齿轮(206),所述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恒辉吕晓莹路磊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宇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