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包括电机、第一齿轮以及多个机臂折叠组件,电机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轴心固定连接,多个机臂折叠组件沿第一齿轮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机臂折叠组件包括齿轮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以及连接件,连接件一端连接在皮带传动组件的皮带上,另一端与无人机机臂端部固定连接,第一齿轮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带动皮带传动组件运行,从而使得机臂沿着皮带运行的方向伸出或收纳至无人机机身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第一齿轮同时对多个无人机机臂作用,使得多个机臂同时折叠或展开,并且折叠或展开的长度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
技术介绍
现市面上,大部分无人机的机臂是用于固定桨叶等动力结构,伸出无人机机身的部分较多,使得无人机的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运输,而现有的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较为复杂,折叠和展开时均较为不便,并且大多数折叠结构是对每个机臂单独作用,容易造成多个机臂伸出无人机机身的长度不同,使得无人机在飞行时受到影响,影响无人机的飞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通过第一齿轮、多个齿轮传动组件以及多个皮带传动组件同时对无人机的多个机臂进行作用,保证多个机臂同时折叠或同时展开,并且由于只有第一齿轮一个动力源对多个机臂同时作用,使得多个机臂伸出无人机机身的长度是一致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包括电机、第一齿轮以及多个机臂折叠组件,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心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机臂折叠组件沿所述第一齿轮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机臂折叠组件包括齿轮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在所述皮带传动组件的皮带上,另一端与无人机机臂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皮带传动组件运行,从而使得机臂沿着所述皮带运行的方向伸出或收纳至无人机机身中;第一齿轮转动时,是同时对多个齿轮传动组件作用的,多个齿轮传动组件同时启动,同时带动皮带传动组件开始作用,皮带传动组件推动机臂伸出或收纳至无人机机身中,从而使得无人机的多个机臂能够同时开始展开或者朝无人机的机身内收纳,由于多个机臂收到的动力均来源于第一齿轮,如此可以保证多个机臂收到的动力大小是一致的,多个机臂伸出无人机机身的长度大小相同,保证了无人机机体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皮带传动组件还包括一个不完全齿轮以及两个皮带轮,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两个皮带轮外圈,所述两个皮带轮为齿轮结构,所述不完全齿轮设置在所述两个皮带轮中间,且与其中一个皮带轮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连接;齿轮传动组件启动时,驱动不完全齿轮转动,与不完全齿轮啮合的皮带轮开始转动,从而带动皮带开始转动,皮带传动组件开始启动,连接在皮带上的连接件随着皮带传动组件的启动,沿着皮带传动的方向运动,无人机的机臂固定连接在连接件上,跟随连接件动作,从而使得机臂收纳至无人机机身中或者从无人机机身中往外展开;无人机的机臂一端连接在连接件上,位于无人机机身内部,另一端位于无人机外部,用于固定桨叶等动力结构。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包括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连接轴以及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均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轴上,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不完全齿轮均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的夹角为直角,通过齿轮传动结构将第一齿轮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不完全齿轮的旋转运动,齿轮传动组件在作用时,第一连接轴的位置与第一齿轮是平行的,与第二连接轴之间的夹角是90度,第一齿轮的转动传递到第二齿轮上,第二齿轮会带动第二连接轴转动,从而促使第二锥齿轮也跟着转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将第二锥齿轮的竖直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一锥齿轮的水平旋转运动,竖直方向是相对与第一齿轮的放置方向而言,第一齿轮水平放置,则第二旋转轴为竖直放置,经过齿轮传动组件的作用,将第一齿轮的旋转传递到不完全齿轮的旋转,从而带动皮带传动组件的启动,实现同时对多个机臂同一力度作用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不完全齿轮三分之一的外圆周上设有齿,不完全齿轮只有部分可以与皮带轮啮合,因此皮带轮是间歇性转动的,皮带的运输也是间歇性的,当启动电机的开关后,第一齿轮开始转动,由于不完全齿轮的存在,无人机机臂的运动是间歇性的,使用者可以有较为富裕的时间判断机臂伸出机身的长度是否足够,然后停止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轴两端均与无人机机身内部转动连接,当第二齿轮转动时,会带动第二旋转轴一起转动,第二旋转轴是固定在机身内部的,两端均与机身转动连接,第二齿轮在旋转时稳定性较好,可以保证整个齿轮传动组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皮带传动组件还包括皮带槽,所述皮带槽为一侧面开口的槽型结构,所述皮带设置在所述皮带槽中,所述皮带槽中设置有与所述皮带轮转动连接的短轴,且所述皮带槽一侧面设有供第一连接轴穿过的开口,所述第一连接轴一端与所述皮带槽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无人机机身内部转动连接;皮带槽中固定连接了两根短轴,两个皮带轮转动连接在对应的短轴上,皮带套设在两个皮带轮外围,皮带和皮带轮均设置在皮带槽的槽内,皮带槽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身内部,这种结构可以保证皮带传动组件与齿轮传动组件配合的稳定性,连接件设置在皮带槽开口的那一侧,连接件随着皮带运动时不会受到皮带槽的阻碍,而皮带传动组件整体的稳定可以使得机臂能够顺畅的伸出无人机机身或者收纳至无人机机身内部。进一步的,所述皮带内圈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皮带轮相互啮合的齿条,皮带和皮带轮的配合相当于齿轮与齿条的配合,皮带和皮带轮之间不容易打滑,并且皮带的运动是规律的,可以通过确定皮带轮转动了多少来判断皮带前进或者后退的距离,使得机臂前进或者后退的距离能够更加准确。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皮带槽滑动连接,连接件上可设置凸起,皮带槽上设置与凸起配合的凹槽,连接件能够在皮带槽上滑动,滑动连接限制了连接件的运动轨迹,将连接件的运动轨迹限制在一直线上,且所述连接件的底部与所述皮带外圈表面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可在所述皮带的转动下沿所述皮带槽的槽向滑动,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整个设备整体进行检修或者更换某个部件,提高了设备整体的灵活性,可拆卸连接有多种结构,可以是凸起与凹槽之间的卡接配合,也可以时齿与齿之间的啮合结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齿轮、齿轮传动组件以及皮带传动组件之间的配合,将第一齿轮的转动同时传递到多个皮带传动组件上,从而使得与皮带传动组件相连接的机臂能够同时展开或同时折叠,并且第一齿轮对每个机臂的作用力是一致的,因此多个机臂伸出无人机机身的距离也是一致的,多个机臂伸出机身的长度相等,可以保证无人机的重心不会变化、无人机能够稳定飞行;还设置了不完全齿轮,使得使用者有较多富裕的时间去确定机臂需要伸出无人机的长度,并且通过皮带与传动轮之间的啮合,使得机臂的运动更加稳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齿轮传动组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皮带传动组件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皮带传动组件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电机,2-第一齿轮,3-连接件,4-机臂,51-皮带,52-皮带轮,53-不完全齿轮,54-皮带槽,55-短轴,61-第二齿轮,62-第一锥齿轮,63-第二锥齿轮,64-第一连接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第一齿轮(2)以及多个机臂(4)折叠组件,所述电机(1)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2)轴心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机臂(4)折叠组件沿所述第一齿轮(2)圆周方向均匀分布;/n所述机臂(4)折叠组件包括齿轮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以及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一端连接在所述皮带传动组件的皮带(51)上,另一端与无人机机臂(4)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皮带传动组件运行,从而使得机臂(4)沿着所述皮带(51)运行的方向伸出或收纳至无人机机身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第一齿轮(2)以及多个机臂(4)折叠组件,所述电机(1)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2)轴心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机臂(4)折叠组件沿所述第一齿轮(2)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机臂(4)折叠组件包括齿轮传动组件、皮带传动组件以及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一端连接在所述皮带传动组件的皮带(51)上,另一端与无人机机臂(4)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2)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皮带传动组件运行,从而使得机臂(4)沿着所述皮带(51)运行的方向伸出或收纳至无人机机身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传动组件还包括一个不完全齿轮(53)以及两个皮带轮(52),所述皮带(51)套设在所述两个皮带轮(52)外圈,所述两个皮带轮(52)为齿轮结构,所述不完全齿轮(53)设置在所述两个皮带轮(52)中间,且与其中一个皮带轮(52)啮合,所述不完全齿轮(53)与所述齿轮传动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机臂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包括第二齿轮(61)、第一锥齿轮(62)、第二锥齿轮(63)、第一连接轴(64)以及第二连接轴(65),所述第二齿轮(6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63)均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轴(65)上,所述第一锥齿轮(62)与所述不完全齿轮(53)均同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轴(64)上,所述第二齿轮(61)与所述第一齿轮(2)相互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咸超,曾欣,串俊刚,黄河,陈琪,付秋林,郭容,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