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33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包括U型的救生圈体及操控救生圈体的遥控器,所述救生圈体包括用于救生圈体供电的电池、超声波探测器、无线收发装置及对称设于救生圈体左右两边的两个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于接收遥控器经无线收发装置传递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推进遥控救生圈运动,所述电池、无线收发装置、超声波探测器均设于救生圈体前部,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对救生圈前部朝向进行探测,并通过无线收发装置反馈探测数据至遥控器。遥控救生圈的行进速度远大于营救人员的游泳速度,能实现快速救援和远距离救援,并通过超声波探测器对水下物体进行探测,避免快速行进过程中发生碰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救生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
技术介绍
传统救生圈没有动力功能,无法进行远距离救生的缺陷,由此,现有技术推出智能的遥控式救生圈,这种救生圈体内安装有无线收发装置和螺旋桨,营救人员手中的遥控器通过无线收发装置控制螺旋桨运动,从而控制救生圈的运动,这种救生圈可实现较远距离的营救活动。但该类智能救生圈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营救人员远程营救还是自救均无法实现对水下障碍物的大范围监测,尤其是远程遥控营救,营救者往往因距离问题无法观察到障碍物,从而容易发生救生圈与障碍物的碰撞,甚至被卡在障碍物地形中,影响后续的营救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能对障碍物进行探测,避免救生圈行进过程中发生碰撞或停滞。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包括U型的救生圈体及操控救生圈体的遥控器,所述救生圈体包括用于救生圈体供电的电池、超声波探测器、无线收发装置及对称设于救生圈体左右两边的两个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于接收遥控器经无线收发装置传递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推进遥控救生圈运动,所述电池、无线收发装置、超声波探测器均设于救生圈体前部,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对救生圈前部朝向进行探测,并通过无线收发装置反馈探测数据至遥控器。救援过程中,营救人员将U型救生圈体放至水面,操控遥控器将控制信号通过无线收发装置传递给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推进救生圈体运动至水上遇难人员身边,水上遇难人员套上遥控救生圈后,营救人员同样通过遥控器操控救生圈体运动至安全地带,完成救援;遥控器外表面设置防水套,且遥控器的防水等级较高时,水域落难的船上人员也能通过防水的遥控器控制遥控救生圈进行自救;救生圈体设有动力装置,营救人员不必游至水上遇难人员身边进行救援,以免营救人员与水上遇难人员相距过远或因水上遇难人员处于恶劣的水域环境而给营救人员自身带来溺水危险,且遥控救生圈的行进速度远大于营救人员的游泳速度,能实现快速救援和远距离救援;若救生圈体为圆圈结构,整个动力装置只能弯曲设置,而能弯曲设置的动力装置的结构有限,且动力装置弯曲设置还影响救生圈体的行进速度,所以将救生圈体设为U型结构,方便动力装置的设置,且不影响救生圈体的行进速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超声波探测器的探测数据能够避免救生圈遇到障碍物,如暗礁,防止救生圈碰撞暗礁损坏救生圈,也避免救生圈停滞在暗礁处,有助于救生圈能够顺畅的前行。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探测器通过固定装置安装于救生圈体前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电机和设置于支架上受电机驱动的水平转动轴,所述超声波探测器设置于水平转动轴上,水平转动轴带动超声波探测器进行纵向上的转动。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横向的探测,水平转动轴带动超声波探测器向上或向下的纵向上转动,有助于实现全面的探测。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定时器,所述定时器通过电信号控制电机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驱动水平转动轴带动超声波探测器转动。通过定时器设置特定的时间间隔转动,避免较为频繁转动带来过多无效数据,且未转动时,超声波探测器仍能进行进行固定角度的探测,不会影响到探测效果。转动是为了方便更大范围的探测,但实际应用中时刻保持大范围探测则会带来较多的无效数据,且容易损耗设备,而设置时间间隔则既能进行大范围探测,又能规避无效数据,减少损耗。优选的,所述水平转动轴带动超声波探测器转动偏离水平面的角度为-60°~60°,此处正负角度对应为向上向下转动角度,超声波探测器总体转动角度幅度为120°,有助于实现大范围探测,对较近/较远的且深度/高度不同的障碍物均能实现探测。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设于救生圈体中部的驱动装置及与驱动装置连接的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包括传动轴、设于救生圈体底面的主进水口、设于救生圈体尾部的喷水口及经传动轴与驱动装置连接的喷水推进器,所述主进水口与喷水口间设有相通的主通路,推进器设于主通路内靠近喷水口的一端。驱动装置可为电动马达;水能从救生圈体底面的主进水口进入,并经过主通路流至救生圈体尾部的喷水口,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轴的传动而驱动喷水推进器以使喷水口的水喷出,从而使救生圈体获得与喷水反向的推动力以实现救生圈体的前进和转向;喷水推进器具有噪音小、推进效率高等优点。优选的,所述推进装置还包括设于救生圈体外侧的侧进水口,侧进水口与主通路间设有相通的侧通路。侧进水口能增加救生圈体的进水量,从而加大单次喷水的喷水量,使救生圈体获得更大的反向推动力,从而提高遥控救生圈的转向能力和行进速度。优选的,所述救生圈体上还设有警示灯。警示灯有助于夜间的救援行动,便于营救者实时观察救生圈去向;且在自救过程中,警示灯能引起水域中其它船上人员或岸上人员的注意,以便发起求救信号。优选的,所述救生圈体的内侧设有穿戴结构。穿戴结构为腰部的固定结构;穿戴结构为可拆卸结构;设置穿戴结构,有助于水上遇难人员的腰部与救生圈体固定,避免救援过程中救生圈脱落。所述穿戴结构的宽度为3~10cm。穿戴结构的宽度过窄,则其与水上遇难人员腰部的接触面积小,所以,在空气阻力和水域阻力下,水上遇难人员腰部的单位面积受力较大,从而使水上遇难人员腰部易被勒伤。所以,穿戴结构的宽度宜为3~1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救生圈体设有动力装置,能实现快速救援和远距离救援;救生圈体设为U型结构,方便动力装置的设置,且不影响救生圈体的行进速度;超声波探测器能够对障碍物进行探测,从而避免暗礁等水下障碍物阻碍营救过程。且超声波探测器通过支架能够实现救生圈朝向大范围的探测,有助于实时获取远近距离物体存在信息,避免快速推进过程中发生碰撞。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遥控救生圈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遥控救生圈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遥控救生圈的后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救生圈体;2无线收发装置;3斜面结构;4驱动装置;5传动轴;6主进水口;7喷水口;8喷水推进器;9主通路;10侧进水口;11侧通路;12警示灯;13穿戴结构;14超声波探测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一种遥控救生圈,如图1~4所示,包括U型的救生圈体1及操控救生圈体1的遥控器,所述救生圈体1包括用于救生圈体1供电的电池、超声波探测器14、无线收发装置2及对称设于救生圈体1左右两边的两个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于接收遥控器经无线收发装置2传递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推进遥控救生圈运动,所述电池、无线收发装置2、超声波探测器14均设于救生圈体1前部,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对救生圈前部朝向进行探测,并通过无线收发装置反馈探测数据至遥控器。救援过程中,营救人员将U型救生圈体1放至水面,操控遥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的救生圈体及操控救生圈体的遥控器,所述救生圈体包括用于救生圈体供电的电池、超声波探测器、无线收发装置及对称设于救生圈体左右两边的两个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于接收遥控器经无线收发装置传递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推进遥控救生圈运动,所述电池、无线收发装置、超声波探测器均设于救生圈体前部,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对救生圈前部朝向进行探测,并通过无线收发装置反馈探测数据至遥控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的救生圈体及操控救生圈体的遥控器,所述救生圈体包括用于救生圈体供电的电池、超声波探测器、无线收发装置及对称设于救生圈体左右两边的两个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用于接收遥控器经无线收发装置传递的信号并根据信号推进遥控救生圈运动,所述电池、无线收发装置、超声波探测器均设于救生圈体前部,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对救生圈前部朝向进行探测,并通过无线收发装置反馈探测数据至遥控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探测器通过固定装置安装于救生圈体前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架、电机和设置于支架上受电机驱动的水平转动轴,所述超声波探测器设置于水平转动轴上,水平转动轴带动超声波探测器进行纵向上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的遥控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探测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定时器,所述定时器通过电信号控制电机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驱动水平转动轴带动超声波探测器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玉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米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