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连接的缓存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1230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并联连接的缓存仓,包括缓存仓体、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缓存仓体至少包括第一缓存仓和第二缓存仓,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筒和进料动力装置,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筒和出料动力装置,进料筒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使得第一缓存仓和第二缓存仓通过进料筒并联连接;出料筒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出料筒包括第四进料口、第五进料口和第五出料口,第四进料口设置在出料筒的进料端上侧,第五出料口设置在出料筒的出料端下侧,第五进料口设置在出料筒上侧并处于第四进料口和第五出料口之间,第四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连接,第五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缓存仓和第二缓存仓通过出料筒并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连接的缓存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并联连接的缓存仓,用于煤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一个“多煤、少油、贫气”的国家,在我国已探明的石化能源储量中,石油和天然气仅占6%,其余94%均为煤物质。这样的资源特征决定了中国要以煤物质为主搭建能源结构。DCS系统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DistributedControlSystem),在国内自控行业又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PLC系统,又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在煤加工领域,大型煤加工系统基本上都采用DCS系统进行控制,利于分布式管理并且还能集中控制,一般的中小型煤加工系统用PLC系统,只是需要在一个地方集中控制。目前,缓存仓一般为常温储存煤设计,与其配套的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一般也是常温装置,由于是存储常温煤,常温的煤和常温的煤混合后也是常温的煤,因此缓存仓之间一般不进行联动;但在煤加工领域,尤其是低阶煤加工领域,低阶煤加工后,尤其是经过无氧或微氧干馏后,硬度变高,更容易造成设备磨损,进入缓存仓的低阶煤加工的温度一般在100℃以上,而低阶煤的燃点,是所有煤中燃点最低的,约为270℃~300℃左右,堆放时间一长,有一定量氧气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自燃。由于现有的缓存仓、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不记录并提供装置内部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煤加工过程中,DCS系统或者PLC系统进行控制,所用数据往往为投料等煤加工工艺数据,由于缺少装置内部的数据,使得DCS系统和PLC系统在解决一些特定问题上受到了局限,尤其是在设备因磨损造成泄漏问题上,现有的DCS系统一般通过采集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的异常变化,从而进行预警,因此有较高的滞后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一种具有更为安全的进料装置、缓存仓和出料装置,尤其是安全的通过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并联连接的缓存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装置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技术的缓存仓通过进料装置并联连接,进一步还通过出料装置并联连接,提高缓存仓的进料效率和出料效率,进一步料装置和和/或出料装置外侧套设有安全筒,进而在安全筒与进料筒之间形成密封安全腔,再进一步在密封安全腔内侧设置有传感器,从而提高本技术的安全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并联连接的缓存仓,包括缓存仓体、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缓存仓体至少包括第一缓存仓和第二缓存仓,所述第一缓存仓包括第一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存仓顶部,所述第一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存仓底部,所述第二缓存仓包括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存仓顶部,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存仓底部,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筒和进料动力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筒和出料动力装置,所述进料筒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进料筒包括第三进料口、第三出料口和第四出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设置在所述进料筒的进料端上侧,所述第四出料口设置在所述进料筒的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三进料口设置在所述进料筒下侧并处于所述第三进料口和所述第四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三出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接,所述第四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缓存仓和所述第二缓存仓通过所述进料筒并联连接;所述出料筒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筒包括第四进料口、第五进料口和第五出料口,所述第四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出料筒的进料端上侧,所述第五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出料筒的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五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出料筒上侧并处于所述第四进料口和所述第五出料口之间,所述第四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所述第五进料口与所述第二出料口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缓存仓和所述第二缓存仓通过所述出料筒并联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料筒连接所述进料动力装置,所述进料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进料筒的出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进料筒内并延伸至所述进料筒的进料端;所述出料筒连接所述出料动力装置,所述出料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出料筒的出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出料筒内并延伸至所述出料筒的进料端。优选的,所述进料筒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一安全筒,和/或所述出料筒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二安全筒。进一步,至少在所述第三出料口与所述第四出料口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安全筒;和/或至少在第四进料口与第五进料口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安全筒。进一步,所述第一安全筒与所述进料筒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安全腔;和/或所述第二安全筒与所述出料筒之间形成第二密封安全腔。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安全腔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口,所述第一导口和第二导口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高压惰性气体缓冲罐出气口或者惰性气体导管出气口,使得所述第一密封安全腔充满惰性气体;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安全腔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口,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导口,所述第三导口和所述第四导口中的至少一个,连接高压惰性气体缓冲罐出气口或者惰性气体导管出气口,使得所述第二密封安全腔充满惰性气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安全腔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导口,所述第一导口和第二导口连接冷却水箱,使得所述第一密封安全腔充满冷却水;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安全腔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口,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导口,所述第三导口和所述第四导口连接冷却水箱,使得所述第二密封安全腔充满冷却水。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安全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侦测第一密封安全腔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安全腔内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侦测第二密封安全腔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存仓内设置有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侦测所述第一缓存仓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和/或所述第一缓存仓内设置有第四传感器,所述第四传感器侦测所述第二缓存仓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和/或所述进料筒内设置有第五传感器,所述第五传感器侦测所述进料筒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和/或所述出料筒内设置有第六传感器,所述第六传感器侦测所述出料筒的温度、可燃气体浓度和/或压力,并发送信号到DCS系统或者PLC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一安全筒外侧设置有第一安全阀,和/或所述第二安全筒外侧设置有第二安全阀。优选的,所述缓存仓体还包括第一膨胀节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连接的缓存仓,包括缓存仓体、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缓存仓体至少包括第一缓存仓(1)和第二缓存仓(2),所述第一缓存仓(1)包括第一进料口(3)和第一出料口(5),所述第一进料口(3)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存仓(1)顶部,所述第一出料口(5)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存仓(1)底部,所述第二缓存仓(2)包括第二进料口(4)和第二出料口(6),所述第二进料口(4)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存仓(2)顶部,所述第二出料口(6)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存仓(2)底部,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筒(9)和进料动力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筒(21)和出料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9)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进料筒(9)包括第三进料口(7)、第三出料口(29)和第四出料口(8),所述第三进料口(7)设置在所述进料筒(9)的进料端上侧,所述第四出料口(8)设置在所述进料筒(9)的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三进料口(7)设置在所述进料筒(9)下侧并处于所述第三进料口(7)和所述第四出料口(8)之间,所述第三出料口(29)与所述第一进料口(3)连接,所述第四出料口(8)与所述第二进料口(4)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缓存仓(1)和所述第二缓存仓(2)通过所述进料筒(9)并联连接;/n所述出料筒(21)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筒(21)包括第四进料口(15)、第五进料口(16)和第五出料口(17),所述第四进料口(15)设置在所述出料筒(21)的进料端上侧,所述第五出料口(17)设置在所述出料筒(21)的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五进料口(16)设置在所述出料筒(21)上侧并处于所述第四进料口(15)和所述第五出料口(17)之间,所述第四进料口(15)与所述第一出料口(5)连接,所述第五进料口(16)与所述第二出料口(6)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缓存仓(1)和所述第二缓存仓(2)通过所述出料筒(21)并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连接的缓存仓,包括缓存仓体、进料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缓存仓体至少包括第一缓存仓(1)和第二缓存仓(2),所述第一缓存仓(1)包括第一进料口(3)和第一出料口(5),所述第一进料口(3)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存仓(1)顶部,所述第一出料口(5)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存仓(1)底部,所述第二缓存仓(2)包括第二进料口(4)和第二出料口(6),所述第二进料口(4)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存仓(2)顶部,所述第二出料口(6)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存仓(2)底部,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筒(9)和进料动力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筒(21)和出料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9)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进料筒(9)包括第三进料口(7)、第三出料口(29)和第四出料口(8),所述第三进料口(7)设置在所述进料筒(9)的进料端上侧,所述第四出料口(8)设置在所述进料筒(9)的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三进料口(7)设置在所述进料筒(9)下侧并处于所述第三进料口(7)和所述第四出料口(8)之间,所述第三出料口(29)与所述第一进料口(3)连接,所述第四出料口(8)与所述第二进料口(4)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缓存仓(1)和所述第二缓存仓(2)通过所述进料筒(9)并联连接;
所述出料筒(21)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所述出料筒(21)包括第四进料口(15)、第五进料口(16)和第五出料口(17),所述第四进料口(15)设置在所述出料筒(21)的进料端上侧,所述第五出料口(17)设置在所述出料筒(21)的出料端下侧,所述第五进料口(16)设置在所述出料筒(21)上侧并处于所述第四进料口(15)和所述第五出料口(17)之间,所述第四进料口(15)与所述第一出料口(5)连接,所述第五进料口(16)与所述第二出料口(6)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缓存仓(1)和所述第二缓存仓(2)通过所述出料筒(21)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存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9)连接所述进料动力装置,所述进料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0)和第一螺旋叶片(1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0)和所述进料筒(9)的出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叶片设置在所述进料筒(9)内并延伸至所述进料筒(9)的进料端;所述出料筒(21)连接所述出料动力装置,所述出料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4)和第二螺旋叶片(2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4)和所述出料筒(21)的出料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螺旋叶片(22)设置在所述出料筒(21)内并延伸至所述出料筒(21)的进料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存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9)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一安全筒(12),
和/或所述出料筒(21)外侧密封连接有第二安全筒(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存仓,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第三出料口(29)与所述第四出料口(8)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安全筒(12);
和/或至少在第四进料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涛冯振董黄成侃冯政涵吕彬峰杨军兵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天澈碳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