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板导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27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收叉车叉运的阳极板并对阳极板实施整齐排布并导送的阳极板导送装置,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左、右上纵梁,左、右上纵梁的梁面为水平面,左、右限位纵梁作靠近、远离位移,两者位移至靠近位置处两者临近边的间距与阳极板本体的两侧边的间距相同且两者的中心对称面与左、右上纵梁的中心对称面重合。叉车的插齿抬托着阳极板本体,这样就将阳极板本体整理调位至左、右上纵梁上的对中位置处了,即保证阳极板本体的侧边整齐布置,阳极板本体便可安全、平稳地向下游输送了,这为后续的转运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阳极板导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阳极板的导送转运装置,具体讲就是堆场中的阳极板转运至电解车间的机组工序处,机组前端接收阳极板的装置。
技术介绍
铜电解的过程,就是在含电解液的电解槽内布置阳极板、阴极板,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铜离子离开阳极板而沉积于阴极板的过程,从而获得阴极精铜。阳极炉熔炼、浇注所得的阳极板通常先放置于堆场或称料场,再由叉车转运到电解车间的机组处,机组首要的工作就是接收阳极板,然后再向后续工序转运,行车吊运挂载有阳极板的吊架至相应的电解槽处,接下来便进行装槽作业。现有技术中,叉车将阳极板铲运到机组处,通过转运链向下游输送,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阳极板的整齐排布,采用人工结合设备的方案不仅转送效率低且需要大量的辅助人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接收叉车叉运的阳极板并对阳极板实施整齐排布并导送的阳极板导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阳极板导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左、右上纵梁,左、右上纵梁的梁面为水平面,左、右上纵梁下方各对应布置有左、右限位纵梁,左、右限位纵梁作靠近、远离位移,两者位移至靠近位置处两者临近边的间距与阳极板本体的两侧边的间距相同且两者的中心对称面与左、右上纵梁的中心对称面重合。上述方案中,叉车的插齿抬托着阳极板本体上的左右吊耳或称挂耳,移送到左、右上纵梁以及左、右限位纵梁之间的区域,此时再位移左、右限位纵梁实施对中,这样就将阳极板本体整理调位至左、右上纵梁上的对中位置处了,即保证阳极板本体的侧边整齐布置,阳极板本体便可安全、平稳地向下游输送了,这为后续的转运提供保障。附图说明图1、2分别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右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本技术上部的托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所示,阳极板由模具浇注成图1、3中双点划线示出的轮廓形状,即阳极板本体1整体为方形板,阳极板本体1的上部边角处设置有挂耳,构成挂耳的横挂杆的中部有向阳极板本体1延伸并与阳极板本体1的上部两侧的边角处连接的腹筋2,腹筋2外侧的横挂杆为担接部3、内侧的为吊挂部4。行车吊运挂载阳极板的吊架连接的部位是阳极板的吊挂部4,以便让横挂杆上的担接部3搭置在电解槽的导电母线排上;而担接部3在装槽工序的前端工序中也被时常利用。本技术便是接收叉车的铲齿托撑着上述担接部3的阳极板的首道工序。如图1、2所示,一种阳极板导送装置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的梁面为水平向等高布置,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下方各对应布置有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作靠近、远离位移,两者位移至靠近位置处两者临近边的间距与阳极板两侧边的间距相同且两者的铅垂向中心对称面与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的铅垂向中心对称面重合。本技术的首要目的就是先接收来自叉车铲送的阳极板,叉车每次铲送大约15片,这些阳极板放置到本技术提供的装置上,本装置首先要对它们实施对中整理,即保证各块阳极板的两侧板边对齐,以便后续工序的转运。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用于支撑阳极板的担接部3,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相向位移时将与阳极板本体1的两侧板边抵靠,对于设定了具体限位位置的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来讲,必然会将阳极板推移到限位位置处,从而实现了阳极板的位置调整作业。鉴于阳极板的重量较重,直接将阳极板本体1落至到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上,难以避免磕碰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或损伤阳极板本体1的上部边角处设置挂耳,所以本技术设置了下托台10,即托撑阳极板本体1的底边且台面可升降的下托台10位于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的下方布置。这样就是可以将阳极板本体1首先落座到下托台10上,由下托台10来承担阳极板本体1下落过程中的冲力。下托台10采用升降式方案,可以在其处于高位时首先承接阳极板本体1,然后再下降至阳极板本体1的上部边角处的挂耳担接在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上,下托台10继续下降便会与阳极板本体1脱离以免干涉其向下游移动转运。作为调整阳极板本体1位置的核心单元,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需要具备运行稳定、定位对中可靠的性能。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即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的外侧中段连接有左限位油缸31a、右限位油缸31b,左限位油缸31a的前后侧有左导向杆32a,左限位油缸31a和左导向杆32a位于水平方向且与左限位纵梁30a的内侧限位面垂直;右限位油缸31b的前后侧有右导向杆32b,右限位油缸31b和右导向杆32b位于水平方向且与右限位纵梁30b的内侧限位面垂直。由上述方案可知,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的导向单元即左导向杆32a、右导向杆32b的设置原理基本相同,左限位油缸31a、右限位油缸31b驱动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平移的原理也基本相同。由此可见,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相互靠近至限位位置,该限位位置就是阳极板本体1的整理调整后位置,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阳极板本体1的板边保持平齐,还能限定阳极板本体1的中心的位置。更为优选的方案是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中段连接的左限位油缸31a、右限位油缸31b施加于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的力大小相异、方向相反。如上设定的目的就是让提供较大力的一侧的限位纵梁首先到达限位位置,例如可选择右限位纵梁30b为首先到达限位位置,相对侧的左限位纵梁30a位移并推动阳极板本体1向右限位纵梁30b提供的约束边界靠近直至与其抵靠,由于右限位纵梁30b支撑力大于左限位纵梁30a移动的驱动力,所以右限位纵梁30b的位置是确定的且无变位的可能,所以,阳极板本体1将被移位限定至设定位置。至于如何具体实现上述效果,本技术提供以下两种优选方案:其一是所述的左限位油缸31a、右限位油缸31b内的油压与缸径截面面积的乘积大小相异。其二是所述的左限位油缸31a、右限位油缸31b内的油压相同、缸径大小相异。上述两种方案均可以实现提供给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的支撑力的差异,方案二其实也是方案一的优选方案。鉴于油泵的供油压力一般为确定值,所以可以考虑选择油缸缸径的大小变化来实现止回力的差异。还是以右限位油缸31b缸径较大为例,首先由右限位油缸31b供油驱动右限位纵梁30b至设定位置,然后左限位油缸31a供油并驱动左限位纵梁30a推动阳极板本体1向右限位纵梁30b一侧位移直至抵达限位位置,由于左限位油缸31a提供的推力小于右限位油缸31b的推力,所以右限位油缸31b的位置不会因为左限位油缸31a施加推力而变化,也就是说右限位纵梁30b继续处在其限位位置处,阳极板本体1便被推移至设定的限定位置处,此处要注意的是左限位油缸31a的提供的推力无需过大,以能够推动阳极板位移即可,且可配合设置位移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阳极板导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的梁面为水平向等高布置,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下方各对应布置有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作靠近、远离位移,两者位移至靠近位置处两者临近边的间距与阳极板本体(1)两侧边的间距相同且两者的铅垂向中心对称面与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的铅垂向中心对称面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阳极板导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间隔布置的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的梁面为水平向等高布置,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下方各对应布置有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作靠近、远离位移,两者位移至靠近位置处两者临近边的间距与阳极板本体(1)两侧边的间距相同且两者的铅垂向中心对称面与左上纵梁(20a)、右上纵梁(20b)的铅垂向中心对称面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极板导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撑阳极板本体(1)的底边且台面可升降的下托台(10)位于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的下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阳极板导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的外侧中段连接有左限位油缸(31a)、右限位油缸(31b),左限位油缸(31a)的前后侧有左导向杆(32a),左限位油缸(31a)和左导向杆(32a)位于水平方向且与左限位纵梁(30a)的内侧限位面垂直;右限位油缸(31b)的前后侧有右导向杆(32b),右限位油缸(31b)和右导向杆(32b)位于水平方向且与右限位纵梁(30b)的内侧限位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阳极板导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限位纵梁(30a)、右限位纵梁(30b)中段连接的右限位油缸(31b)的力大小相异、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阳极板导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限位油缸(31a)、右限位油缸(31b)内的油压与缸径截面面积的乘积大小相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连文杨其明李俊标汪志全孙先如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金隆铜业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