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平车及转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1226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运平车及转运系统。该转运平车包括:车体,具有用于承载预制构件的承载面;固定架,包括立设于车体上的架体,以及设置于架体上的分隔组件,分隔组件具有用于将预制构件沿第一方向分隔放置的分隔位;及驱动系统,设置于车体上,用于驱动车体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一次转运多件预制构件,大大提高了输送效率;而且还能够避免在转运过程中预制构件之间发生碰撞和侧翻,保证了转运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不用长时间占用行车吊运预制构件,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运平车及转运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转运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运平车及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养护好的预制构件流转至翻转台脱模工位,经翻转台翻转立起,通过行车起吊预制构件脱模后,再通过行车起吊转运至运输装车点。然而,由于工厂内的行车的行走速度一般比较慢,且行车每次只能起吊输送一块预制构件,利用行车吊运预制构件的方式输送效率低,再者这种方式长时间占用行车,影响工厂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工厂内的行车转运预制构件,从而导致转运速度慢且降低工厂的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转运平车。一种转运平车,包括:车体,具有用于承载预制构件的承载面;固定架,包括立设于所述车体上的架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具有用于将所述预制构件沿第一方向分隔放置的分隔位;及,驱动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车体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多个固定销,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插接部,所述固定销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插接部上,所述多个固定销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销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分隔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立设于所述车体上的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立架和所述第二立架的第一横架;所述插接部为所述第一横架上开设的沿所述第一横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插接槽,所述固定销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横架的纵长方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销包括依次连接的销头、第一挡板和销体,所述销头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可拆卸地插设有斜铁;当所述销头卡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第一挡板抵接所述第一横架的一侧壁,所述斜铁抵接所述第一横架的相对的另一侧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车体背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的驱动安装架和设置于所述驱动安装架上的驱动组件,所述车体背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还设置有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主动轮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所述从动轮组件配置为沿连通有低压电的低压轨道运动,所述主动轮组件或所述从动轮组件上设置有取电装置,所述取电装置与所述驱动系统电连接,并用于将获得的低压电转换成高压电后供给所述驱动系统。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从动轮和连接所述从动轮的从动轮轴,所述从动轮轴绕所述从动轮轴的轴心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车体,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主动轮和连接所述主动轮的主动轮轴,所述主动轮轴绕所述主动轮轴的轴心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车体;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主动轮轴绝缘连接,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从动轮轴绝缘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总成、传动带和减速机总成,所述电机总成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减速机总成的输入端,所述减速机总成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链轮;所述主动轮轴上固设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链轮的直径,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链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上对应所述驱动安装架的位置设置有维修窗口,所述维修窗口处活动设置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维修窗口的盖板。另外,还提供了一种转运系统,包括低压轨道、低压供电系统和如上述所述的转运平车,所述转运平车配置为沿所述低压轨道运动,所述低压供电系统与所述低压轨道连接,并配置为向所述低压轨道传导低压电,所述低压轨道向所述转运平车的驱动系统传导低压电。上述转运平车,在使用行车起吊预制构件脱模后,利用行车将多件预制构件立放在车体的承载面上,便于后续将车体上的预制构件取下,然后通过分隔组件将车体上的预制构件分隔开来,最后车体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运动至指定地点完成转运。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一次转运多件预制构件,大大提高了输送效率;而且还能够避免在转运过程中预制构件之间发生碰撞和侧翻,保证了转运过程的安全性;同时不用长时间占用行车吊运预制构件,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转运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转运平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转运平车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转运平车的仰视图;图5为图2所示的转运平车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固定销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固定销的使用状态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驱动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电机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所示的减速机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主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从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转运平车1;车体10;固定架11;固定销111;插接槽112;第一立架113;第二立架114;第一横架115;销头111-1;第一挡板111-2;销体111-3;橡胶套管111-4;斜铁111-5;第一斜架116;第二斜架117;第三立架118;第二横架119;第一加强架1110;第二加强架1111;爬梯1112;驱动系统12;驱动安装架121;安装板121-1;吊装连接架121-2;加固杆121-3;第一安装孔位121-4;第二安装孔位121-5;第一止退丝块121-6;第二止退丝块121-7;第一安装支架121-8;驱动组件122;电机总成122-1;电机122-11;小三角皮带轮122-12;第一平键122-13;传动带122-2;减速机总成122-3;第一链轮122-31;减速机122-32;大三角皮带轮122-33;第二平键122-34;第三平键122-35;第二挡板122-36;第三挡板122-37;第一螺栓垫片122-38;第二螺栓垫片122-39;主动轮组件131;主动轮131-1;主动轮轴131-2;第二链轮131-3;从动轮组件132;从动轮132-1;从动轮轴132-2;绝缘轴套1301;轴承座1302;调心滚子轴承1303;第一绝缘隔板1304;第四挡板1305;隔板1306;圆螺母1307;圆螺母用止动垫圈1308;第四平键1309;第五平键1311;第六平键1312;轴承座盖1313;轴用弹性挡圈1314;第一密封圈1315;第二密封圈1316;第一轴套1317;第二绝缘隔板1319;盖板14;声光报警器15;低压轨道2;预制构件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运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具有用于承载预制构件的承载面;/n固定架,包括立设于所述车体上的架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具有用于将所述预制构件沿第一方向分隔放置的分隔位;及,/n驱动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车体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平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具有用于承载预制构件的承载面;
固定架,包括立设于所述车体上的架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具有用于将所述预制构件沿第一方向分隔放置的分隔位;及,
驱动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用于驱动所述车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多个固定销,所述架体上设置有插接部,所述固定销可拆卸地插接于所述插接部上,所述多个固定销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销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分隔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立设于所述车体上的第一立架和第二立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立架和所述第二立架的第一横架;
所述插接部为所述第一横架上开设的沿所述第一横架的纵长方向延伸的插接槽,所述固定销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横架的纵长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销包括依次连接的销头、第一挡板和销体,所述销头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可拆卸地插设有斜铁;
当所述销头卡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时,所述第一挡板抵接所述第一横架的一侧壁,所述斜铁抵接所述第一横架的相对的另一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平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车体背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的驱动安装架和设置于所述驱动安装架上的驱动组件,所述车体背离所述承载面的一侧还设置有支撑所述车体的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主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罗会文
申请(专利权)人:远大住宅工业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