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塑木垃圾桶,包括设有垃圾投放口的外箱体,至少一个设置在外箱体内的内筒体以及除尘装置,所述的除尘装置包括吸尘嘴、导气管、风机和放空管;位于所述外箱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内筒体上方的区间形成落物区;所述的吸尘嘴设置在所述的落物区;所述的落物区通过所述的垃圾投放口与外界相通;所述的吸尘嘴设有滤网;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的吸尘嘴通过所述的导气管相连;所述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的放空管之间设置有集尘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所述的除尘装置可以避免人们倾倒含大量灰尘的垃圾的时候吸入而损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木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塑木垃圾桶。
技术介绍
垃圾桶,是指装放垃圾的容器。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申请号为CN201910619819.9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带自动除尘去异味功能的垃圾桶,包括桶体与桶盖,还包括行人感应器、控制器以及除尘去异味装置;所述除尘去异味装置包括抽气管道、集尘瓶、过滤棉以及抽风机;所述抽气管道一端连通桶体内部,另一端与集尘瓶入口连通;所述抽风机与所述集尘瓶的出口相连通,且所述过滤棉设置于所述集尘瓶的入口与出口之间。这种垃圾桶的吸尘除味装置均设置在垃圾桶的外部,在转移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上述的这些结构就很容易损坏,进而导致部分或全部功能丧失;除尘去异味装置的吸尘嘴未设置有任何防护,部分较轻的大块垃圾也可以被吸入导致抽气管道堵塞;此外,单个垃圾桶无法做到垃圾分类。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塑木垃圾桶,包括设有垃圾投放口的外箱体,至少一个设置在外箱体内的内筒体以及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装置包括吸尘嘴、导气管、风机和放空管;位于所述外箱体内部且位于所述内筒体上方的区间形成落物区;所述的吸尘嘴设置在所述的落物区;所述的落物区通过所述的垃圾投放口与外界相通;所述的吸尘嘴设有滤网;所述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的吸尘嘴通过所述的导气管相连;所述风机的排风口与所述的放空管之间设置有集尘室。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计了一个小房子一般的木塑材质的外箱体与底座,将所述的除尘装置保护起来,增大了所述除尘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滤网的设置使得所述的除尘装置不会将大块的垃圾吸进来造成装置的堵塞。优选地,所述的塑木垃圾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外箱体的底座,所述的底座设置在所述内筒体的下方,并用于承接所述的内筒体。优选地,所述的吸尘嘴包括上顶面、第一侧壁面、第二侧壁面和下底面;所述的第一侧壁面和第二侧壁面为梯形,且对称设置;所述的上顶面为斜面,且呈等腰梯形状;所述的下底面为平面,且呈等腰梯形状。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尘嘴的底面为水平的平面,当所述的风机工作时,不会有所述吸尘嘴下方的气流被吸入所述的吸尘嘴中;当垃圾装的够多时,也不会出现垃圾被吸起来的现象。优选地,在所述吸尘嘴的进气端的两侧边和下边上设置有卡合结构。所述集尘室的入口端与所述的风机、所述的集尘室的出口端与所述的放空管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放空管的末端设置有除尘袋。优选地,所述的外箱体的垃圾投放口中设有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的上端与所述的外箱体转动连接,另一端悬置;且所述的活动板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的垃圾投放口的形状、大小相同。优选地,所述的活动板上设置有敞口的吸附室,所述的吸附室内设置有装有吸附剂的吸附包。优选地,所述的底座包括底座主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主板上的滑轨以及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内筒体的移动架;在所述外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方便取出所述内筒体的门。优选地,在所述的底座主板的底面设置有至少4个滑轮。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本技术采用了平底的吸尘嘴,不会有吸尘嘴下方的气流被吸入吸尘嘴中,当垃圾装的够多时,也不会出现垃圾被吸起来的现象;2、本技术在吸尘嘴的前方设置了滤网,使得即便是上升的气流卷起了一些轻质的大块的东西,也不会被吸入从而导致导气管被堵塞;3、本技术在吸尘嘴的进气端的三条边上设置用于固定滤网的卡合结构,方便将滤网取下来清洗。4、本技术将内筒体安置在移动架上配合滑轨使得在将内桶取出来的时候非常的容易,方便了垃圾的清理。5、本技术在放空管末端设置了除尘袋,能够解决没能在集尘室沉降的更细小的灰尘。6、本技术在活动板的上设置了吸附室以放置吸附剂,可去除垃圾桶内的异味。7、本技术设置了滑轨以及与之配合的侧门,使得内筒体在取出的时候更为方便。8、本技术中的内筒体可以设置多个,使得本垃圾桶可以做到垃圾分类。附图说明图1为木塑垃圾桶的侧剖视图;图2为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c方向上吸尘嘴的视图;图中,1-外箱体,2-内筒体,3-活动板,4-底座,5-除尘装置,31-吸附室,41-底座主板,42-滑轨,43-移动架,51-吸尘嘴,52-滤网,53-导气管,54-风机,55-集尘室,56-放空管,57-除尘袋,511-上顶面,512-第一侧壁面,513-第二侧壁面,514-下底面,515-卡合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进ー步阐述本技术。一种塑木垃圾桶,包括设有垃圾投放口的外箱体1,至少一个设置在外箱体1内的内筒体2以及除尘装置5,所述的除尘装置5包括吸尘嘴51、导气管53、风机54和放空管56;位于所述外箱体1内部且位于所述内筒体2上方的区间形成落物区;所述的吸尘嘴51设置在所述的落物区;所述的落物区通过所述的垃圾投放口与外界相通;所述的吸尘嘴51设有滤网52;所述风机54的进风口与所述的吸尘嘴51通过所述的导气管53相连;所述风机54的排风口与所述的放空管56之间设置有集尘室55。所述的塑木垃圾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外箱体1的底座4,所述的底座4设置在所述内筒体2的下方,并用于承接所述的内筒体2。所述的吸尘嘴51包括上顶面511、第一侧壁面512、第二侧壁面513和下底面514;所述的第一侧壁面512和第二侧壁面513为梯形,且对称设置;所述的上顶面511为斜面,且呈等腰梯形状;所述的下底面514为平面,且呈等腰梯形状;吸尘嘴51的水平的下底面514使得风机54在工作时不会将内筒体2中的垃圾吸起来,而吸尘嘴51的另外三个面为斜面则使得吸收灰尘的范围足够大,可以将所述的落物区覆盖。在所述吸尘嘴51的进气端的两侧边和下边上设置有卡合结构515,这样设置使得所述的滤网便于被取下来清洗。所述集尘室55的入口端与所述的风机54、所述的集尘室55的出口端与所述的放空管56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的放空管56的末端设置有除尘袋57。所述的外箱体1的垃圾投放口中设有活动板3,所述的活动板3的上端与所述的外箱体1转动连接,另一端悬置;且所述的活动板3的形状、大小与所述的垃圾投放口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的活动板3上设置有敞口的吸附室31,所述的吸附室31内设置有装有吸附剂的吸附包。所述的底座4包括底座主板41、固定在所述底座主板41上的滑轨42以及用于卡合固定所述内筒体2的移动架43;在所述外箱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方便取出所述内筒体2的门。在所述的底座主板41的底面设置有至少4个滑轮。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木垃圾桶,包括设有垃圾投放口的外箱体(1),至少一个设置在外箱体(1)内的内筒体(2)以及除尘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装置(5)包括吸尘嘴(51)、导气管(53)、风机(54)和放空管(56);位于所述外箱体(1)内部且位于所述内筒体(2)上方的区间形成落物区;所述的吸尘嘴(51)设置在所述的落物区;所述的落物区通过所述的垃圾投放口与外界相通;所述的吸尘嘴(51)设有滤网(52);所述风机(54)的进风口与所述的吸尘嘴(51)通过所述的导气管(53)相连;所述风机(54)的排风口与所述的放空管(56)之间设置有集尘室(5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木垃圾桶,包括设有垃圾投放口的外箱体(1),至少一个设置在外箱体(1)内的内筒体(2)以及除尘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装置(5)包括吸尘嘴(51)、导气管(53)、风机(54)和放空管(56);位于所述外箱体(1)内部且位于所述内筒体(2)上方的区间形成落物区;所述的吸尘嘴(51)设置在所述的落物区;所述的落物区通过所述的垃圾投放口与外界相通;所述的吸尘嘴(51)设有滤网(52);所述风机(54)的进风口与所述的吸尘嘴(51)通过所述的导气管(53)相连;所述风机(54)的排风口与所述的放空管(56)之间设置有集尘室(5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木垃圾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外箱体(1)的底座(4),所述的底座(4)设置在所述内筒体(2)的下方,并用于承接所述的内筒体(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尘嘴(51)包括上顶面(511)、第一侧壁面(512)、第二侧壁面(513)和下底面(514);所述的第一侧壁面(512)和第二侧壁面(513)为梯形,且对称设置;所述的上顶面(511)为斜面,且呈等腰梯形状;所述的下底面(514)为平面,且呈等腰梯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尘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弘纲,吴明星,杨永红,官方银,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正源塑木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