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及装置,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步骤1、在模台上设置若干对移动拉板机构,任一对移动拉板机构均对应一段叠合板的制备工作区;步骤2、使每对中的一个移动拉板机构与第一张拉设备通过连接件连接,另一个与第二张拉设备通过连接件连接;步骤3、在制备工作区内搭建叠合板模具,并铺设钢筋,并将待张拉的钢筋两端与移动拉板机构固定连接;步骤4、启动第一张拉设备和第二张拉设备,对钢筋进行张拉;步骤5、进行混凝土浇筑;步骤6、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标准时,对钢筋的两端进行放张。本发明专利技术拓宽了预应力长线台的适用范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预应力长线台是应用于预应力叠合板的生产线,预应力长线台的模台的长度从50米到120米不等,在制备叠合板时,需要配备与模台长度相配的钢筋,在钢筋张拉并捆扎后整体浇筑,待混凝土成型后,再进行切割,将整体浇筑构件分割成若干标准构件。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企业预制叠合板的订单不同,每个订单的数量及钢筋配比也有差异,一方面,当同样钢筋配比的叠合板预制所用到的钢筋长度小于模台的规格时,就会导致钢筋无法通过长线台张拉,从而使叠合板构件无法在长线台上施工;另一方面,当多种钢筋配比的叠合板的总长度小于模台的长度时,更无法对不同钢筋配比的叠合板在模台上同时分段制备。如果勉强使用与模台长度相同的钢筋在长线台上制造这些叠合板,就会导致很大的浪费,即需要将经过张拉后的多余的钢筋量切掉,这对企业来讲,无疑大幅度增加了生产成本。企业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常常需要将叠合板预制材料转移到较小的模台上,并对叠合板进行分批制作,这样做的缺陷是:使长线台闲置,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及装置,目的是拓宽预应力长线台的适用范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所述的预应力长线台包括模台、以及设于模台左右端的第一张拉设备和第二张拉设备,所述的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模台上设置若干对移动拉板机构,任一对移动拉板机构均对应一段叠合板的制备工作区;步骤2、使每对移动拉板机构中的一个移动拉板机构与第一张拉设备通过连接件连接,另一个与第二张拉设备通过连接件连接;步骤3、在制备工作区内搭建叠合板模具,并铺设钢筋,并将待张拉的钢筋两端与移动拉板机构固定连接;步骤4、启动第一张拉设备和第二张拉设备,同时对各个制备工作区处的钢筋进行张拉;步骤5、依次对制备工作区处的模具围成的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步骤6、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标准时,对钢筋的两端进行放张。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张拉设备和第二张拉设备的相对端均设有钢筋固定装置,所述的移动拉板机构的底端与模台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移动拉板机构包括钢筋固定板、以及固定架,所述的钢筋固定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左右端面并用以穿过钢筋的第一通孔,所述的固定架与钢筋固定板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朝向固定架一侧的边缘还配置有锚具。优选的,所述的一对移动拉板机构指的是:2块移动拉板机构,且2块移动拉板机构的钢筋固定板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2块钢筋固定板通过锚具对制备工作区内的钢筋端部固定。优选的,所述的移动拉板机构沿垂直于模台的走向水平设置,所述的连接件为满足张拉工艺标准的钢丝绳。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张拉设备的钢筋固定装置的内侧端依次通过钢丝绳与每对移动拉板机构中靠左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串联,所述的第二张拉设备的钢筋固定装置的内侧端依次通过钢丝绳与每对移动拉板机构中的靠右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串联。优选的,所述的钢筋固定装置的内侧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钢丝绳固定座、相邻的移动拉板机构的固定架端部两侧设有第二钢丝绳固定座,所述的第一钢丝绳固定座与第二钢丝绳固定座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的移动拉板机构的固定架的前后端还分别设有定滑轮固定座,所述的定滑轮固定座内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有多个定滑轮,相邻的2对移动拉板机构中靠左侧或靠右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所述的钢丝绳的两端系在对应的定滑轮上。优选的,在各对移动拉板机构中,靠左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上的定滑轮固定座与靠右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上的定滑轮固定座因高度的差别而交错设置,且同在左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上的定滑轮固定座、及同在右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上的定滑轮固定座分别具有相同的高度。优选的,每一段钢丝绳均为可调节长度的结构,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所述的第二钢丝绳通过环扣与第一钢丝绳可拆卸固定连接,当第二钢丝绳改变与第一钢丝绳的连接位置时,相应的移动拉板机构可在模台上向左或向右位移。优选的,在每对移动拉板机构的内侧的两端均设有钢筋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钢筋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压筋梁、压筋杆、螺杆、螺母、卡钳,所述的压筋梁沿垂直于模台的走向设置,在压筋梁的底端两侧一体成型有横跨模台上端面的支撑脚,所述的支撑脚的底端通过卡钳与模台的边缘的凸棱固定连接,所述的压筋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贯通上下端面的导向孔,所述的螺杆穿过导向孔,且螺杆的底端与压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螺杆位于压筋梁上方的杆壁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的螺母的底端与压筋梁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的压筋杆的底端待张拉的钢筋的上端相抵。优选的,所述的钢筋高度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上设有贯通上下端面并用以使螺杆顶端穿过的第二通孔,且限位板的底端与螺母的上端间隙配合,所述的限位板通过连接杆与压筋梁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及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使预应力长线台可适用于多种长度的钢筋张拉及叠合板浇筑,并针对不同配筋方案的叠合板可提供在模台上多段施工的方案,有效提高了预应力长线台的适用范围,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A-A1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分段制备叠合板时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其中上方仅画出位于右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之间的钢丝绳串联结构、下方仅画出位于左侧的移动拉板机构的钢丝绳串联结构);图5:本专利技术移动拉板机构之间的钢丝绳串联模式侧面示意图;1:模台,1-1:凸棱,2:移动拉板机构,2-1:钢筋固定板,2-2:锚具,2-3:固定架,2-4:定滑轮固定座,2-5:定滑轮,21:位于左侧的移动拉板机构,22:位于右侧的移动拉板机构,3:第一张拉设备,4:第二张拉设备,5:钢筋,6:钢筋高度调节装置,6-1:限位板,6-2:螺杆,6-3:卡钳,6-4:连接杆,6-5:压筋梁,6-6:螺母,6-7:压筋杆,7:钢筋固定装置,8:第一钢丝绳固定座,8-1:第一滑轮固定装置,8-2:第一定滑轮,9:第二钢丝绳固定座,9-1:第二滑轮固定装置,9-2:第二定滑轮,10:第二钢丝绳,11:第一钢丝绳,12:环扣,13:连接左侧的移动拉板机构的钢丝绳段,14:连接右侧的移动拉板机构的钢丝绳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是以阶梯递进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该说明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所述的预应力长线台包括模台、以及设于模台左右端的第一张拉设备和第二张拉设备,其特征为:所述的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模台上设置若干对移动拉板机构,任一对移动拉板机构均对应一段叠合板的制备工作区;步骤2、使每对移动拉板机构中的一个移动拉板机构与第一张拉设备通过连接件连接,另一个与第二张拉设备通过连接件连接;步骤3、在制备工作区内搭建叠合板模具,并铺设钢筋,并将待张拉的钢筋两端与移动拉板机构固定连接;步骤4、启动第一张拉设备和第二张拉设备,同时对各个制备工作区处的钢筋进行张拉;步骤5、依次对制备工作区处的模具围成的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步骤6、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标准时,对钢筋的两端进行放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所述的预应力长线台包括模台、以及设于模台左右端的第一张拉设备和第二张拉设备,其特征为:所述的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包括:步骤1、在模台上设置若干对移动拉板机构,任一对移动拉板机构均对应一段叠合板的制备工作区;步骤2、使每对移动拉板机构中的一个移动拉板机构与第一张拉设备通过连接件连接,另一个与第二张拉设备通过连接件连接;步骤3、在制备工作区内搭建叠合板模具,并铺设钢筋,并将待张拉的钢筋两端与移动拉板机构固定连接;步骤4、启动第一张拉设备和第二张拉设备,同时对各个制备工作区处的钢筋进行张拉;步骤5、依次对制备工作区处的模具围成的区域进行混凝土浇筑;步骤6、待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标准时,对钢筋的两端进行放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所用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第一张拉设备和第二张拉设备的相对端均设有钢筋固定装置,所述的移动拉板机构的底端与模台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移动拉板机构包括钢筋固定板、以及固定架,所述的钢筋固定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左右端面并用以穿过钢筋的第一通孔,所述的固定架与钢筋固定板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通孔朝向固定架一侧的边缘还配置有锚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所用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一对移动拉板机构指的是:2块移动拉板机构,且2块移动拉板机构的钢筋固定板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2块钢筋固定板通过锚具对制备工作区内的钢筋端部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所用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移动拉板机构沿垂直于模台的走向水平设置,所述的连接件为满足张拉工艺标准的钢丝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所用到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第一张拉设备的钢筋固定装置的内侧端依次通过钢丝绳与每对移动拉板机构中靠左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串联,所述的第二张拉设备的钢筋固定装置的内侧端依次通过钢丝绳与每对移动拉板机构中的靠右侧的移动拉板机构串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应力长线台分段制备叠合板的方法所用到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宣,王从远,刘魁书,董成,张大宝,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迅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青岛青建理工建筑工业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