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碧英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197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自动破竹、操作方便且安全的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包括有:底座;传动组件,底座上部一侧设有传动组件;破竹组件,底座上部一侧设有破竹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破竹组件的作用下,电机的输出轴会带动传动轮、第一转轴和皮带转动,皮带会带动推杆移动,当推杆向左侧移动与第一活动架接触时,会带动第一活动架向左侧移动,第一活动架与毛竹接触时,会带动毛竹向左侧移动,当毛竹与切刀接触时会进行破竹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破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
技术介绍
毛竹是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直径可达20多厘米,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毛竹是中国栽培悠久、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重要的竹种。竹子由于生长周期短、环保等优势,其生产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各种竹木制品也日趋流行。在部分应用场合中,需要将竹子的筒状结构切割为条状结构,目前,大多采用人工破竹的方式,但是人工破竹的效率低,容易割伤工人的手指,不利于后续大规模生产,现有破竹机在破竹过程中,人工操作所占的比重过大,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大,重复性动作多造成费时费力的情况。因此,特别需要设计一种自动破竹、操作方便且安全的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可以省去大部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一些麻烦,以至于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上述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工破竹的效率低,容易割伤工人的手指,不利于后续大规模生产,现有破竹机在破竹过程中,人工操作所占的比重过大,操作者的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n底座(1);/n传动组件(2),底座(1)上部一侧设有传动组件(2);/n破竹组件(3),底座(1)上部一侧设有破竹组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有:
底座(1);
传动组件(2),底座(1)上部一侧设有传动组件(2);
破竹组件(3),底座(1)上部一侧设有破竹组件(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其特征是,传动组件(2)包括有:
电机(201),底座(1)顶部一侧设有电机(201);
第一转轴(204),底座(1)上部另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204);
传动轮(202),电机(201)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204)均设有传动轮(202);
皮带(203),传动轮(202)之间绕有皮带(203);
第一导杆(205),底座(1)上部对称设有第一导杆(205);
第一活动架(206),第一导杆(205)一侧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一活动架(206);
第一弹簧(207),第一活动架(206)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207),第一弹簧(207)分别套装在第一导杆(205)上,皮带(203)上设有推杆,推杆与第一活动架(206)之间相互配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其特征是,破竹组件(3)包括有:
第二转轴(301),底座(1)中部一侧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301);
第一转盘(302),第二转轴(301)中部设有第一转盘(302);
套环(303),第一转盘(302)外侧四周设有套环(303);
切刀(304),套环(303)内均设有多个切刀(304),每个套环(303)内的切刀(304)数量不一致;
摇柄(305),第二转轴(301)一侧设有摇柄(305)。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放置组件(4),放置组件(4)包括有:
第一滑杆(401),底座(1)上中部滑动式设有第一滑杆(401);
置物架(402),第一滑杆(401)顶部设有置物架(402);
第二弹簧(403),置物架(402)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403),第二弹簧(403)套装在第一滑杆(401)上;
第一连接杆(404),置物架(402)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杆(404);
第一压杆(405),第一连接杆(404)外侧均设有第一压杆(405),第一压杆(405)与第一活动架(206)之间相互配合。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调整破竹条尺寸的毛竹破竹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下料组件(5),下料组件(5)包括有:
第一支撑架(501),底座(1)一侧对称设有第一支撑架(501);
落料架(502),第一支撑架(501)上部之间设有落料架(502);
第二导杆(508),落料架(502)底部对称设有第二导杆(508);
第二连接杆(504),第二导杆(508)下侧之间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杆(504);
第一挡板(503),第二连接杆(504)中部设有第一挡板(503),第一挡板(50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碧英
申请(专利权)人:付碧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