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件研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12153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02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件研配装置,包括:基座;水平布置的研磨盘,研磨盘定轴转动地设置于基座;研磨稳定系统,研磨稳定系统布置于基座和研磨盘之间,研磨稳定系统包括设于基座的环形轨道、滑动设置于环形轨道的多个润滑式滑块、随研磨盘同步运动的多个润滑剂输送管以及设于基座的多个顶轮组件,环形轨道的圆心线与研磨盘的转动中心线相重合,润滑式滑块支撑固定于研磨盘,所有顶轮组件均布置于环形轨道的径向外侧处并且以研磨盘的转动中心线为圆心线周向均布,所有顶轮组件均与研磨盘滚动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极大提高研磨盘在定轴转动时的径向平稳性,使研磨盘的直径尺寸至少达到2m,提高多个工件在同时研磨时的底面研配的平整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件研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研磨
,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件研配装置。
技术介绍
镶块是冲压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模具接触的底面必须严密结合。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镶块具有一定的硬度,在镶块半精加工后都需要对镶块进行淬火处理,用来提高镶块工作区域或者整体的硬度,但是镶块在热处理后,会使镶块的底面会产生变形,使镶块的平面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现有的模具镶块用研磨装置虽然能够有效地代替人工进行镶块的底面研磨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力的投入,但是磨盘的转动不够平稳,在定轴转动时其表面会发生跳动现象,并且不便于往磨盘的下方添加润滑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工件研配装置,能够极大提高研磨盘在定轴转动时的径向平稳性,使研磨盘的直径尺寸至少达到2m,提高多个工件在同时研磨时的底面研配的平整度和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件研配装置,包括:基座;水平布置的研磨盘,研磨盘定轴转动地设置于基座;研磨稳定系统,研磨稳定系统布置于基座和研磨盘之间,研磨稳定系统包括设于基座的环形轨道、滑动设置于环形轨道的多个润滑式滑块、随研磨盘同步运动的多个润滑剂输送管以及设于基座的多个顶轮组件,环形轨道的圆心线与研磨盘的转动中心线相重合,润滑式滑块支撑固定于研磨盘,所有润滑剂输送管与所有润滑式滑块一一对应,润滑剂输送管沿研磨盘径向从研磨盘的中心处延伸至润滑式滑块以在润滑式滑块和环形轨道之间添加滑动润滑剂,所有顶轮组件均布置于环形轨道的径向外侧处并且以研磨盘的转动中心线为圆心线周向均布,所有顶轮组件均与研磨盘滚动配合。优选地,所述研磨盘的底壁上设有多个敷设凹槽,所有敷设凹槽与所有润滑剂输送管一一对应并且呈辐射状分布,每个所述润滑剂输送管设于对应的敷设凹槽内。优选地,所述研磨盘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同轴连接的带动盘、承重基盘以及拼接式研磨板,带动盘连接于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承重基盘与润滑式滑块连接并且与顶轮组件滚动配合。优选地,所述研磨稳定系统还包括集管架,集管架设于研磨盘的中心处,所有所述润滑剂输送管的进口端固定于集管架。优选地,所述工件研配装置还包括挡环臂以及修整环,挡环臂悬设于研磨盘的上方以约束修整环沿研磨盘周向运动,修整环与研磨盘滑动配合并且与挡环臂滚动配合。优选地,所述挡环臂包括设于基座的安装座、调节设置于安装座的悬臂板以及设于悬臂板的多个滚轮,悬臂板上设有多个减重孔,滚轮与修整环滚动配合。优选地,所述修整环包括环管体,环管体的顶端部设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工件压板,工件压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优选地,所述修整环包括环管体,环管体上设有多个减阻耐磨体,所有减阻耐磨体的底部对齐于环管体的底端部。优选地,所述修整环包括环管体以及可拆卸地设于环管体底端部的多个磨块,磨块用于修整研磨盘的研磨工作面。优选地,所述工件研配装置还包括环形排屑槽,环形排屑槽紧密设于研磨盘的外周处并且低于研磨盘的研磨工作面,所述修整环沿研磨盘径向凸出于研磨盘外周沿以使修整环的研磨腔的一部分上下对齐于环形排屑槽。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工件研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首先,环形轨道的圆心线与研磨盘的转动中心线相重合,所有润滑式滑块滑动设置于环形轨道并且支撑固定于研磨盘,如此设置,为研磨盘的平稳转动形成第一级径向稳定结构;其次,所有润滑剂输送管与所有润滑式滑块一一对应,润滑剂输送管沿研磨盘径向从研磨盘的中心处延伸至润滑式滑块以在润滑式滑块和环形轨道之间添加滑动润滑剂,为研磨盘的平稳转动形成第二级径向稳定结构。当润滑式滑块和环形轨道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时,工作人员无需掀起研磨盘,只需要通过润滑剂输送管将滑动润滑剂添加至润滑式滑块和环形轨道之间的滑动配合处,从而使研磨盘持续平顺地定轴转动。最后,所有顶轮组件均布置于环形轨道的径向外侧处并且以研磨盘的转动中心线为圆心线周向均布,所有顶轮组件均与研磨盘滚动配合,如此设置,为研磨盘的平稳转动形成第三级径向稳定结构,从而使研磨盘的直径尺寸制作地比较大。研磨盘的直径尺寸能够达到2m,研磨盘在定轴转动时其表面跳动误差可以控制在0.01mm。当多个最大尺寸为400mm的工件同时使用该工件研配装置时,研磨后的底平面精度高,加工平整度在0.03mm以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工件研配装置能够极大提高研磨盘在定轴转动时的转动平稳性,研磨盘的直径尺寸能够达到2m,提高多个工件的底面研配的平整度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件研配装置的示意图;图2显示为已拆除研磨盘的工件研配装置的示意图;图3显示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件研配装置的剖视图;图5显示为承重基盘的示意图;图6显示为挡环臂和修整环的配合示意图;图7显示为修整环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基座2研磨盘21敷设凹槽22带动盘23承重基盘24拼接式研磨板3研磨稳定系统31环形轨道32润滑式滑块33润滑剂输送管34顶轮组件35集管架4驱动装置5挡环臂51安装座52悬臂板53滚轮6修整环61环管体62安装孔63磨块7环形排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件研配装置,包括:基座1;水平布置的研磨盘2,研磨盘2定轴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研磨稳定系统3,研磨稳定系统3布置于基座1和研磨盘2之间,研磨稳定系统3包括设于基座1的环形轨道31、滑动设置于环形轨道31的多个润滑式滑块32、随研磨盘2同步运动的多个润滑剂输送管33以及设于基座1的多个顶轮组件34,环形轨道31的圆心线与研磨盘2的转动中心线相重合,润滑式滑块32支撑固定于研磨盘2,所有润滑剂输送管33与所有润滑式滑块32一一对应,润滑剂输送管33沿研磨盘2径向从研磨盘2的中心处延伸至润滑式滑块32以在润滑式滑块32和环形轨道31之间添加滑动润滑剂,所有顶轮组件34均布置于环形轨道31的径向外侧处并且以研磨盘2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研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n水平布置的研磨盘(2),研磨盘(2)定轴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n研磨稳定系统(3),研磨稳定系统(3)布置于基座(1)和研磨盘(2)之间,研磨稳定系统(3)包括设于基座(1)的环形轨道(31)、滑动设置于环形轨道(31)的多个润滑式滑块(32)、随研磨盘(2)同步运动的多个润滑剂输送管(33)以及设于基座(1)的多个顶轮组件(34),环形轨道(31)的圆心线与研磨盘(2)的转动中心线相重合,润滑式滑块(32)支撑固定于研磨盘(2),所有润滑剂输送管(33)与所有润滑式滑块(32)一一对应,润滑剂输送管(33)沿研磨盘(2)径向从研磨盘(2)的中心处延伸至润滑式滑块(32)以在润滑式滑块(32)和环形轨道(31)之间添加滑动润滑剂,所有顶轮组件(34)均布置于环形轨道(31)的径向外侧处并且以研磨盘(2)的转动中心线为圆心线周向均布,所有顶轮组件(34)均与研磨盘(2)滚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研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水平布置的研磨盘(2),研磨盘(2)定轴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
研磨稳定系统(3),研磨稳定系统(3)布置于基座(1)和研磨盘(2)之间,研磨稳定系统(3)包括设于基座(1)的环形轨道(31)、滑动设置于环形轨道(31)的多个润滑式滑块(32)、随研磨盘(2)同步运动的多个润滑剂输送管(33)以及设于基座(1)的多个顶轮组件(34),环形轨道(31)的圆心线与研磨盘(2)的转动中心线相重合,润滑式滑块(32)支撑固定于研磨盘(2),所有润滑剂输送管(33)与所有润滑式滑块(32)一一对应,润滑剂输送管(33)沿研磨盘(2)径向从研磨盘(2)的中心处延伸至润滑式滑块(32)以在润滑式滑块(32)和环形轨道(31)之间添加滑动润滑剂,所有顶轮组件(34)均布置于环形轨道(31)的径向外侧处并且以研磨盘(2)的转动中心线为圆心线周向均布,所有顶轮组件(34)均与研磨盘(2)滚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研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盘(2)的底壁上设有多个敷设凹槽(21),所有敷设凹槽(21)与所有润滑剂输送管(33)一一对应并且呈辐射状分布,每个所述润滑剂输送管(33)设于对应的敷设凹槽(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研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盘(2)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同轴连接的带动盘(22)、承重基盘(23)以及拼接式研磨板(24),带动盘(22)连接于一驱动装置(4)的输出轴,承重基盘(23)与润滑式滑块(32)连接并且与顶轮组件(34)滚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研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稳定系统(3)还包括集管架(35),集管架(35)设于研磨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凯健须俊华陈喜赵鹏黄亮邹权生侯俊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